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和十年前的機器學習相比,AI在這一波能取得巨大飛躍,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模型背后的龐大參數和數據訓練集支撐。
“大約每八個月,用于模型訓練的數據集就會翻倍?!迸聿┬履茉簇斀洠˙NEF)智能出行分析師呂京弘指出,但AI訓練芯片的能效卻提升緩慢,過去十年僅提升了12倍,“也因此,目前較為流行的一些大模型訓練會消耗巨大能量”。
例如,GPT-4單次訓練功耗超過22兆瓦(MW);Meta的Llama 3.1和Google的Gemini 1.0 Ultra的單次訓練功耗分別為25.3MW和24.2MW;埃隆·馬斯克的X AI公司旗下的Grok-3,單次訓練功耗甚至達到154MW,平均3-4個月的單次訓練用電量約3.7億千瓦時,相當于34000個美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AI發(fā)展非常迅速且不可逆?!眳尉┖胝J為,如此大的訓練用電量,對電力系統帶來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也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提出新要求。
數據中心要用多少電
據呂京弘推算,2024年,中國數據中心20GW的用電負荷相當于同年海南省全省發(fā)電裝機容量總和;到2030年用電負荷將翻倍增長;到2035年,國內數據中心用電負荷將達63吉瓦(GW),接近青海省2024年總發(fā)電總裝機容量。
用電量需求增長更快。呂京弘預計,到2035年,中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將增至4000億千瓦時,大概是2024年用電需求的四倍,屆時將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2%。該用電量相當于2024年四川省全社會用電量。
“數字看上去不是很大,且中國高速發(fā)展的新能源汽車用電量增長要遠超數據中心,但新能源汽車用電需求在時空上較為分散,數據中心卻更為集中,因此對電網的瞬時沖擊會非常大,影響不容忽視?!眳尉┖氡硎尽?/p>
過去幾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迅速發(fā)展。截至2024年,中國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數量超過900萬架,算力達281flops,二者在過去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據此推算,未來在由AI驅動的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下,數據中心平均的IT設備負載將達50MW,甚至百兆瓦,因為需要大規(guī)模的萬卡集群支撐AI訓練。
目前,多家科技巨頭已重金投向新型AI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亞馬遜計劃未來15年在數據中心上投資1500億美元;微軟則宣布在2025財年對AI數據中心擴大投資,總額達800億美元;Meta此前也計劃在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方面投資370億美元。
怎樣降低對電力需求的影響
除了服務器等IT設備耗能外,數據中心用能結構中,給機房降溫的制冷環(huán)節(jié)是另一個重要能耗部分,約占總用能的27%。
優(yōu)化數據中心位置,是降低對電網和電力需求影響的方式之一,“東數西算”為此提供了實踐路徑。2022年,國務院在《“十四五”數字經濟規(guī)劃》提出,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qū)、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八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jié)點。此舉就是試圖利用西部地理優(yōu)勢和區(qū)域資源優(yōu)勢提供解決路徑。
呂京弘介紹,在“西算”樞紐中,甘肅、寧夏、內蒙古都是年均氣溫較低的幾個省,風冷資源較好。這些省份也有豐富的風光資源,可以降低數據中心制冷能耗,并就近消納新能源。
同時,國內很多數據中心也開始把風光儲技術引入園區(qū)。比如騰訊在河北懷來落地的風電+光伏+大型儲能一體化數據中心微電網項目,已正式并網發(fā)電。該項目安裝了11MW的光伏、0.15MW的風電和1.25MW儲能,年發(fā)電量達1400萬度,綠電已占年度用電量的71%。
再如2024年12月新開工的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示范項目,同樣匹配了大規(guī)模的光伏和儲能設施,滿足算力中心綠電自發(fā)、自儲、自用需求。
“不過,有些數據中心可能受制于用地資源限制,在場上建設的風電、光伏容量相對于數據中心本身的用電負荷來說,通常比較有限?!眳尉┖胫赋?,所以當前數據中心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主流方式,仍是采購綠電。
AI對醫(yī)療設備行業(yè)的顛覆,正從效率工具轉變?yōu)椤爸悄軈f作者”。但醫(yī)療AI的發(fā)展仍任重道遠,大模型仍很難替代醫(yī)生,目前在數據獲取、學習能力、問題的可學習性上依舊存在挑戰(zhàn)。
國產AI大模型“AI孫悟空”亮相大阪世博會;字節(jié)跳動正計劃推出自家的AI智能眼鏡;貝瑞基因GENOisi?智能體正式發(fā)布。
OpenAI創(chuàng)始人Sam Altman:將在幾周內發(fā)布o3、o4-MINI;谷歌宣布一個新的實驗性人工智能模型Sec-Gemini V1。
對很多個體來說,科學進步可以顯著提升生命質量,這就是精準醫(yī)學。
市場監(jiān)管總局:正在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國家標準研制工作;中國聯通與阿里巴巴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AI智能終端、產業(yè)智能化升級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