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閱讀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年輕人為何告別瓊瑤?他們的愛情早已臣服于現(xiàn)實

          第一財經(jīng) 2024-12-04 22:21:22

          作者:彭曉玲    責編:李剛

          對70后、80后來說,不管是否看過言情小說,一提到言情小說,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的作家首先就是瓊瑤。

          12月4日,86歲的言情小說作家瓊瑤在臺灣地區(qū)輕生的消息傳來后,朋友圈瞬間被刷屏。對70后、80后來說,不管是否看過言情小說,一提到言情小說,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的作家首先就是瓊瑤。“金庸、瓊瑤都走了,80后真的進入中年了。”有人在朋友圈這樣感慨。

          1938年,瓊瑤出生于成都,祖籍湖南衡陽。她原名陳喆,瓊瑤這個筆名出自《詩經(jīng)》名篇《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首詩的主旨有爭議,但普遍被認為是一首愛情詩。從瓊瑤這個筆名可以看出,愛情是她小說中一以貫之的主題,她也以此奠定了著名言情小說作家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更迭,她始終堅持的愛情觀和小說風格也被質(zhì)疑,讀者開始流失。

          如今,一切俱往矣。瓊瑤在遺書中,像她《水云間》里的汪子璇一樣瀟灑,和世界做最后道別——“‘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疾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

          瓊瑤,本名陳喆,1938年4月20日出生,2024年12月4日辭世。

          街前街后盡瓊瑤

          《窗外》是瓊瑤創(chuàng)作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的成名作,首次出版于1963年,首印1000冊,一經(jīng)出版就售罄。1973年被改編成電影,由林青霞、秦漢等人主演,在中國香港上映,更是轟動一時,年輕的林青霞由此走上電影明星之路。

          瓊瑤在自傳《我的故事》中說,25歲時寫的這部小說有很多自傳成分。高三時,她升學壓力太大,語文老師知道后給了她很多鼓勵和關(guān)心。這些慰藉讓青年瓊瑤倍感溫暖,敏感細膩的她情竇初開。語文老師的妻子去世了,他是孤身一人,但比瓊瑤大25歲。這段感情不出意外地被母親極力阻攔,母親將兩人戀情以“引誘未成年少女”“誘拐學生”的名義狀告至臺灣地區(qū)“警察局”與“教育部”,老師最終被學校解聘,離開臺北。

          《窗外》讓瓊瑤一炮而紅后,她以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寫了多部代表作,平均三四個月寫一部小說,自2004年9月宣布封筆時已創(chuàng)作了五六十部小說。她的知名小說包括《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彩云飛》《海鷗飛處》《心有千千結(jié)》《一簾幽夢》《在水一方》《我是一片云》《庭院深深》等。

          從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洪子誠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可以看出,上世紀80年代,瓊瑤小說進入大陸后立馬受到讀者的瘋狂追捧,有時代背景的助力。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有《創(chuàng)業(yè)史》《小二黑結(jié)婚》等農(nóng)村題材小說,《紅巖》《青春之歌》等“史詩性”小說,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其中涉及愛情的因素較少,哪怕是最有名的《第二次握手》里寫了愛情,都有主角在新中國成立后,回來獻身祖國科學事業(yè)這樣的家國情懷大背景。

          由此可以想見,瓊瑤那種以愛情為人生至上追求的言情故事,對當時大陸年輕人產(chǎn)生的震動?!董偓幦返牟邉澣绥娗婢嬲J為,瓊瑤在“將中國人的閱讀從一個狀態(tài)領(lǐng)到另一個狀態(tài)”。

          瓊瑤作品全集

          1986年11月13日《文學報》統(tǒng)計稱,當年廣州地區(qū)就有70%的學生讀過瓊瑤的小說。有記者報道,1988年,時隔40年后再次回到大陸的瓊瑤,在游三峽途中去一家蠶絲廠參觀,被全廠女工包圍,她們對著瓊瑤激動地說:“我們都是你的讀者!”隨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瓊瑤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瓊瑤熱”前后持續(xù)了20多年,能如此長時間受到讀者喜歡,在純文學領(lǐng)域的當代作家中,可以說鮮有人做到。

          “打工詩人”鄔霞告訴第一財經(jīng),1996年她在深圳一家制衣廠打工時,廠門口有很多言情小說出租,很多都是瓊瑤的作品,吸引打工女孩們?nèi)ソ栝?。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曾用唐代的一首打油詩《詠雪》形容“瓊瑤熱”的盛況空前:“六出冰花降九霄,街前街后盡瓊瑤。”

          瓊瑤的祖父陳墨西是國民黨元老,曾去日本留學。父親陳致平是歷史學家,著有《秦漢史話》《三國史話》《中華通史》等作品。瓊瑤從小接受了中國傳統(tǒng)的精英教育,有很好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她很多小說的名字,來自古典詩詞,《在水一方》取自《詩經(jīng)·蒹葭》的名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碧云天》《寒煙翠》出自宋代詞人范仲淹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心有千千結(jié)》化用宋代歐陽修的“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終有千千結(jié)”;《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詞人楊慎的《臨江仙》,“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當時大陸讀者相對還比較陌生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也出現(xiàn)在小說《彩云飛》里,“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媒體人沈河西是通俗小說愛好者,她寫文章說,“至少讀過瓊瑤的人,會上溯去讀李白杜甫,讀《小時代》長大的人,可以上溯到哪里呢?”

          齊魯師范學院文史學院副教授姜學科在《以詞為小說:瓊瑤小說的詞體特征芻議》中認為,接續(xù)中國文學傳統(tǒng)是瓊瑤小說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它在形式、內(nèi)容和主題等方面都與中國古典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guān)系。“小說人物形象與詞體的抒情形象高度一致;敘述視角詞化;內(nèi)容如詞般專注男歡女愛;風格感傷細膩,這些特點形成了獨特的瓊瑤式風格。讀一部瓊瑤小說,就如同讀一闋小詞。”

          “瓊瑤熱”的消散

          不過,言情小說這樣的通俗小說在文學史中處于邊緣化位置,整體不太被認可,瓊瑤的小說也一直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關(guān)于瓊瑤小說的另一種聲音密集出現(xiàn)。2000年1月,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文學批評爭鳴叢書”中,有一本《毒品·藝術(shù)——瓊瑤作品批判》,作者表示,“本書采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根據(jù)瓊瑤言情小說屬于通俗文化的特點,也采用了通俗的、大眾易于接受的點評方式,選取了瓊瑤的三部代表性作品進行具體地剖析和批判,并對瓊瑤作品的泛濫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探討”。

          江蘇師范大學教授方忠在《論瓊瑤小說創(chuàng)作及其文學史意義》說,瓊瑤筆下的女性心理上無法擺脫對男人的依附,小說中很少看到女性真正為事業(yè)在奮斗,總是主動或者被動圍繞愛情和家庭忙忙碌碌,綠萍本來擁有自己的舞蹈事業(yè),因為意外失去腿后,她只能緊緊依附住丈夫;陸依萍雖然一直強調(diào)自尊和獨立,但她以為,奪走雪姨看好的女婿就是最好的報復,“這些女主角們對愛情專一、性子柔弱、毫無主見,生活的重心就是愛情,其他事情不過是邊緣,只是為了豐滿她們的‘人設(shè)’而存在,這種對愛情的追求是淺薄而缺乏深度的”。

          在“瓊瑤熱”的消散中,更重要的是讀者。當往昔那些躲在被窩里打著電筒看瓊瑤的姑娘們進入婚姻,體會到與言情小說中完全不一樣的家庭關(guān)系、母職現(xiàn)實乃至生活殘酷時,很多人才意識到,那些故事只是作家編織的粉紅色的夢。

          鄔霞就曾告訴第一財經(jīng),她在工廠打工時,因為年齡小,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非常封閉,對婚姻的期待全部來自言情小說,自然受其影響非常大。她和丈夫是朋友介紹的,婚前就發(fā)現(xiàn)丈夫品行有問題,家境也很差,她認為“愛情”最要緊,幻想和他成立一個夢想的家,匆匆和他結(jié)婚。幾年后鄔霞離婚,獨自在深圳撫養(yǎng)兩個年幼女兒,嘗盡單身母親的艱難。

          2005年左右,也就是“天涯論壇”很火的年代,論壇上還有很多“瓊瑤黑”。網(wǎng)友們發(fā)帖講述瓊瑤的另一面,插足第二任丈夫平鑫濤的婚姻、在小說中美化“小三”等,很多網(wǎng)友表示要堅決與“瓊瑤奶奶”劃清界限。

          沈河西認為,“與其嘲笑她的夢幻與尖叫,不如說是我們已經(jīng)變得太過現(xiàn)實:大時代顛沛流離后的情感撫慰,在這個承平日久的年歲里顯得不合時宜;同樣,在一個越發(fā)歌頌專偶、憎恨第三者的道德語境里,歌頌愛情的自由與神圣也總有些‘政治不正確’”,“年輕人不再讀瓊瑤,是因為我們的愛情早已臣服于現(xiàn)實”。

          舉報
          第一財經(jīng)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nèi)容為第一財經(jīng)原創(chuàng),著作權(quán)歸第一財經(jīng)所有。未經(jīng)第一財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zhuǎn)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jīng)保留追究侵權(quán)者法律責任的權(quán)利。
          如需獲得授權(quán)請聯(lián)系第一財經(jīng)版權(quán)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