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阮加為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2024年定個8%的經濟增長目標如何?
跳起來能達到的才是目標,達到或達不到,也是考驗各級、各方政府官員能力的一個標準。
中國GDP總量曾經達到美國的76%,2023年這個數字降到了65%。目前中國的人均GDP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中國還有20年以上年均經濟增長8%以上的潛力。
中國2010年就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時的估計,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到2023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這個時間會提前到2020年。2024年的今天回望 2010年的估計已經有些夢幻。
據官方數字,中國GDP多增長一個百分點所能拉動的就業(yè)增量是150萬人。這些就業(yè)增量帶來的收入增長,可消費、可投資、可買房、可買股票,等等,看上去很俗,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實惠或財富增加。
促進經濟增長無非兩個方面,促進內需和外需。內需主要由消費、投資組成。預期不好,收入不高,失業(yè)等都會抑制消費需求。包括房價、股價等在內的資產價格預期下降則是投資欲望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房市的流動性問題得不到解決,金融支持房市將會拖累金融機構
2024年1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在去年同期極低基數(降幅40%)的情況下同比再次下降7% 。
2020年“限貸令”后房地產行業(yè)舉步維艱。4年后,人民銀行、金融監(jiān)管總局、證監(jiān)會在2023年11月17日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要求“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yè)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企“不惜貸、不抽貸、不斷貸”。從“限貸”到“不惜貸”正好一個輪回。
房市出問題是因為流動性出了問題,是因為預期房價下降繼而對房子的需求下降導致的。如果房市需求繼續(xù)下降,金融支持房企“不惜貸、不抽貸、不斷貸”不僅難以救助房企,還會拖累金融機構,導致房市危機外溢為銀行危機、金融危機。
房子需求劇烈下降不等于沒有需求。事實上,今天很多人的住房面積狹小,很多年輕人沒有屬于自己的安身之所。有供給,有需求,但不能成交,則需要降低購房成本,需要降息,需要解除限購。
經濟活力源于經濟流動性,具體源于信息、人、財、物的自由流動。過多的限買限賣政策抑制了房地產的流動性。要解決房市的流動性問題,需要放開限購,不限買也不限賣,自由交易。這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20年前外地人在上海買房會獎勵藍印戶口并且承諾在幾年內轉為正常戶口,這種開放的胸襟是上海乃至“中國經濟奇跡”的強大動力,上海1993-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沒有低過10%,峰值年經濟增長率高于15%。亞洲金融危機前后,據稱有數以萬計韓國人在北京望京買房,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怎樣一種開放與包容。
二、股價向下波動不是股票出了問題
股價,是股票未來估值的貼現。
巴菲特2008年大買比亞迪股票不是因為比亞迪當年的利潤可觀,而是判斷比亞迪的前景很好。
2023年下半年開始金融監(jiān)管總局、證監(jiān)會等機構幾乎每周出臺一個股市利好政策,但是,滬指卻連續(xù)跌破3200、3000、2800、2700點。原因是什么?
經濟的動力大抵來自三塊:消費、投資、出口。國家統(tǒng)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發(fā)布2023年的這幾個數據都表現一般,這才是A股難以上漲的根本原因。
2023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2%(因為2022年為下降0.2%,兩年的復合增長率不高)。
2023年總投資比上年增長3.0%,民間投資下降0.4%。
2023外貿進出口比上年增長0.2%,出口增長0.6%,進口下降0.3%。
2023年直接投資凈流入330億美元,新增外資下降至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要持續(xù)A股的上漲,需要股票背后的企業(yè)有良好的收益率預期,說到底還是內需、外需問題,是市場需求問題。證監(jiān)會加強監(jiān)管肯定很重要,但股市繁榮的基礎是經濟繁榮、預期良好。過多的買賣限制終將會抑制股票的流動性。如果消費需求、投資需求不能改觀,僅指望“救火隊”用真金白銀買股票、買權重股去拉高指數無異于拔苗助長。
三、擴大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
1、發(fā)消費券
預期不好,收入不高,失業(yè)等都會抑制消費需求。政府直接發(fā)不少于5萬億規(guī)模的消費券,限期消費,對于解決短期消費需求不足立竿見影??扇司l(fā)消費券,也可以僅向失業(yè)者、未成年人、學生、低收入者發(fā)消費券,還可以向增加雇傭的企業(yè)進行直接補助。
2、降息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24年1月最新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8%,是三年來最大降幅,意味著4.35%的貸款名義利率對應5.15%的實際利率,實際利率處于近十年的高位。
實際利率高企對經濟景氣恢復極其有害。
溫和的通貨膨脹是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刂仆ㄘ浥蛎洸皇菍⑼ㄘ浥蛎浡士刂圃?%,更不是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負數。
過去的30多年里,中、日兩國的通貨膨脹率呈現兩極。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表明,通貨膨脹率在3.5%-4.0%之間時,扣除通貨膨脹后的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增長最快。從1990-2020年,日本的通貨膨脹率在0%左右徘徊,近半數為負數。后果是什么?1990年日本經濟總量是中國的7.9倍,而33年后的今天,日本經濟總量不到中國四分之一。
通貨緊縮時期表現出來的商品、服務等銷售下滑,原因是需求不足,不是供給過剩。
促進消費、投資需求需要降息,降低資金成本,降低實際利率。
股市、期貨對信息、政策的反應最快,2024年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較上期下降25個基點的新聞被媒體渲染為“史上最大幅度降息”、“央行超預期降息”,但市場反應則是波瀾不驚。目前經濟情勢需要長期、中期、短期實際利率的大幅度下降。如果沒有出現3.5%以上的CPI,人民幣需要以堅定的步伐大幅度降息,需要降息幅度大于通貨膨脹率下降的幅度,需要降低實際利率。降息,降低資金成本,同時會促進消費和投資,降低購房資金成本,更有利于全部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有利于全社會的勞動就業(yè)。
3、鼓勵收入增長
對于工資增長快于GDP增長的行業(yè)和企業(yè),給與稅收優(yōu)惠和政策支持。
打破戶籍限制,鼓勵人口的自由流動
中國人都是中國人,打破戶籍限制,人口自由流動,在遷徙自由的情況下,人會自然流向收入高的地區(qū)、行業(yè)。
5、擴大外需
中國經濟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已經很高,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的外需市場。內、外市場,同是企業(yè)的客戶、上帝、衣食父母。政府的任務是幫助企業(yè)開拓內、外市場。口舌之快會影響企業(yè)的內、外市場,影響一大批企業(yè)的生存,影響經濟的長期發(fā)展。
6.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通過提供醫(yī)療、養(yǎng)老、失業(yè)等保險,降低了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這種保障使得個人在面臨風險時,不必過于擔心經濟壓力,從而更愿意消費。
7、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huán)境,對公權力的限制是最好的營商環(huán)境。
不折騰,多做有利于提振內資、外資信心和預期的事。
總的來看,2024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wěn)、穩(wěn)中有進,高質量發(fā)展扎實推進。
制造業(yè)發(fā)展提速,裝備制造支撐作用較強。
穩(wěn)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持續(xù)強化糧食、能源資源、產業(yè)鏈供應鏈和數據等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涉企行政檢查是企業(yè)最關心、反映最多的問題之一。
2025年降息、降準的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