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武漢加快探索特大城市智能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23日,2023首屆中國智能社會治理論壇在武漢召開。論壇上,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和湖北省副省長吳海濤共同為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迅猛,以武漢為例,2019年至2021年,人工智能產業(yè)規(guī)模年平均增速高達35%,2020年產業(yè)規(guī)模超過30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500億元。大數據、物聯(lián)網、區(qū)塊鏈、元宇宙等智能技術已經廣泛用于市政規(guī)劃、公共服務、社會事務等各個領域。
在產業(yè)發(fā)展迅猛之際,人工智能走向人機共存時代,這為社會治理提供了無限潛能,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zhàn)。
北京大學智能學院院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朱松純表示,ChatGPT的出現引起社會廣泛議論,這種新的提問作為新的入口,對于網絡治理產生了新的挑戰(zhàn)。因為現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數據存在認知眩暈的問題,它回答問題的真實性不可控,人類很難控制它。同時,以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普遍缺乏價值觀,人工智能普遍缺“心”。因此利用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在于為“心”建模。
清華大學教授、全國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蘇竣在論壇上指出,ChatGPT的出現是智能社會的冰山一角,要重視智能技術精準推送產生的信息房導致群體激化的社會風險、具有網絡效應的超級平臺壟斷引發(fā)的市場風險、基于新興社交媒體操縱引發(fā)的輿論風險、現有價值觀不適應新興技術發(fā)展而產生的認知風險、日益龐大復雜的技術系統(tǒng)導致綜合性技術風險。
為超前探索智能社會治理的中國之路,我國建立了10個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綜合實驗基地和82個特色實驗基地,目的是通過搭建一批智能社會治理典型應用場景,總結形成智能社會治理的經驗、規(guī)律和理論,出臺一批智能社會治理的標準規(guī)范和政策措施,提出適應智能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打造一批智能社會治理的樣板,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據悉,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將聯(lián)動理論研究和基礎實踐,為武漢東湖高新區(qū)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將在人工智能、全息社會、智慧城市、數字社會、城市數字孿生等領域組建研究隊伍,系統(tǒng)性推進“天-地-人”全息社會建模,探索新技術發(fā)展條件下的國家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實習生孫懷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DeepSeek的出現正在改變人工智能的格局,讓公司能夠以極低的成本使用該技術,并可能推動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改進他們的模型并降低價格。
企業(yè)文化是公司的靈魂,要使其具有生命力,必須找到理念契合的團隊并實現知行合一。
用戶可通過撥打號碼(1-800-242-8478)或通過WhatsApp發(fā)送消息,用戶每月有15分鐘的語音通話額度。
博通迎來“英偉達時刻”?ASIC產業(yè)鏈中誰是大贏家?;美股量子計算股成交量超過伯克希爾!Quantum Computing大漲42%觸發(fā)熔斷!
蘋果表示,這項集成使用了OpenAI的GPT-4o模型。蘋果已在相關功能中內置了隱私保護功能,OpenAI不會存儲用戶發(fā)出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