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中國力量改寫面板業(yè)格局,未來十年靠什么逐鹿全球?

          第一財經 2024-10-16 14:48:26 聽新聞

          作者:王珍    責編:彭海斌

          過去20年,中國顯示面板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未來還要克服行業(yè)周期性波動的挑戰(zhàn)。

          2024年“國慶”前夕,中國顯示面板業(yè)迎來了三件喜事。9月25日,京東方在成都投資630億元的8.6代OLED項目工廠封頂;維信諾與合肥合作投資550億元的合肥國顯8.6代OLED項目開工。9月26日,TCL華星簽約斥資108億元收購LGD廣州8.5代線。

          過去20年,中國顯示面板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改寫了中國消費電子行業(yè)“缺屏”的歷史。目前,中國大陸面板企業(yè)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的供應端已占約70%的份額,并在OLED面板領域急起直追,已占全球OLED手機屏幕市場的半壁江山。

          改寫全球面板業(yè)格局

          20年前,彩電產業(yè)從CRT時代向平板時代轉變。作為平板時代的主要顯示器件,液晶面板被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企業(yè)壟斷供應,中國雖然是全球彩電生產大國,但是由于“缺屏”,每年要大量進口液晶面板。2010年,中國液晶面板進口額超過460億美元,僅次于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位居中國進口額第四位。

          懷揣產業(yè)報國的理念,中國顯示面板龍頭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矢志打破這一局面。2003年1月,京東方宣布以3.8億美元收購韓國HYDIS,后者成為中國本土第一批液晶顯示技術研發(fā)人員和工程師的“黃埔軍校”。2003年到2005年,京東方招來的技術研發(fā)人員大多數都到韓國學習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成長為京東方的中堅力量。

          2003年9月,京東方建設了北京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這是其引進、消化和吸收半導體顯示技術的第一步。到2009年,京東方在液晶顯示領域已擁有2000多名專業(yè)工程師,并向高世代線擴張,當年4月在合肥開始建設6代線,8月又在北京動工8.5代線。

          顯示面板是一個高投入、高科技、高風險的產業(yè)。作為彩電龍頭企業(yè)的TCL,不想再仰人鼻息、在面板采購上受制于人,2009年11月在深圳簽約投資200多億元、啟動TCL華星8.5代線建設。人才短缺是當時最大掣肘,恰逢中國臺灣面板業(yè)整合,群創(chuàng)兼并奇美,一些人才謀求出路,這對TCL華星來說無異于天降甘露。TCL華星依托此前TCL在液晶模組項目中積累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并積極從中國臺灣、韓國吸納人才,開啟了自主建線之路。

          TCL華星在自主建線的過程中,一邊開發(fā)、一邊建線,培養(yǎng)更多本土半導體顯示技術和管理人才,深圳8.5代線達產當年即盈利,并于2013年在深圳上馬第二條8.5線,同時開始在武漢布局中小尺寸面板項目。

          眼看中國自主建設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崛起,韓國面板企業(yè)加快拓展OLED顯示面板業(yè)務,“OLED將會替代LCD”的論調不時出現(xiàn)。中國顯示面板企業(yè)一方面堅守液晶領域,堅信LCD在大尺寸顯示領域還有很長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也開始在OLED領域布局。

          京東方2011年在鄂爾多斯開建5.5代OLED線,隨后將柔性OLED的建設重心放到西南。2017年、2019年、2021年,京東方在成都、綿陽、重慶三條6代柔性OLED線量產,剛好匹配手機對OLED屏需求爆發(fā)的時間點。而維信諾2014年在昆山建成了5.5代OLED線,2018年在河北固安建成了6代柔性OLED線。TCL華星也在武漢布局6代柔性OLED項目。

          當年,京東方收購韓國現(xiàn)代集團旗下的HYDIS被稱為“蛇吞象”,TCL在深圳自己上馬華星8.5代線被稱為“豪賭”。放在歷史長河來看,它們敢于“冒險”的戰(zhàn)略決策是正確的。受益于產能擴張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雙輪”驅動,中國液晶面板產業(yè)后來居上。2015年,京東方在合肥投資400億元開建10.5代線,主要生產60英寸以上的面板,這是全球首條10.5代線。2016年,TCL華星也投資465億元,在深圳開建全球最高世代的11代線。

          2010年,中國面板企業(yè)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還是后起之秀,到2020年已經與韓國面板巨頭平起平坐,像TCL華星2020年收購了三星蘇州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更關鍵的是,中國液晶顯示技術實現(xiàn)了自身的技術突破,如京東方2019年發(fā)布了BD Cell液晶顯示屏,TCL華星2020年發(fā)布了Mini LED背光液晶顯示屏,均可媲美OLED畫質,且更具性價比。

          LGD曾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面板供應商,后來轉向聚焦OLED面板,其倡導的OLED電視曾多年占據全球高端電視市場。但是由于大尺寸OLED面板缺乏投資,技術迭代和成本下降速度慢于液晶面板,業(yè)界預計中國企業(yè)主導的Mini LED背光液晶電視2025年出貨量將超過OLED電視,成為全球高端電視市場的主角之一。

          2024年9月,TCL華星簽約以108億元收購LGD廣州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這意味著,到2025年,韓國面板廠將全面退出液晶電視面板供應市場。而夏普在日本的10代液晶面板線因為虧損,已于今年8月底停產。群智咨詢預計,京東方、TCL華星、惠科中國大陸三大液晶面板廠商2025年整體在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市場的份額將增至約72%。

          打造產業(yè)鏈生態(tài)

          中國顯示面板企業(yè)在OLED領域也積極追趕。十年前,大約2015年前后,三星占據了全球OLED手機屏市場超過95%的份額,中國手機廠商很難拿到OLED屏,高端旗艦手機以搭載外資OLED屏作為賣點之一。十年后,這一局面也被徹底改變。

          京東方的柔性OLED屏已經進入蘋果手機屏幕供應鏈,今年華為新出的三折手機OLED折疊屏也主要由京東方供應。榮耀今年的折疊手機由維信諾、京東方、深天馬供屏。TCL華星也為小米、MOTO等手機廠商的旗艦機型供應柔性OLED屏。隨著國產OLED屏的技術進步,中國品牌的旗艦手機現(xiàn)在已逐步轉向把國產OLED屏作為賣點之一。

          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4.2億片,同比增長50.1%。分地區(qū)看,2024年上半年,在全球OLED智能手機面板市場中,韓國地區(qū)的出貨份額占49.3%,跌破五成;中國大陸出貨份額占50.7%,同比增加10.1個百分點,超越五成。從廠商來看,三星、京東方、維信諾、TCL華星、深天馬依次居前五位,三星仍居首位,但份額同比下滑7.8個百分點至43.8%。

          第一財經記者2022年7月在探訪深天馬武漢6代柔性OLED面板生產線時曾了解到,該產線引進了國際先進設備,其中蒸鍍設備等核心設備,是由日本和韓國企業(yè)聯(lián)合開發(fā)的。所以,如果國產OLED面板要進一步擴大份額,在核心設備上的突破必不可少。當時,深天馬的負責人表示,已經建設實驗線,正在加速OLED面板的材料、設備國產化。

          國產OLED產業(yè)目前在全球小尺寸OLED市場已經占據半壁江山,下一步將要攻克中大尺寸OLED面板,這離不開工藝、設備、材料的自主創(chuàng)新。因為韓國企業(yè)在OLED上的技術專利、生產工藝不會輕易傳授,即使按韓國企業(yè)的方法做,也難以實現(xiàn)超越。

          2023年5月,在廣州舉行的2023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yè)發(fā)展大會上,維信諾發(fā)布了無金屬掩膜版RGB自對位像素化技術,這在OLED生產工藝上是一次大膽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目前,全球OLED的生產工藝主要有LGD的白光OLED工藝、三星顯示的RGB-OLED工藝,這些工藝都要用精密金屬掩膜版,使OLED材料的損耗較高。維信諾2018年開始跟蹤無金屬掩膜版工藝,2022年取得突破。2024年9月,應用了該技術、投資550億元的合肥國顯8.6代OLED生產線開工,設計產能每月3.2萬片玻璃基板,可以生產更大尺寸的OLED面板,覆蓋平板、筆電、車載、顯示器等多尺寸應用領域,而且生產效率可以更高。

          三星顯示去年已動工興建8.6代OLED面板生產線,這是圍繞中尺寸高附加值OLED面板生產的新一輪競速賽。

          2024年9月,京東方成都8.6代OLED生產線的廠房提前封頂,該生產線總投資630億元,從開工到封頂僅用183天,設計產能每月3.2萬片玻璃基板,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高端觸控OLED顯示屏。京東方和合肥國顯的8.6代OLED生產線都采用了LTPO技術,將使OLED屏幕實現(xiàn)更低功耗和更長壽命。

          而TCL華星也另辟蹊徑,計劃2024年下半年量產印刷OLED面板,將率先在IT、醫(yī)療領域應用,由于采用了噴墨打印的新工藝,預計其印刷OLED面板將比傳統(tǒng)OLED面板的壽命更長、顯示更清晰、色域更高。此前,TCL華星已展示過65英寸8K印刷OLED顯示器,其印刷OLED的關鍵技術和工藝流程已經打通。

          未來十年角逐人工智能時代

          即使已經占據全球液晶面板七成產能、小尺寸OLED面板五成產能,中國顯示面板企業(yè)仍然受到全球面板產業(yè)周期性波動的影響。今年國慶假期,京東方、TCL華星、惠科計劃讓液晶電視面板生產線停產一周至兩周,以止住今年7月以來液晶面板跌價的勢頭。

          京東方2019年營收首次突破1000億元,2021年又突破2000億元,不過在行業(yè)周期波動的影響下,去年營收跌至1745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又反彈至994億元。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今年9月說,半導體顯示市場上半年短暫恢復,但終端消費有效需求增長不足,產能仍在持續(xù)調整、轉移,在“弱增長、再平衡”的格局下,企業(yè)經營面臨全球環(huán)境動蕩和消費增長乏力雙重壓力。同時,新型顯示技術不斷演進,AI等新技術飛速發(fā)展。

          產業(yè)的持續(xù)增長點在哪里?陳炎順說,繼液晶、OLED兩條增長曲線后,京東方向物聯(lián)網轉型,打造物聯(lián)創(chuàng)新的新增長曲線。基于半導體顯示、玻璃基封裝、大規(guī)模集成智能制造的能力,京東方正在做更多創(chuàng)新布局。在鈣鈦礦光伏領域,京東方正推動中試線建設;在半導體封裝領域,京東方已布局試驗線,成立了玻璃基先進封裝項目組;在AI+領域,京東方發(fā)力“AI+制造、AI+產品、AI+運營”。至2030年,京東方計劃發(fā)布超500項合作課題,投入超千億元用于技術研發(fā),預計屆時所觸及的市場將破萬億美元。

          當下,高附加值的IT、車載應用,是幾大中國顯示面板龍頭發(fā)力的重點。維信諾預計,未來柔性OLED面板的應用探索還包括機器人柔性面部顯示、三折平板電腦等。

          除了創(chuàng)新應用,全球化是中國顯示面板行業(yè)的另一大趨勢。2018年12月,TCL華星印度模組項目開工,這是TCL華星及中國面板廠商首個海外模組項目。該項目2022年實現(xiàn)量產。而京東方也在墨西哥、越南布局了下游彩電組裝業(yè)務,擴大顯示面板產能消化的“出海口”。維信諾2024年1月美國子公司開始運營,也在加快海外市場拓展。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中國顯示面板業(yè)過去20年迅速崛起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是成功的中外技術和團隊合作,最早的面板技術和人才是建立在對海外企業(yè)并購和技術人才引進的基礎上的。如京東方并購韓國HYDIS、TCL華星引入韓國和中國臺灣人才。其次是面板廠商領導者們的企業(yè)家精神,他們在每次產業(yè)低谷時的堅韌,在逆周期時的決策,在殘酷國際市場競爭中的負重前行,帶領企業(yè)渡過一次次難關。“過去20年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蓬勃增長的市場需求,也賦予中國面板業(yè)成長的能量。”

          李亞琴認為,中國顯示面板業(yè)未來將面對成長機會與不確定性并存的環(huán)境。“未來10年終端產品將AI化,各個終端產品的市場需求具備較強增長潛力。但由于地緣政治、經濟環(huán)境波動,產業(yè)發(fā)展又會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她建議面板企業(yè)首先夯實技術和產品競爭力;其次彈性調整市場策略,確保應對環(huán)境變化的較強韌性。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yè)協(xié)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說,過去20年中國面板業(yè)崛起的原因是在WTO框架下推進全球化進程,擴大國際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以需求為牽引不斷構建全產業(yè)鏈競爭能力;同時,以創(chuàng)新融資模式結合企業(yè)家精神,堅持逆周期投資。

          展望未來,胡春明認為,新型顯示技術的創(chuàng)新趨勢已基本明晰。液晶顯示技術還會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挑戰(zhàn)將來自內外兩個方面。一方面液晶面板企業(yè)為了取得更多市場份額,有可能會展開非理性競爭,另一方面OLED 技術已在個別應用領域取得成功,會從外部帶來挑戰(zhàn)。而Micro LED顯示還需要解決一些技術和工程問題才能進入產業(yè)化。“新型顯示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目前還處于孕育階段,需要有實力的投入才能萌發(fā)。下一代新型顯示的迭代方向,有可能是結合通用人工智能(AGI),基于數字全息原理來實現(xiàn)任意介質的真實立體顯示。”

          舉報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chuàng),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lián)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