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評論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特朗普新任期內通貨膨脹成美國經濟主要風險

          第一財經 2025-01-19 22:14:58 聽新聞

          作者:張銳    責編:任紹敏

          由減免所得稅、提高進口關稅、驅逐非法移民以及低利率等組成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新一任期的經濟政策矩陣,必然對經濟增長與就業(yè)形成正面激勵,但同時也會招來通貨膨脹的反噬風險。

          由減免所得稅、提高進口關稅、驅逐非法移民以及低利率等組成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新一任期的經濟政策矩陣,必然對經濟增長與就業(yè)形成正面激勵,但同時也會招來通貨膨脹的反噬風險。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報告,短期看,上述政策可能導致美國的通脹率在2026年上升到6%~9.3%,而沒有這些政策的基線估計為1.9%。長期看,美國密歇根大學最新發(fā)布的5年期通脹預期終值調查讀數升至3.2%,超出近年來2.9%~3.1%的窄幅波動區(qū)間,同時距離金融危機以來3.3%的最高峰值僅一步之遙。

          減稅造就需求拉動式通脹

          《減稅與就業(yè)法案》被視為特朗普第一任期政策創(chuàng)新的核心成果之一,這項法案將企業(yè)所得稅稅率從35%降至21%,并對個人所得稅實行暫時性減稅政策。進入第二任期,特朗普計劃將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由21%進一步降到20%,并將在美國生產產品的企業(yè)的所得稅率降到15%。而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特朗普不僅會延長即將于2025年底到期的減稅時限,而且趨向于將政策優(yōu)惠的暫時性升級為永久化。不僅如此,特朗普主張免除某些類型的收入稅,比如加班費、小費和養(yǎng)老金福利等收入。

          從個人到企業(yè)全面減稅,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所得,從而刺激消費,也能夠降低企業(yè)經營成本,增大企業(yè)擴大再生產的能力,進而促進經濟增長與增加就業(yè),但消費能力的擴大也可能拉動物價上漲,誘發(fā)出需求拉動式通脹,同時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擴張在帶動原材料、燃料等生產資料需求和價格上漲的同時,還會增大勞動力需求口徑,在勞動市場生成有利于供給方的競爭格局,并刺激出工資上漲的主觀需求和未來預期,最終極有可能培育出工資-物價上漲的螺旋機制。

          在引起需求側通脹的同時,減稅還必然導致公共收入的流失,使得本已承壓的美國政府財政赤字更加高企。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將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削減永久化,從2027年開始,每年美國的稅收基礎將損失約400億美元,同期加班費、小費免收聯邦稅將令美國政府再損失2270億美元收入,算上企業(yè)所得稅減免,減稅政策或在未來十年總共減少7.8萬億美元的稅收。就此,賓大-沃頓預算模型研究中心估計,減稅計劃將在未來10年內新增5.8萬億美元赤字,而為了彌補收支缺口,特朗普會增大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美國盡責聯邦預算委員會預測,2035財年,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將使債務增加7.75萬億美元,債務占GDP比重將達到143%。當然,赤字增升也罷,債務擴張如是,無一例外地都會稀釋與損害美元信用,進而令美元承壓,而美元走弱所關聯出的重要結果之一就是物價上漲。

          提高關稅催生成本推動型通脹

          考慮到了減稅必然導致政府收入的流失進而加大財政赤字的客觀結果,特朗普在提出徹底廢除聯邦所得稅設想的同時,希望用關稅來取代聯邦所得稅并使進口關稅成為政府的最主要稅收來源。按照計劃,特朗普政府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的關稅,對來自墨西哥與加拿大的商品征收20%~25%的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60%甚至更高的關稅,為此,特朗普還創(chuàng)設一個專門負責征收進口關稅的“對外稅務局”。

          鑒于稅征的覆蓋面廣泛且幅度較大,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只是將稅收工具作為貿易談判威脅對方的籌碼,而不見得會真正落地,但必須看到,由于減稅導致的財政窟窿很大,而且共和黨控制了參眾兩院,特朗普也擺脫了“跛腳鴨”的總統狀態(tài),其政策實施起來幾乎是一路綠燈,因此其征收進口關稅的設想很大概率會全面落地,唯一存有懸念的只是加稅幅度問題。

          關稅的實質是對美國消費者征稅,高額的關稅只會推高美國國內的物價。按照美國零售聯合會的最新報告,特朗普新任期內對美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可能會大幅提高服裝、玩具、家具、家用電器、鞋類和旅游用品的價格,美國消費者每年可能損失460億至780億美元的消費能力,或每戶損失362~624美元。另據安聯保險公司的研究估計,全面實施關稅改革將使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從目前的2.3%升至17.7%,創(chuàng)出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受到影響,普通美國家庭每年將為消費增加約4000美元的支出。同樣,高盛的分析指出,普遍征收10%的關稅有可能使美國通脹率推升至3%,并將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脹率抬高0.9~1.2個百分點,若同時對中國商品征收60%關稅,其帶來的進口價格漲幅如果完全轉嫁給消費者,進口商品價格未來將上漲11%,對應CPI上漲1.9個百分點。

          驅逐非法移民助長工資推動型通脹

          不同于上一任期內僅僅修建“邊境墻”以阻止非法移民進入,第二任期內特朗普在政策籌謀上顯得更為主動,其驅逐非法移民的態(tài)度與決心格外鮮明,因此,在依靠緊急狀態(tài)下的權力以及州和地方領導人來實施驅逐非法移民計劃的同時,特朗普表示還將動用軍隊。追蹤發(fā)現,上一次大規(guī)模驅逐非法移民的行動發(fā)生在艾森豪威爾任美國總統時期,總共驅逐非法移民人數130萬,相較而言,特朗普將開啟美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手段最強硬的非法移民驅逐計劃。

          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非法移民一直呈上升趨勢,按照左翼組織美國進步中心的估計,目前活躍于美國的非法移民人數約為1130萬,約占美國移民人口的23%,占美國總人口的3.3%;非法移民人數構成中,有約830萬為勞動力人口,約占同期移民勞動力人口的28%,約占同期美國勞動力人口的5%;另外,最近幾年美國國內的就業(yè)增長主要來自外國出生的工人,他們目前占美國所有雇員的19.5%,非法移民新增就業(yè)人數目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據此,美國全國性招聘機構AtWork Group預測,驅逐非法移民短期內可能會導致多達100萬個難以填補的潛在職位空缺,進而加劇勞動力市場的供給緊張程度,并抬高企業(yè)用工成本與推升工資價格。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若將所有的勞動力非法移民人口驅逐,2025年美國通脹將上升2.2個百分點;若全部驅逐,通脹將更為嚴重。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非法移民就業(yè)人口主要集中的農業(yè)、建筑業(yè)、低端服務業(yè)等行業(yè),恰巧是美國勞動力供給最為短缺的領域,對于緩解通脹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根據美國移民委員會統計,美國農業(yè)行業(yè)中有25.3%的工人是移民,建筑行業(yè)1/4的工人是移民,全國15.6%的護士和27.7%的醫(yī)療助理是移民。因此,在AtWork Group看來,驅逐非法移民的結果是,美國的農業(yè)與建筑行業(yè)將分別失去1/8的工人,醫(yī)療護理行業(yè)也將失去約1/9的專業(yè)人員,到時不僅建筑成本價格被推高,新房建設與交付無奈推遲,美國糧食生產將受到損害,糧價也會一路走高,同時醫(yī)療服務供給變得日益短缺,服務價格將變得更為昂貴。

          低利率與弱美元溢出貨幣貶值型通脹

          在過去四年國內物價水平創(chuàng)出40多年的最大漲幅后,美國通貨膨脹今年以來開始出現緩解趨勢,美聯儲也邁開了“漸漸降息”的步伐,聯邦基準利率水平從最高點的5.25%~5.50%回落至目前的4.5%~4.75%,而且不排除還有降低的可能。盡管如此,特朗普認為美聯儲的降息速度太慢,利率應當大幅降低,美聯儲因此面臨不小的壓力。

          目前來看,美國消費者物價水平雖然在朝著2%的政策目標運動,但距離依舊較遠(在3%附近波動),通脹仍然具有一定黏性;而動態(tài)地看,稅收減免、提高關稅以及驅逐非法移民等又可能構成通脹未來再度上行的綜合力量,因此,在未來降息問題上,美聯儲必然會更趨謹慎,且這種態(tài)度在奉行政治獨立性的鮑威爾執(zhí)掌美聯儲期間也將顯得更為鮮明。然而,鮑威爾的任期將于2026年5月結束,美聯儲理事庫格勒也將于2026年1月任職期滿,同時美聯儲監(jiān)督副主席巴爾也將于2026年7月結束任期,這意味著到時美聯儲主席在內的七位理事中,特朗普至少可以挑選到三名如意人選,比先前更激進地放松利率將是美聯儲政策所指的主要方向,美聯儲的獨立性同時可能受到解構。只是需要明確的是,一個政治上獨立的美聯儲會在通脹水平過于嚴重時采取限制措施,如果這樣的認知被扭曲和破壞,意味著更高的通脹將會來臨。

          還需強調的是,特朗普一直都是“弱美元”的最大擁躉,且始終認為美元價格太高損害了美國出口并加劇了美國的貿易赤字,就此,新任期內特朗普勢必將推行美元貶值政策。在逼迫美聯儲激進降息以帶動美元收益率走低的同時,特朗普很有可能運用財政部的外匯穩(wěn)定基金對匯率進行直接干預,必要時通過談判對貿易國家施加壓力。歷史上,尼克松總統通過簽署《史密森協定》成功迫使貿易伙伴接受了美元的貶值,里根總統同樣憑借《廣場協議》的簽署讓美元進入貶值通道,而在故技重施上,特朗普的凌厲操盤風格絕對不弱于前輩,美元走弱在特朗普新任期內將是大概率的事情,由此引起的貨幣貶值性通脹也將不可避免。

          創(chuàng)新政策的通脹緩釋效果較為有限

          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以經濟學的“拉弗曲線”原理為基本圭臬,即較高的稅率將抑制經濟的增長,使稅基減小,稅收收入下降,反之,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擴大稅基,稅收收入增加,并不會帶來新的財政赤字。但事實是,即便減稅帶來相應的經濟增長,但新增稅收也未必能夠填平財政收支缺口,而不同于第一任期內減稅幅度高達14%,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的降幅最多只有6%,減稅明顯存在著邊際遞減效應,由此產生增量財政赤字的風險非常大。此外,任期內特朗普還要在國土安全、國防和城市重建項目等領域增加列支,外加為提振制造業(yè)所提供的巨額市場補貼,財政赤字很難出現好轉的趨勢。而只要財政狀況繼續(xù)惡化,美元便有了走軟的基礎,并不排除生成貨幣貶值型通脹。

          連同提高進口關稅在內,特朗普減稅的重要目的指向之一就是吸引與倒逼企業(yè)到美國設廠投資,從而重振美國制造業(yè)。按照特朗普經濟學的邏輯,只要在稅收杠桿的撬動下實現了美國本土制造能力的擴張,就可以向市場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給側的力量便會對價格形成下拉,從而避免通貨膨脹。但必須認識到,即便是企業(yè)在稅收信號的引導下將生產能力遷至美國,其廠房建設也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甚至到特朗普新任期結束時,這些企業(yè)也未必能夠真正遷回美國,所能產生的增量替代與供給能力其實非常有限。

          另外,即使是企業(yè)在美國完成了范圍內的全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美國也難有較為齊全的配套產業(yè)鏈,在支付較高國際物流成本的同時,國內勞動力成本還不具競爭優(yōu)勢,最終本土終端產品價格相較進口產品也會更高;不僅如此,除產品供給因素外,通脹還有工資價格上漲、供應鏈斷裂、貨幣發(fā)行泛濫等多重牽引與驅動力量,在其他因素尤其是貨幣政策未能構成支援的前提下,希望通過單一之力而防控通脹,未必能夠看到真正的成效。

          作為降低通脹風險的另一個重要認知,特朗普相信只要擴大國內能源供應,就可以讓通脹率降至或低于美聯儲2%的目標,而為了加快在土地上鉆探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步伐,特朗普不僅要廢除拜登的清潔能源計劃,取消針對環(huán)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限制,同時要放松對化石能源開采的管制,取消對出租聯邦土地用于煤炭開采的禁令,取消北極部分地區(qū)永久性禁止油氣鉆探的禁令,并主張廢除民主黨執(zhí)政期間的電動車強制政策,且將這一主張寫入了共和黨的黨綱。

          的確,石油等上游能源是市場價格的關鍵影響力,而且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同時石油可采資源總量達1.66萬億桶,天然氣技術可采資源總量為40.3萬億立方英尺,通過加大開采力度進而擴大油氣資源的供應的確能夠對物價水平構成下拉影響。按照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若特朗普的原油開采計劃能讓油價降至50美元/桶左右,可帶動美國通脹下行1.2個百分點。

          但必須看到的是,無論是新礦還是油氣田,尋找、開發(fā)和啟動一個新項目的周期很長,通常都要超過十年,并且發(fā)現新的油氣田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開發(fā)難度和成本也在增加,乃至過去八年油氣行業(yè)的發(fā)現率繼續(xù)下降,持續(xù)多年的勘探投資不足只會進一步延后新供給上線的時間表,多種因素共振可能使特朗普試圖構建起來的能源供給與通貨膨脹因果鏈難以成型見效。不僅如此,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也不完全由美國說了算,尤其是供給方面還有歐佩克等多種強大市場力量的博弈,同時在減稅政策引起企業(yè)投資擴張的前提下,需求端對油氣資源的增加也會拉動價格上行,進而增加成本推動型通脹的控制難度。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舉報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