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成本連年上漲,跨境物流從業(yè)者稱將做好準備

          第一財經 2025-02-06 18:24:03 聽新聞

          作者:陸涵之    責編:李娜

          除了政策的不確定性,跨境物流成本的連年上漲也讓從業(yè)者充滿壓力。

          2月6日,對于美國此前宣布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后又宣布恢復接收一事,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何詠前回應稱,跨境電商直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到貨快、節(jié)省費用,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是國際貿易發(fā)展的重要趨勢。美方近期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并調整小額免稅政策,這無疑將提高美國本土消費者的消費成本,降低購物體驗。無論一國的貿易政策如何調整,跨境電商本身所具有的優(yōu)勢和特點并沒有消失,仍然具有很強競爭力,國際貿易數字化發(fā)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同時,也希望美方能夠順應國際貿易發(fā)展趨勢,優(yōu)化監(jiān)管,為跨境電商發(fā)展營造公平可預期的政策環(huán)境,也為本土消費者提供更便利、更優(yōu)質優(yōu)價的消費環(huán)境。

          雖然美國恢復了接收包裹,但在跨境物流從業(yè)者眼中,仍然需要提前應對突發(fā)變化。

          深圳退易幫創(chuàng)始人兼CEO溫俊偉對第一財經表示,郵政是一個全球系統,方便全世界不同郵局之間的郵寄,美國郵政也受到UPU(萬國郵政聯盟)監(jiān)管,恢復接收可能受UPU推動。作為從業(yè)者,他認為需要做好準備并且尋找替代方案,甚至發(fā)展新市場,“從跨境電商角度看,美國以外的市場很大,大家可以多考慮。特別是以前只依賴北美市場的賣家和物流商家,現在可以更認真地考慮其他市場例如東南亞、中東等,雖然這些市場沒有美國那么大,但也是分散投資的選擇。”

          本色智庫執(zhí)行院長張周平對第一財經表示,美國郵政反復橫跳的原因還是想借此施壓和爭取更多的利益。對于跨境電商從業(yè)者而言,雖然時間短暫但可以看到政策變動的可能性,賣家還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現有的業(yè)務板塊中,減少因類似政策帶來的較大沖擊,提前做好風險防范。

          另一位跨境電商賣家對第一財經表示,他選擇先觀望一段時間,如果后續(xù)政策繼續(xù)變化,會選擇海外倉的發(fā)貨模式,批量將貨物發(fā)到美國海外倉,美國本土有很多不同的發(fā)貨方案,可以選擇美國當地的郵政來發(fā)貨。

          除了政策的不確定性,跨境物流成本的連年上漲也讓從業(yè)者充滿壓力。

          主流物流公司宣布漲價已是常態(tài)。例如,國際快遞服務提供商DHL Express去年9月宣布,美國賬戶持有人的一般平均貨運價格將上漲5.9%,該政策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

          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在去年宣布自2024年12月23日起,其地面運輸、航空運輸及國際物流服務的費率將統一上調5.9%。此外,UPS在去年接連兩次增加旺季附加費。去年9月UPS的旺季附加費從3.5美元上漲到7.75美元,11月又上漲至9.95美元。到了12月底,附加費回調至7.75美元。

          溫俊偉表示,近年來行業(yè)面臨物流成本不斷增長的壓力,物流成本上漲受歐美通脹、倉庫租金以及人工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件運往美國的包裹物流成本每年以3%到5%的增速增長。

          張周平認為,物流價格的上漲主要由兩方面因素導致:一是賣家群體的激增,近年來中國出口跨境電商蓬勃發(fā)展,帶來了大量的企業(yè)借此出海,賣家群體的激增直接帶動了跨境物流市場的發(fā)展,刺激業(yè)務增長價格上調;二是政策因素導致,類似美國取消800美元的政策將推動企業(yè)改變物流配送模式,這一政策將短期內刺激跨境物流價格的變化。

          對于今年跨境行業(yè)的發(fā)展,張周平認為2025年全球跨境電商市場雖仍然保持快速增長,但不確定性也在增加,國際市場區(qū)域競爭的程度加劇。但無論變化如何,圍繞著市場需求本身,跨境電商依然有較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前景。

          舉報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chuàng),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