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吳江經濟:一朵發(fā)光的云在天空中,吹不散

          第一財經 2018-12-03 15:15:07

          作者:陳天翔 ? 吳茜    責編:于艦

          同一個行業(yè),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一代,生生不息。這是不是就是民營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所在?

          郁達夫說的是對的——“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不過,這么個深秋初冬季節(jié)的一大早,在吳江能碰上如此大的雨,卻是相當少見。雨刮器在快速地甩著雨水,窗外的太湖幾乎看不見了,和前車尾燈之間,時而貼近、時而遠離……

          司機一直專注地看著前方,倒是當?shù)貜V播里的新聞節(jié)目女主持人用非常輕快的語調,播報著一條新聞:在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qū)中,蘇州市吳江區(qū)位列全國第七、江蘇第二。

          供奉范蠡為財神的吳江,“好”是一直的。事實上,其地理位置早已決定了這種“好”的基礎——挨著太湖的它既是江蘇的最南端,亦是蘇州的最南端。歷史上靠桑蠶紡織起家的吳江,是全國民營經濟的領頭羊,轄區(qū)內幾乎沒有上規(guī)模的國有企業(yè)主體,有的是總注冊資本超過3000億元的6萬多家民營企業(yè),其中上市公司16家、世界500強企業(yè)1家、中國500強企業(yè)4家。

          地區(qū)產業(yè)除原有的電子信息、絲綢紡織、光纜電纜、裝備制造等四大主導產業(yè)外,還新增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yī)藥、食品加工四大新興產業(yè)。其中,絲綢紡織、電子信息是千億級產業(yè),光纖電纜、LED、裝備制造是五百億級產業(yè),新材料、新能源、新型食品、生物醫(yī)藥是百億級產業(yè)。

          這一切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們,都是民營企業(yè)。

          價值不菲的“吸血鬼”們

          直接依賴農業(yè)謀生的人,是黏著在土地上的。在得知記者來自上海時,周偉民開玩笑地管自己叫“鄉(xiāng)下人”。他在吳江七都鎮(zhèn)的自家農田里,飼養(yǎng)一種令絕大多數(shù)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軟體動物——水蛭。

          水蛭,又稱螞蟥。《本草綱目》上說,有“破血通經,逐瘀消癥”的藥效,被當作治療腦血栓、風濕病、關節(jié)炎等病癥的特效藥物。在見到周偉民之前,意識里一直錯誤地認為“螞蟥是靠吸食鮮血而存活的”。周偉民告訴記者,吸血的螞蟥只占到螞蟥這個群體中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吃螺螄等水里的小生物。

          周偉民是這家名叫“吳江市明星產業(yè)種養(yǎng)殖中心”的老板。這個養(yǎng)殖中心是專門從事水蛭全人工繁育和多元化養(yǎng)殖的蘇州市級農業(yè)龍頭企業(yè),涵蓋了集水蛭優(yōu)良品種選育、苗種培育及強化、幼體聯(lián)合化分養(yǎng),成體產品化制成等多位一體的功能。他告訴記者,他飼養(yǎng)的水蛭品種是“寬體金線蛭”,這也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飼養(yǎng)品種——體大而扁平,呈紡錘形,體前端尖細,后端鈍圓。成年的話,能有6-15厘米長,1-2厘米寬。

          從1998年開始,周偉民就開始從事藥用寬體金線蛭的人工養(yǎng)殖研究。“水蛭是雌雄同體、異體交配,耐高溫、耐饑餓,但怕溫差的軟體節(jié)肢性水陸兩棲爬行動物,要背光、背風,它們與魚蝦蟹類的水產動物有著截然不同的生繁關系。”周偉民如數(shù)家珍地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著他的這個養(yǎng)殖基地:占地80多畝,總投資1200萬元;建了標準化的養(yǎng)殖池200個,年生產水蛭干品6噸左右;年產值800多萬元……

          第一財經記者順著周偉民手里電筒的燈光,看到養(yǎng)殖池的池壁上趴滿了整個背部呈暗綠色的寬體金線蛭。為了讓記者看得更加清晰,周偉民卷起袖子把手伸進水池里,摸了幾把后,近十條水蛭被他抓出水面——在他手掌中扭動著,蜷曲成團。他說,這樣個頭的水蛭,大概一斤只有10條左右,單條的價值在8元上下,而每個池子里大概養(yǎng)著3000條。這樣看來,周偉民的這些池子里的“吸血鬼”們價值是驚人的。

          近些年,國內養(yǎng)殖水蛭的人越來越多,但水蛭對環(huán)境有著很高的要求,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對普通農戶而言也是不小的開支。“水蛭人工養(yǎng)殖,是一條前人不太走的路,全世界都沒有這樣一個養(yǎng)殖學科,要想成功,難度是很大的。”周偉民告訴記者,針對各地多種農田性質和農業(yè)產業(yè)結構,通過“水蛭陸基可移動設備化生態(tài)養(yǎng)殖關鍵技術”,在不改變農田使用性質的情況下進行水蛭的高效生態(tài)養(yǎng)殖,并在養(yǎng)殖設施內進行浮葉植物——螺螄——水蛭——泥鰍——草蝦的生態(tài)循環(huán)種養(yǎng),進而大大降低了水蛭養(yǎng)殖投資成本。

          另一方面,周偉民對向銀行借貸這事,持非常開放的態(tài)度。他并不掩飾自己為擴大生產規(guī)模而會出現(xiàn)“手頭緊”的情況,“大家都說,向銀行借錢是件很難的事情,但我覺得還好,我的基本戶也開在當?shù)氐霓r商行,銀行跟我合作多年,臨時調個20萬元、30萬元的頭寸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周偉民做了一個規(guī)劃,他要讓自己的企業(yè)“變輕”——通過“養(yǎng)殖+培訓”的模式,再加上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良技術,“因為技術掌握在我手里,全國各地的人來基地參加培訓,加上我去外地出差指導生產,每年還能多賺100萬-200萬元”。

          今年60歲的周偉民,把自己的家就安在這個養(yǎng)殖基地里。他說,現(xiàn)在年紀也上去了,自己的兒子開始接手這個養(yǎng)殖場里相當多的事情了,“一家人在一起,感覺很好”。

          老祖宗留下了一口“飯”

          吳江盛澤鎮(zhèn)上有一座蠶王殿,用于祭祀蠶絲行業(yè)祖師。

          中國是最早養(yǎng)蠶的國家——吳江梅堰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器物上發(fā)現(xiàn)的蠶紋圖案,很好地證明了這一地區(qū)的先民們在約四五千年前,就已經將野蠶馴化成了家蠶。他們?yōu)樽约旱暮蟠訉O留下了一口能吃上幾千年的“飯”。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xiàn)在,盛澤都是全國最重要的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日出萬匹、衣被天下”的描述絲毫不夸張。

          在盛澤街頭轉一轉,看到最多的是裝滿一捆捆白色坯布的卡車和大大小小織造公司的門市部店面。盛澤因紡織業(yè)發(fā)達,已經形成了一個交流展示和交易的市場,就在幾年前,一個極小的門店的年租金就要10多萬元。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價格了?;旧?,那會兒只要你把門店開出來,就會有生意找上門,日子是非常好過的。那時候,我們很羨慕那些在鎮(zhèn)上開門市部的村里人,外地買家在門市部下單,村里人就從同鄉(xiāng)的生產廠家那里進貨,自己都不用生產,光賺差價一年都能有上百萬的利潤。”當?shù)厝讼虻谝回斀浻浾呓榻B說,但這些年,這些門市部老板受到互聯(lián)網電商的沖擊不小,門店的價格不斷回落,紡織業(yè)的生意也很難做。

          今年才30歲出頭的姚丞棋,在不算好的年景里,子承父業(yè)。他父親從事的正是織造行業(yè),廠房占地180畝,用工有600多人,是當?shù)乇容^有代表性中型企業(yè)。姚丞棋為了轉型升級,創(chuàng)辦了英特斯(蘇州)新型紡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棉紗生產,屬于他父親企業(yè)的上游。“我和我父親獨立經營,相互支持。”姚丞棋說,這兩年的效益還是不錯的。

          “每次‘去產能’,紡織業(yè)都在‘落后產能’的名單上。”姚丞棋也承認,行業(yè)中確實存在產能過剩的現(xiàn)象,但需求畢竟還是在的,目前上游的紡紗業(yè)務,接到的訂單還算穩(wěn)定,但偏下游的織造就相對困難,“各家的情況都不太一樣,也希望銀行、資本們不要都‘聞紡織色變’”。

          不過銀行也有銀行自己的道理。2013年時,江浙一帶的大批紡織企業(yè)“死”于擔保圈,讓各家銀行心有余悸。盛澤,曾經也是“奔馳、寶馬滿地跑”,財富效應讓許多紡織企業(yè)主盲目加杠桿、擴大生產,而銀行也沒有做好風控。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同時,需求變得疲弱不堪,企業(yè)無法再通過清庫存來償還貸款,于是出現(xiàn)了不少企業(yè)停止生產,轉而把從銀行貸到的款拿去放高利貸,并且家族、同鄉(xiāng)商會之間相互擔保嚴重,等泡沫最終破掉的那天,各方所蒙受的損失都很大。

          一位紡織企業(yè)主就親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因為幫人做了3500萬的擔保,結果把自己拖進了泥潭。

          “2013年泡沫破裂前夕,盛澤一下子涌進來十多家銀行,比吳江中心城區(qū)的還要多。”曾在盛澤工作多年的吳江農商行董秘孟慶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2016年開始,紡織行業(yè)全行業(yè)有所復蘇,銀行顯然已經吸取了教訓,對擴大生產規(guī)模的傳統(tǒng)紡織企業(yè)予以了“關注”,但對轉型升級做得比較好的傳統(tǒng)企業(yè)給予更多支持。

          為了轉型升級,姚丞棋不僅將企業(yè)命名為“新型紡織材料科技公司”,還投入3億元,新建了30000多平米的廠房,購買了66臺單價在300多萬元的大型自動化紡紗設備。他介紹說,每個工作時段,只需要30個當班工人就能照料好這些日產量80噸的紗線自動化工廠。

          “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我覺得,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技術改革。但改革這件事,一方面是看老板的決心,另一方面就是看有沒有資金實力。沒有資金作為支持的改革,想要成功是很難的。拿我自己的廠子舉例,大型機器要300萬元一臺,以后怕是只會越來越貴。” 姚丞棋也向第一財經記者“吐槽”說,可能是因為所處的行業(yè)關系,傳統(tǒng)紡織企業(yè)想獲得來自銀行的支持,難度不小,“一些國有大行的當?shù)胤种C構,即使想做我們這筆業(yè)務,但報到分行層面也未必能獲批。相反,因為知根知底,包括吳江農商行在內的當?shù)胤ㄈ算y行卻能提供比較大的支持力度”。

          孟慶華說,其實吳江的這些紡織企業(yè),很多是和他們銀行一起成長起來的,其中也有不少是向他們貸款幾萬元起家,發(fā)展到今天擁有上億資產的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家對支持過他們的銀行的感情特別深,即便現(xiàn)在企業(yè)的貸款大頭不在農商行了,但平日里和他們銀行仍然有密切往來。

          “但是回過頭來,我們也不能吃老本,要轉變思維,加強產品創(chuàng)新,提高服務能力、拓展服務渠道。當前我行的戰(zhàn)略轉型就是據(jù)此考慮,要時刻保持危機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的經營理念。”孟慶華說。

          事實上,對姚丞棋們來說,有一個相當棘手的麻煩是“銀行不允許短貸長投,但企業(yè)又很難拿到長期貸款”。孟慶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就亟需更加新穎的金融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今年銀保監(jiān)會強調要抓緊落實的專門針對小微企業(yè)的‘無還本續(xù)貸’,本質上就是舊的貸款到期前,提前授信風險可控情況下的續(xù)貸,以解決貸款期限和資金需求不匹配”。

          參觀著他與父親的企業(yè),姚丞棋說,他現(xiàn)在已經是父親的大客戶了,將來要把來自父親廠子的訂單占比“降下去”。

          同一個行業(yè),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一代,生生不息。這是不是就是民營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所在?

          這時候的天,已經不下雨了,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朵發(fā)著光的云。

          回上海的路上,第一財經記者途經開弦弓村。這是吳江下轄的一個村,因有條貫穿村莊的河流像一張拉滿弦的彎弓而得名。1938年,時年28歲的費孝通從自己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回到了家鄉(xiāng),來完成他的博士論文。

          一年后,題為《開弦弓,一個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的英文版論文在英國發(fā)表;1939年這篇論文以書的形式在英國出版,書名被定為《中國農民的生活》。“志在富民”的費孝通將自己所調研的開弦弓村取名為“江村”。這本著作就是后來為學界公認的中國農村社會經濟及制度調查研究的代表作《江村經濟》。

          費孝通在書中寫道,“過去的經驗并不總是過去實事的真實寫照,因為過去的實事,經過記憶的選擇已經起了變化。目前的形勢也并不總是能得到準確地理解,因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常受到利害關系的影響。未來的結果不會總是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因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它許多力量的產物……”

          惟常識,吹不散。

          舉報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chuàng),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lián)系第一財經版權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