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阿里巴巴研究員、阿里云A組負責人吳翰清近日在演講中指出,數據是資源而不是資產,全球很多智慧城市建設只是完成了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并沒有實現數據資源的高效互聯(lián)互通。他指出,現在城市的大量數據沒有歸集,以城市攝像頭為例,其獲取的數據只有1%被真正進行分析和計算,更多時候是為了給保安看,實際上浪費了99%的數據資源。
吳翰清
阿里巴巴研究員 阿里云A組負責人
數據它是可以成為一個資源的,數據成為新資源這件事情已經在最近這些年反復被提起,但是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數據它是一個資源?在這里我并沒有說數據是一個資產,如果數據是一個資產,它是需要被保護起來的,但我們認為數據是一個資源,所以它應該更多地被分享。
全球很多城市在大力展開的智慧城市的建設,它其實很好地解決了城市的數字化。也就是說在過去智慧城市主要是在談如何通過新的設備,去建立新的這種體驗,那這件事情它實際上還沒有真正完成城市的數字化。它只是完成了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是在過去完成的。因為我看到大量智慧城市建設完的設備,它所有的設備,第一它沒有連到統(tǒng)一的平臺上。第二,它的數據沒有完成統(tǒng)一的歸集,這件事情正是上海正在嘗試探索的,所以有大量的數據資源它是在沉睡。
比如說我在中國的很多城市做過調研,我們遍布每一個城市大街小巷的公共攝像頭,它其實只有1%被真正地去進行過分析和計算,更多時候它做出來是為了給人看、為了給保安看,但實際上是沒有被計算過,這實際上是浪費了99%的數據資源。它是一個數據資源,它不應該只被用于單一場景。它實際上是可以服務于城市的方方面面,可以服務于住房、服務于旅游、服務于交通、服務于就業(yè)、服務于所有的問題,它是一個數據資源的問題。所以我們有大量的數據資源,但是在沉睡而沒有被開采。所以我們需要一項新的技術,就像我們當年開采石油、開采電力一樣,去把沉睡的數據資源給開采出來。
我們需要一個共享的數據資源平臺,同時我們也需要各行各業(yè)進行一個高效的互通,而且是機器系統(tǒng)之間,自動的高效的互通。我們需要有安全機制,就像我們當年建立核能的安全機制,就像我們當年建立電力的安全機制一樣。在未來新的時代,我們需要為這個新的能源建立一種新的安全機制,來構建它整套系統(tǒng)。未來每一個城市它需要一個新的基礎設施,去管理它所有的數據資源,來支撐城市運轉的方方面面,這個基礎設施我們就把它叫做“城市大腦”,謝謝大家!
(以上內容為吳翰清在“2019智慧城市生態(tài)論壇”上的發(fā)言節(jié)選)
監(jiān) 制:
傅 嬈
制片編導:
吳 磊
許姍姍
臧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