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現(xiàn)場的朋友,線上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溫義飛。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機會,60后,70后,80后,分別趕上了改革開放、全球化、房地產和互聯(lián)網幾大波致富浪潮。這幾波機會,就屬于是,你但凡參與一點,都不需要做到頭部,就能輕易的向上跨越一個階層,要是你還完整的參與了兩波或三波,比如我在杭州租的房子,房東上個月把房子賣了,她就是二十年前加入阿里巴巴,阿里上市賺到錢,去賣了杭州的房子,當初七八百萬買的房子,現(xiàn)在賣了三千萬,害得我需要重新出去找房子住。不過,這就是時代的大機遇,只要你能粘上一點,就有可觀的財富。
那我們現(xiàn)在,經濟增長進入了高質量時期,年輕人接下來,能夠抓住的最大的機會是什么?
首先,我覺得還想要暴富現(xiàn)在非常難了,我們的社會從之前追求高速度發(fā)展,到現(xiàn)在更多的去兼顧公平,所以暴富的故事,很少見了。但是,人生的捷徑還是有。那今天聊我們眼下看到的,概率比較大的三個機會。
第一個,以前我們鼓勵大家去高速度增長的新城市,比如30年前的深圳,10年前的杭州,去得早,就有大量的機會。但是現(xiàn)在,可能反過來了,年輕人是不是可以開始考慮去低增長的老城市,特別是老的大城市,這個第一個機會,就叫城市半衰期的機會,所謂的半衰退城市指的是那些曾經輝煌過,但是現(xiàn)在沒那么熱門的城市,他們看似老了陳舊了,沒有高速度增長了,但是這里面卻有隱藏的機會。
從2000年到2020年,我們國家的城鎮(zhèn)化率從30%多,提升到了60%多。將近4個億的人從農村搬到了城市,相當于一整個美國。而這些年的城市建設,都是在以這個速度在超前布局。
但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能繼續(xù)維持這種增長。你不要覺得半衰期這個名字不好聽,好像城市完了。
我跟大家說幾個數(shù)據,2023年在東北參加高考的學生,一本錄取率,是一本錄取率,不是本科錄取率,黑龍江24%,遼寧有30%。這什么概念?經濟最發(fā)達的廣東浙江,一本率也就在15%左右,只有遼寧的一半,而且因為競爭太激烈了。這些地方發(fā)達地區(qū)的家長,買一套學區(qū)房可能要幾百萬,還要想法設法搞培優(yōu),不然別說高考了,高中都不一定能上。而東北,很早就完成了社會基礎建設,年輕人都往外走,那么享受這些基礎服務的人就少了,性價比就出來。再比如養(yǎng)老,東北老齡化比較早,新產業(yè)還在發(fā)展相對較少,但是,未來東北養(yǎng)老服務應該能搞好。因為這是它很大一塊財政來源,東北的養(yǎng)老金要靠中央補貼的。2022年,東三省獲得了1800億的養(yǎng)老金轉移,全國養(yǎng)老金轉移的86%都到了東三省,所以東北一定要想方設法留住老人,因為這些老人一旦去了南方,等于這些補貼就跟著去了南方。1800億養(yǎng)老金,就是1800億的消費,算上錢的流轉,就能帶來幾倍的GDP,這對東北太關鍵了。所以養(yǎng)老是必須要做好的產業(yè),錢到兜里了必須留下來啊。如果你覺得東北太冷,類似的城市還有很多,現(xiàn)在人口流出的地方,特別是年輕人外流的地方,很多城市本身不差,交通,教育,醫(yī)療,都過得去,你說當?shù)氐膶W校、醫(yī)院,一時半會也不會馬上關掉,你這一代人可能都能享受到。
你要說生活,現(xiàn)在大城市小城市的商圈,里面買的牌子差距已經很小,都是連鎖店,該有的都有。但是生活成本, 就低了太多了。像相對大一點,比如西安、南昌、天津這些,也許它們未來的經濟增速,發(fā)大財?shù)臋C會,不如深圳,不如上海,但在醫(yī)療教育完全合格。比如有人覺得天津發(fā)展慢,深圳發(fā)展快,但是你們知道天津的醫(yī)療僅次于北上廣,三甲醫(yī)院33所,而深圳只有26所,天津有4所985和211大學,深圳除了哈工大深圳校區(qū)就沒有了。很多發(fā)展快的大城市,歡迎年輕人,但是不歡迎中老年人,社會服務是綁定房價的,價格極高,根據10月份的數(shù)據,深圳買一套上車的房子,就是剛需的房子,單價是5萬多,而天津只需要1萬多。你說這些半衰期的城市找不到工作,其實一線城市不也就那樣嗎?以前一線城市還能有個發(fā)財夢,現(xiàn)在工資高個幾千塊,真的劃算嗎?
我前兩天看到高善文教授的一個論點很有意思,他說最近縣城特別是中小城市受經濟的影響波動比大城市少,原因就在于那些所謂的高薪行業(yè)像教培、金融、互聯(lián)網都在一二線城市,但是現(xiàn)在這些行業(yè)都收到了更嚴格的監(jiān)管更好的優(yōu)化,所以收入就沒有之前那么高了。那反過來看,一線城市很多高薪崗位可能沒有以前那么容易找了
所以,我們看到,人生花錢最多的四件,不就是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住房,作為普通人,這幾件事少花點,其他的地方根本花不了太多錢。不是深圳杭州住不起,長沙南昌更有性價比,老城市表面在衰退,其實已經跌出了時代的機會。
過去十年人口流出多的地方,房價會跌,但是生活壓力也會小很多。其實不少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在去年的人口流動上,流入最多的已經不再是北上廣深,前十里有七個是中西部城市,分別是長沙、合肥、西安、南昌、昆明、武漢、鄭州。往這些地方去,不是最頭部的城市,但可能會是最適合你的城市。
除了房子外,我的粉絲們問的最多的,就是錢的問題。大家都想知道,買啥賺錢?股市今年會不會漲?什么時候能漲?
第二個我們說的結構性機會。就是市場帶來的資本機會。中國的股市總是讓人有點愛的有點苦。上市公司治理有各種問題,但是每次股市到三千點以下,然后大家編各種段子去表達情緒的時候,調侃的時候,其實都是布局的機會。
這個涉及到一個股市配合國家發(fā)展基調的問題,其實市場化資本,是我們市場里的重要力量,但可能并不是決定性力量。理解這個事情,就知道,在經濟沒有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兩千多點的股市,安全性其實相當高。這種機會這兩年每年都有那么一兩次,并不常見,所以出現(xiàn)的時候,可以花點時間琢磨一下。
第三個結構性機會,也是我最愛講的一個,也是我們去年就聊的問題,就是現(xiàn)在生孩子,等于二十年前買房子。去年我跟大家說過,隨著全球化工業(yè)化進程的推進,生育率的下降在全球是一個必然事件。整體發(fā)達國家的生育率早就跌破1了。反過來講,當生育大潮退去之后,對于我們未來幾年出生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來說,未來養(yǎng)孩子,可能更加很容易。所以,我們人口變局下的第三個結構性機會,就是少子化帶來的生育機會。估計大家會說,唉!你看這人,繞來繞去最后又繞到催生這個事上了。雖然大家可能會嫌棄,不過我在這里依然得提醒大家,在這個時代,不生孩子,你就虧了。
很多人說,現(xiàn)在生活感覺很累,正兒八經大學畢業(yè)的人都很難找到高薪工作了,不希望再生個小孩,讓下一代繼續(xù)受累。這里做一個說明,日本當年加班是全世界出名的,大家知道,上世紀5,60年代,日本卷得最狠最高峰的時候大約是每年工作2700小時,上班族幾乎就成了工作機器。后來,日本的出生率下來了,一個斷崖式下降從49年的3.3%,跌到了66年的1.3%。然后一路下滑到現(xiàn)在。但相對的,等這些稀少的小朋友長大進入工作之后,日本的工作時長也降下來了,泡沫經濟時期基本穩(wěn)定在2100小時,在15年左右。近幾年更是從2100縮短到1644小時。比高峰的時候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九,將近百分之四十。還有人覺得養(yǎng)孩子成本太高了,為了培養(yǎng)高學歷子女需要傾注大量資源。中國家庭養(yǎng)育一個孩子到18歲的平均成本為48.5萬元,是人均GDP的6.9倍,也就是說,一個人將近7年,不吃不喝才能養(yǎng)一個孩子,幾乎是全球最高的。
而日本,美國,加拿大這些低生育率發(fā)達國家最多也就是3,4倍?,F(xiàn)在養(yǎng)孩子難,但他不會一直難。這一點,從大方向上看已經很明顯了。中國孩子在吃穿用上的花銷,其實花不了多少,真正把養(yǎng)育成本拉上去的最花錢的只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教育,一個是房子。我們國家是義務制教育,學費其實花不了多少錢,所謂的高昂的教育成本中間夾雜了很多額外的支出。比如說,補習班,學習班,特長班,算算又是一大筆。K12最火的時候,每年能融幾百億。但教育是老百姓的立身之本,它火過但是也不會一直火?,F(xiàn)在雙減已經實施幾年了,教培融資今年都不到20億,23年還出了教培處罰暫行辦法,進一步壓縮孩子們補習的成本。不僅是教培,上學也是。中國有3000多所大學,9萬多所高中,15萬所小學,29萬幼兒園。這些教育機構減少的速度,肯定比孩子減少的速度慢,未來有近1/2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我舉個例子,我自己孩子的幼兒園,在他們這一屆畢業(yè)從幼兒園升小學之后,整個幼兒園的學生人口將會減少一半。所以在未來即將在幼兒園開始的減少,逐漸傳遞到小學初中和高中。有家長現(xiàn)在需要為了孩子上學費盡心思,沒完沒了地去搶入學名額,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少。而住房,只會更加寬松。我在這大膽說一句,下一代小孩,幾乎不需要擔心沒地方住。因為別的事情可能會發(fā)生改變,但是去年出生的人口,前年出生的人口,他不可能再增長了,他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了。
經過住建部的統(tǒng)計,中國一共有6億棟城鄉(xiāng)房屋建筑和80多萬處市政設施。這里的6億是棟而不是套,對比中國人14億人口的總數(shù),以后住肯定是沒問題的。就住房和教育這兩塊已經非常確定,以后會相對充沛非常多,這是一個確定的事情。
房子的總量也在那里,這是個既成事實,學校的總量也在那里,也是既成事實。換句話說,孩子貴養(yǎng)孩子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至今40多年,我們現(xiàn)在享受的基建設施,社會服務,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積累了半個世紀的成果。
設計的時候,是為了滿足14億人口的衣食住行,還有些超前的規(guī)劃,為了支持巔峰時期每年2000多萬個新生兒健康成長。而孩子少了,能支持這2000多萬新生兒的資源,就會都凝聚在每年八九百萬孩子身上。我們不用去猜測或者去推論,只是簡單的羅列一下這些事實,就知道以后下一代獲得的資源將比現(xiàn)在充沛地多。但歸根結底,養(yǎng)孩子這個問題本質上不是錢的問題?,F(xiàn)代社會人總是在衡量,衡量成本,衡量利弊,衡量收益。養(yǎng)孩子不是投資,不是交易,不是今天你養(yǎng)他,就是為了明天讓他將來養(yǎng)你。人是社會動物,有不同的社會屬性,我們首先是別人的孩子,然后有朋友,老師。等自己有了孩子,成為父母,在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多了一個去體驗父母這個社會屬性的機會,學會承擔更多責任,享受下一代的悲歡,體驗一種全新的人生。這或許是生孩子的隱藏款意義。
21世紀,生孩子其實才性價比最高的事情。
讓思想自由飛翔,我在一財號等你。
此為第一財經一財號2023“年度財經思想者”盛典上青年財經思想者演說原稿。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吳清介紹,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yè)整體上保持穩(wěn)健發(fā)展的態(tài)勢??傄?guī)模從2019年的13萬億元增長到去年底的33萬億元。
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研究員李相林分析,可能與韓國“回聲嬰兒潮”一代進入婚育年齡有關。
我國生育率已降至1.0,低于警戒線1.5,長期低生育率可能通過影響勞動供給、社會創(chuàng)新及消費儲蓄行為拖累經濟增長。
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人社部、證監(jiān)會、住建部等部門從加大民生支出、促進高質量就業(yè)、穩(wěn)住股市樓市等多方面積極部署,打出促進居民增收的政策組合拳。
要穩(wěn)住樓市股市,要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