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閱讀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每當美國遭遇動蕩,好萊塢就會將目光投向羅馬

          第一財經 2024-11-29 09:21:03 聽新聞

          作者:夏斐    責編:李剛

          又是20年過去了,在數(shù)場戰(zhàn)爭和美國大選密切交織的背景下,好萊塢再次選擇羅馬,作為一種基本的影射。

          每當美國遭遇動蕩或危機,好萊塢就會將目光投向羅馬。

          1950年代初,美國的實力正處于史上最高峰,二戰(zhàn)勝利帶來的道德光環(huán)尚未退去,雖然朝鮮戰(zhàn)爭出乎意料的艱難,加上斯大林的威脅,以及冷戰(zhàn)開啟之初越來越濃重的核戰(zhàn)陰影,都給這種榮光帶入了不和諧音,但好萊塢還是很樂于自比強大無匹的羅馬帝國。這一時期是羅馬題材史詩巨片的黃金時代,片長動輒三四小時——1951年的《暴君焚城錄》(茂文·勒魯瓦和安東尼·曼聯(lián)合執(zhí)導,羅伯特·泰勒主演)、1953年的《凱撒大帝》(約瑟夫·L·曼凱維奇執(zhí)導,馬龍·白蘭度主演)和《圣袍》(亨利·科斯特執(zhí)導,理查·伯頓主演)等均是代表作,而1959年的《賓虛》(威廉·惠勒執(zhí)導,查爾頓·赫斯頓主演)以囊括11項奧斯卡獎的輝煌戰(zhàn)績,為這個時代畫下了句號。

          很快,1960年代證明自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特別是1964年,幾乎可以看作聲勢浩大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以及與此緊密相關的反戰(zhàn)運動、嬉皮士運動等一系列巨大動蕩的起點。這一年,學生占領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而馬爾科姆·X成立了“美國黑人統(tǒng)一組織”,成為與馬丁·路德·金分庭抗禮的民權運動領袖。也就在這一年,好萊塢拍出了3個多小時長的史詩巨片《羅馬帝國淪亡史》,由安東尼·曼執(zhí)導,索菲亞·羅蘭領銜主演——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雷德利·斯科特后來的《角斗士》在故事線索上完全脫胎于這部早期作品,只是把史蒂芬·博伊德飾演的賢臣利比亞斯一角,替換成了羅素·克勞飾演的角斗士,從而引入了一個更血腥的視角。索菲亞·羅蘭的角色——馬可·奧勒留大帝之女露西拉公主,同樣是《角斗士》第一和第二部的樞紐角色。好萊塢敏銳地抓住了羅馬帝國衰亡的開始,以此影射美國正在迎來的連綿十數(shù)年的風云激蕩。當然,這種極其一致的同步性可能是偶然,因為文藝作品常常因為創(chuàng)作者的特殊敏感,而有某種“先見之明”,會比社會和政治更早一些觸及某些隱藏的癥結,比如就在《羅馬帝國淪亡史》之前一年,好萊塢拿出了大名鼎鼎的《埃及艷后》,4個多小時的片長,伊麗莎白·泰勒、理查·伯頓、雷克斯·哈里遜的超強陣容;更早一些,還有斯坦利·庫布里克執(zhí)導、柯克·道格拉斯和勞倫斯·奧利弗主演的《斯巴達克斯》(1960)。它們已經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了羅馬的霸權,以及這種霸權下隱藏的重重危機。

          這種“先見之明”和同步性在世紀之交卷土重來。2000年,雷德利·斯科特的《角斗士》分明以一個“白左”斗士的視角,批判了美國在高歌猛進的全球化浪潮中越來越顯明的霸權地位——同樣是在這一年,著名左翼思想家邁克爾·哈特和安東尼奧·奈格里合著的《帝國》一書成為全球出版和思想界的爆款。兩位作者描述了從民族國家向全球帝國轉化的過程,并明確這個新的帝國是堪與羅馬帝國相比的超國家存在,生存在其中的是建立在離散的認同之上的“諸眾”(Multitude)。這一次,文藝和思想依然稍稍超前于社會和政治——正如我們所知,很快,隨著第二年的“9·11”事件,以及緊接著的阿富汗戰(zhàn)爭(2001年)、第二次海灣戰(zhàn)爭(2003年)等,世界開始由似乎一往無前的全球化,逐漸轉向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盛行,冷戰(zhàn)結束后“享受”了十年單極霸權地位,并在“全球化”的口號下推行“羅馬式和平”的那個“帝國”,再次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正在衰落的強權。

          這一時期羅馬題材的影視作品,除了《角斗士》,還有同樣是2000年上映、根據莎士比亞劇作改編的《圣詩復仇》(朱麗·泰莫執(zhí)導,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2003年由歐洲多國聯(lián)合拍攝的《羅馬大帝》(羅杰·揚執(zhí)導,彼得·奧圖爾主演),以及稍后HBO和Star Z頻道的兩部著名“黃暴”劇集《羅馬》(2005)和《斯巴達克斯》(2010)。它們有個共同的潛在主題,那就是羅馬帝國如何吞噬了被征服者,而被征服者又如何通過在帝國內部的掙扎求生,而逐漸顛覆了征服者的霸權——是的,基本上就是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的羅馬版。

          轉眼,又是20年過去了,在數(shù)場戰(zhàn)爭和美國大選密切交織的背景下,好萊塢再次選擇羅馬,作為一種基本的影射。2024年夏天上映的《異形:奪命艦》,其實本名為《異形:羅慕路斯》,而羅慕路斯正是羅馬的創(chuàng)建者。將這位神話人物(他是由母狼哺育長大的棄兒)與恐怖的、意欲毀滅人類的強大外星生物的瘋狂繁殖和殺戮聯(lián)系起來,矛頭所指昭然若揭。該片的制片人就是雷德利·斯科特,幾個月后,他親自執(zhí)導的《角斗士2》更加明晃晃地把衰落和混亂的羅馬,與今日美國的種種加以對照,老爺子的羅馬情結,是多么揮之不去的頑固啊。

          同樣“冥頑不化”的,還有另一位老爺子——“教父”弗朗西斯·F.科波拉。5月在戛納首映、預定下個月登陸國內銀幕的《大都會》,也是如假包換的“羅馬血統(tǒng)”,改編自古羅馬政治家、歷史學家撒路斯特的名著《喀提林陰謀》。影片的場景被放置在一個充滿烏托邦——或反烏托邦色彩的未來城市“新羅馬”,但歸根到底這還是羅馬或美國。

          影片上來第一段旁白就挑明了:“我們的美利堅合眾國與古羅馬并沒有太大不同。我們能否保護我們的過去和所有珍貴的遺產?還是像古羅馬一樣淪為犧牲品,被少數(shù)人無盡的權力欲望所吞噬?”片中的建筑師凱撒和歷史上著名的征服者愷撒,都是懷揣巨大的、堪稱崇高的夢想,卻因此驅使共和國轉變?yōu)榈蹏?、令哪怕是有限的民主徹底墮落為專制的關鍵人物。其中的現(xiàn)實影射再明顯不過了。“一個帝國何時會滅亡?是否在某個可怕的時刻轟然倒塌?不,不,但總有一天,它的子民不再信仰它,帝國于是開始衰亡”。

          然而杰作等身的科波拉拼盡全力拍出的新作卻惡評如潮,豆瓣評分如今甚至已經低到了4.9。聯(lián)系《角斗士2》肉眼可見的平庸,老爺子們,以及他們背后的好萊塢念念不忘的羅馬情結,作為一個在各個歷史時期被反復開發(fā)利用以影射現(xiàn)實美國的原型,是否也到了能量快要耗盡的時刻?

          舉報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