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編者按:
怎么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如何預估明年的經濟走勢,怎樣看待當前經濟面臨的困難,如何落實中央的各項決策?……12月20日,“2018中國經濟論壇——復雜形勢下的中國經濟”由上海發(fā)展研究基金會舉辦、第一財經研究院協(xié)辦,邀請多位專家圍繞上述問題各抒己見。第一財經整理了他們的一些發(fā)言要點,刊發(fā)如下,未經本人審閱。
以下為興業(y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的發(fā)言要點:
市場最近有一種說法,說我們這個點上要放松房地產,不放房地產,經濟起不來。我認為,不放房地產是起不來,但問題在于我們還要放到什么程度?2014年社科院的數據,民間農村加城市居民資產54%是房地產,還不包括我們后面幾年?,F在這個數據應該到60%到70%。
我們從一個最簡單粗暴的問題去想一下,假設市場上所有的投資人持有某一只股票,已經占到70%的倉位,這只股票未來跑贏其他資產的概率有多大?美國2005年居民的資產只有三分之一是房產,現在是四分之一。房地產的空間還有多大?帶來的風險又有多大?
以前為什么我們的股票市場不好管?很多人在講,是因為中國沒有機構投資人,中國的老百姓喜歡炒房,我說這都對,市場上最核心的一件事是錢。當我們的資產70%在房產里的時候,你還有多少長期資金可以投股市?理財的平均期限,全國口徑兩個月,兩個月的資金去投股票,有多少投股票的人,他能夠真正看一家公司三年、五年以后的增長?房地產分流了長期的資金,如果房住不炒,大多數人意識到房地產沒有辦法再帶來超額收益,也許對房地產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對于經濟轉型、股權融資來講不一定是壞事。
我對中國經濟還是不悲觀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實際上債券市場的規(guī)模很大,但是衍生品市場的規(guī)模很小。換句話說,金融市場要靠金融的衍生品去騰挪,把風險轉交到那些能夠承受風險的人上面,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但是我們中長期經濟要增長,對于股權市場、資本市場的重視,在這個時間點上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證監(jiān)會召開投資者座談會。
證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
管清友表示,最活躍的肯定是圍繞著新質生產力領域,肯定涉及到很多新技術、新的應用。
2025年我國宏觀政策取向更加積極有為,超預期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加大,各方合力穩(wěn)市機制更加健全,資本市場自身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
上交所將堅持“兩手抓、兩促進”,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緊緊圍繞防風險、強監(jiān)管、促高質量發(fā)展工作,堅持穩(wěn)中求進、以進促穩(wěn)、守正創(chuàng)新、先立后破,推動各項工作取得進一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