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企業(yè)IPO折戟持續(xù)上演,2025年開年以來已有21家企業(yè)“夢斷”IPO。
1月21日,寧夏盾源聚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盾源聚芯”)IPO申請終止審核。該公司在2024年12月30日披露了更新的財務資料申報稿,但不久后便宣告IPO終止。該公司業(yè)績不僅受消費電子行業(yè)需求影響,也受光伏行業(yè)供需關系影響,2023年凈利潤和毛利率均同比下滑,業(yè)績面臨較多不確定性。
除了盾源聚芯,2025年開年來(截至1月22日),還有20家企業(yè)“夢斷”IPO。其中,18家企業(yè)終止審核,3家企業(yè)終止注冊。就上市地來看,4家申報上交所,11家申報深交所,6家申報北交所。
有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近年來企業(yè)IPO折戟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比如IPO階段性收緊,嚴把入口關,新“國九條”下IPO門檻提高,有些企業(yè)因不符合新規(guī)而被淘汰;也有企業(yè)因不符合板塊定位、市場質疑較多、行業(yè)周期性等原因而終止IPO進程。
盾源聚芯業(yè)績存下滑風險
盾源聚芯的IPO申請于2023年6月30日獲得受理,當年7月26日進入已問詢環(huán)節(jié),在經過兩輪問詢之后,于2024年12月30日披露更新財務資料的申報稿,但是不久后的2025年1月21日便因撤單而宣告IPO終止。
該公司主要從事硅部件和石英坩堝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其中,硅部件產品主要面向芯片設備制造廠商和芯片制造企業(yè);石英坩堝產品主要分為半導體石英坩堝和太陽能石英坩堝,應用于半導體和太陽能單晶硅棒的生產工藝中。
2023年開始,盾源聚芯大尺寸太陽能石英坩堝業(yè)務占比大幅上升。截至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用于半導體、光伏領域的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52.72%、47.28%。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報告期),盾源聚芯營業(yè)收入分別為6.02億元、10.92億元、13.16億元、7.5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994.98萬元、2.84億元、2.63億元、7196.56萬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03億元、2.79億元、2.47億元、5359.46萬元。
也就是說,該公司凈利潤在2023年出現下滑。同期,該公司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的情況。
報告期內,盾源聚芯主營業(yè)務毛利率分別為36.46%、41.14%、36.07%和24.61%。其中,硅部件及材料2023年度毛利率下降,是受半導體行業(yè)周期性波動影響,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太陽能坩堝毛利率2023年受下游市場需求拉動實現較快增長,而2024年上半年因光伏行業(yè)周期波動有所下降。
盾源聚芯的業(yè)績不僅受消費電子行業(yè)需求影響,也受光伏行業(yè)供需關系影響。2022 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芯片市場需求持續(xù)萎縮,全球頭部晶圓廠商存貨持續(xù)增加、收入下降,紛紛進入去庫存周期。光伏行業(yè)則自2023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國內光伏行業(yè)新增產能陸續(xù)投產,市場供需關系開始發(fā)生變化,導致行業(yè)下游庫存(硅片、電池組件等)開始積累。
在此背景下,該公司稱,業(yè)績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存在下降的風險。
另外,盾源聚芯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來源于前五大終端客戶的收入,占當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68.33%、66.32%、44.93%和 65.56%。其中,關聯方日本磁控、ATC在前五大客戶之列。日本磁控系盾源聚芯間接控股股東,ATC系日本磁控持有32.86%表決權的聯營企業(yè)。盾源聚芯直接控股股東為杭州大和熱磁電子有限公司,后者系日本磁控全資子公司,合計控制盾源聚芯66.17%的表決權。
盾源聚芯的關聯交易,似的該公司獨立性受到交易所關注。報告期內,該公司向關聯方銷售的金額分別為2.45億元、2.39億元、1.94億元和8656萬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0.77%、21.90%、14.74%和11.43%。
對此,在問詢中交易所要求該公司,說明關聯銷售價格的公允性,對關聯方是否存在重大依賴,是否存在體外支付銷售服務費或其他利益輸送的情形。
2025年以來共21家擬IPO企業(yè)折戟
企業(yè)IPO折戟現象持續(xù)上演,2025年開年以來已有21家企業(yè)“夢斷”IPO。
這其中,4家申報上交所(3家終止審核,1家終止注冊),11家申報深交所(11家終止審核),6家申報北交所(4家終止審核,2家折戟在注冊環(huán)節(jié))。
也就是說,有18家擬IPO企業(yè)終止審核,3家擬IPO企業(yè)終止注冊,分別為蘇州高泰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泰電子”)、杭州圖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飛宇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泰電子IPO折戟備受市場關注。該公司的主板IPO申請于2023年3月獲得受理,同年8月29日過會,并于當年12月1日提交注冊,但此后沒有新進展。以此來看,2023年是高泰電子IPO推進的關鍵一年,但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業(yè)績出現大幅下滑,并在招股書中預計全年業(yè)績下滑。
2023年1~6月,該公司營業(yè)收入同比減少9744.77萬元,同比降幅42.33%。該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經審閱的營收同比下滑26.69%,凈利潤同比下降37.34%。
此外,該公司是家族企業(yè),實際控制人葉健、汪義方夫婦直接或間接控制96.3396%股權。IPO前,高泰電子曾連續(xù)三年進行大手筆分紅,累計分紅3.1億元,其中大部分落入實控人腰包。
IPO終止審核的18家企業(yè)中,江蘇永成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2023年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主營業(yè)務收入比例超九成,業(yè)績嚴重依賴大客戶;武漢珈創(chuàng)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四年輾轉3個交易所申請上市,接連申報科創(chuàng)板、創(chuàng)業(yè)板、北交所上市,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另外,廣州銀行的IPO申請在受理近兩年后仍未有進展,最終以失敗告終。該行也成為全面注冊制以來,繼藥都銀行、海安銀行、馬鞍山行之后,第四家終止審核的擬IPO銀行。近年來,廣州銀行業(yè)績持續(xù)下滑,2021年~2023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1.01億元、33.39億元和30.17億元。
IPO折戟在A股市場已成為常態(tài),2024年IPO折戟的企業(yè)數量創(chuàng)近年來新高,逾400家企業(yè)IPO終止審查(撤材料+否決/終止注冊)。
1月20日~1月26日,滬深北交易所有2家擬IPO企業(yè)終止審核,另有5家擬IPO企業(yè)此前已終止審核/終止注冊的信息在當周進行了披露。
1月6日~1月12日,滬深交易所有5家擬IPO企業(yè)終止審核,北交所在當周披露2家擬上市企業(yè)終止審核的信息。
按會計師事務所對接項目來看,2024年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旗下終止IPO項目最多,達到84家。
持續(xù)階段性收緊,還是有節(jié)奏地進入復蘇期?
截至今年12月15日,各板塊在審企業(yè)共23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