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在烏克蘭危機即將2周年之際,俄烏沖突前線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再度發(fā)生劇變。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17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向俄總統(tǒng)普京報告說,俄軍已完全控制烏克蘭軍隊的重要防御樞紐阿夫杰耶夫卡市。同一天,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宣布,烏軍從頓涅茨克地區(qū)重鎮(zhèn)阿夫杰耶夫卡撤軍。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表示,從東部前線城市阿夫杰耶夫卡撤軍的決定是為了“拯救烏克蘭士兵的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去年5月俄軍攻克交通要地阿爾喬莫夫斯克(即烏克蘭方面所稱的巴赫穆特)以來,前線發(fā)生的又一次大變化。
烏焦慮西方援助跟不上
此次的戰(zhàn)略要地阿夫杰耶夫卡,位于頓涅斯克附近。據報道,從2014年至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的8年間,烏方一直在阿夫杰耶夫卡修筑大量工事。
俄國防部17日晚在社交媒體發(fā)文說,紹伊古當天向普京匯報中提及,俄軍已完全控制阿夫杰耶夫卡市,目前正采取措施繼續(xù)肅清市內的烏軍人員,并包圍仍滯留在阿夫杰耶夫卡焦化廠中的烏軍部隊。他表示,控制阿夫杰耶夫卡使前線能夠遠離頓涅茨克市,從而大大降低烏軍攻擊頓涅茨克市的威脅。
在戰(zhàn)略要地失守后,正在德國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下稱“慕安會”)的澤連斯基開始抱怨。據新華社報道,澤連斯基在慕安會上公開抱怨美國等西方國家未向烏方提供足夠的軍事援助,導致烏軍被迫撤出頓涅茨克地區(qū)重鎮(zhèn)阿夫杰耶夫卡。他特別提到,當前對烏克蘭提供的武器出現“赤字”,特別是彈藥和遠程武器,因此美國的軍援“至關重要”。
澤連斯基還在17日當天與美國總統(tǒng)拜登通電話。雙方主要討論了俄烏沖突的戰(zhàn)場形勢以及美國對烏援助問題。白宮的聲明則把援烏不力歸咎為美國國會的“不作為”。聲明表示,拜登在通話中“強調國會需要緊急通過”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的法案。
美國國會參議院于2月13日通過了一項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軍援法案,該法案主要涉及對烏克蘭、以色列的巨額軍事援助。法案接下來將提交眾議院。但美國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約翰遜上周已就相關法案對外援助部分發(fā)出警告,稱不會在眾議院就參議院提出的對外援助法案組織投票。約翰遜強調,在解決烏克蘭安全問題之前,美國需要首先采取嚴格措施阻止非法移民通過墨西哥邊境進入美國。而且許多眾議院的共和黨人也已明確表示,反對進一步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在歐盟,雖然2月初通過了在未來4年內向烏克蘭提供500億歐元援助的法案,但歐盟內部并非沒有反對的聲音。由于匈牙利的反對,歐盟的該法案在“闖關”進程中一波三折。
土耳其又要力促和談?
前線戰(zhàn)略要地的易手,是否意味著俄烏沖突前景逐漸明朗?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歐亞項目高級研究員羅布·李(Rob Lee)并不認同。他最新分析認為:“阿夫杰耶夫卡易手,不一定會改變俄烏在頓巴斯地區(qū)防線的穩(wěn)定性,但這恰恰暴露出西方在援烏問題上的軟弱性。后續(xù)還要看烏軍此次撤退付出了多大代價,以及烏軍下一道防線的強度。”
世行最新預估顯示,未來十年,烏克蘭的重建與恢復至少需要4860億美元。沖突對于烏克蘭而言,已造成1520億美元的直接損失,其中建筑業(yè)、交通業(yè)、商業(yè)與農業(yè)領域受損最嚴重。世行援引烏克蘭政府的表述,僅今年一年烏克蘭就需要150億美元用于緊急重建和恢復,但其中的95億美元仍未落實。
俄經濟學家阿廖沙告訴第一財經,未來歐洲多國和美國將繼續(xù)支持烏克蘭,“只要他們‘拱火’持續(xù),沖突依舊會是消耗戰(zhàn)和持久戰(zhàn)的局面,僵局很難在短期之內出現轉機。”
俄總統(tǒng)新聞秘書佩斯科曾表示,在烏克蘭的和平方案下尋求解決沖突的嘗試是“荒謬的”,不可能產生任何成果。
據央視新聞,土耳其外交部長菲丹去年底曾表示,如果必要條件到位,土耳其準備再次主持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和談。他表示,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和平。
自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土耳其作為黑海鄰國曾多次表示愿做中立調解人,希望俄烏沖突早日結束。2022年3月29日,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最后一輪談判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但烏克蘭未與俄羅斯簽署和平協(xié)議草案。
今年2月4日,菲丹證實,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將訪問土耳其,討論雙邊和國際問題。不過土俄雙方并沒有透露訪問日期。
中國在世貿組織(WTO)的一次例會上首次提出設立爭端專家組的請求,以裁定土耳其就原產于中國的電動汽車和其他某些類型的車輛所采取的各項措施。
委員會強調,緊縮貨幣政策將持續(xù)執(zhí)行,直至實現通脹的可持續(xù)下降并達到5%的中期目標。
關注戰(zhàn)略儲備、地緣政治和關稅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中俄還要共同推動“大金磚合作”,譜寫全球南方團結自強新篇章。
普京表示,俄方從未拒絕與美國當局進行對話,俄方準備同任何一屆美國政府進行平等合作。但雙邊合作應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以及考慮到俄羅斯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