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首先,大金融板塊要漲,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第一條,天氣要非常好,市場溫度高,對指數(shù)性行情有期待,認為有牛市的希望。
第二條,其它板塊賺錢效應不高,幾乎不存在那種很容易賺到錢的板塊。否則,當市場有那種“擔子輕,又能賺大錢”的板塊,誰會愿意花費更多的力氣,來挑大金融這個相對更重的擔子呢?更何況,萬一重擔子挑不起來,還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這就是市場上最典型的博弈思考,而影響整個過程的有三點:
一是看估值。板塊估值高還是低,是和市場所有板塊比較之后得出的結論。如果只是站在估值的角度考慮問題,市場永遠存在比大金融估值更低的板塊,資金會優(yōu)先炒作那些“輕松又有故事”的板塊。
二是考慮整個板塊的未來。站在長賽道的角度來思考,整個大金融板塊一直被“房住不炒”壓制著。那些動起來的地產股,都是能受益的(或能拿到資金的)地產公司,市場對它的期望是干掉其它房地產公司。比如一家地產公司倒了,另一家公司因此受益,那這家受益的公司就能動起來。所以,這是行業(yè)內部的重新分配,而不是行業(yè)性的機會。
三是看整個板塊的地位。過去的四十年,中國是“銀行+中國制造+地產”拉動的經濟模式,一定程度上,整個大金融板塊代表的正是這種舊的經濟模式。但新四十年發(fā)展速度面臨快速下降,經濟轉型困難重重,這種以銀行為主的傳統(tǒng)金融體系無法支撐新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出現(xiàn)“資本市場+中國創(chuàng)造+科創(chuàng)”引領的模式。修建資本市場高速公路、大力發(fā)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升直接融資占比,這些都是關鍵的舉措。
這意味著,房地產的發(fā)展和資本市場的發(fā)展,成了一個相互的蹺蹺板。國家對“提升直接融資占比”非常重視,幾乎所有的重要文件中都會提及。很明顯,提高直接容易占比,就要降低間接融資占比,這已成了不可逆的趨勢。
況且,整個大金融板塊的盤子已經足夠大了,幾乎不可能再變大了。所以,大金融板塊未來的空間有限,不能看得很長遠。
第三條,金融板塊要走好,經濟必須走好,否則壞賬變多,金融板塊就很難走好。但對于經濟,未來一定會好嗎?目前還很難下定論。而現(xiàn)在提的最多的是“穩(wěn)經濟”,用的是“穩(wěn)”字,說明經濟目前還不是很穩(wěn)定。
所以從這樣角度來思考,資金怎么會去拉這個板塊呢?至少目前找不到特別的理由。除非市場上的資金足夠充裕,可以流到這個板塊。同時除了大金融板塊,其它板塊都沒有賺錢機會了,只有出現(xiàn)這種非常極端的情況,市場才會來拉這個板塊。
這段時間出現(xiàn)了比較奇怪的現(xiàn)象,春節(jié)前放水基本是確定性的,而放水最利好的就是大金融。但銀行板塊卻沒有出現(xiàn)什么異動,似乎放不放水對它都沒有影響一樣。當然,也不能只看市盈率市凈率這些,否則香港的銀行股,還要再跌很久,但事實并非如此,根本無法簡單的用這些指標來解釋。
所以,只有眼見為實,不要提前做預測,等板塊漲兩天再去討論,遠比在整個板塊沒動靜的時候討論,效果更好。否則,就可能會因為考慮這些而錯過了其它機會,是非常可惜的。
(作者為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裁,兼大智慧中國私募基金研究所所長洪榕)
大消費板塊集體上攻,主力大手筆搶籌概念股,這些細分板塊獲看好
內外部產業(yè)共振,人形機器人板塊掀漲停潮,機構堅定看好板塊投資機會
A股今日15只個股股價創(chuàng)歷史新高,主要集中在計算機、機械設備、電子等板塊
9月底以來,房地產板塊整體震蕩走強,板塊累計漲幅超16%。
險資舉牌數(shù)創(chuàng)近4年新高,這些方向獲險資重點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