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要聞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投資者在熊市中最容易上的當有哪些?丨YiMagazine專欄

          第一財經(jīng) 2019-04-08 10:02:39

          作者:崔鵬    責編:郁赟

          真正的普通投資者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投資”上,他們對通過股票投資獲得超額收益也抱有更大的期望。

          在2018年我加入了一家更能接觸到普通投資者的公司。我為什么要強調(diào)“普通投資者”這個概念?這是因為,普通投資者,也就是現(xiàn)實中那些真正參與到中國內(nèi)地A股交易中的大多數(shù)人,他們和我原來在媒體時遇到的公司人投資者不是太一樣。

          這種不一樣體現(xiàn)在人們的預期和參與程度的不同。公司人投資者相對來說心態(tài)更輕巧,股票投資對于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來說,在心理賬戶上被劃作“意外所得”。這種感覺有點像得到比預想要多的年終獎。而真正的普通投資者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投資”上,他們對通過股票投資獲得超額收益也抱有更大的期望。但從真實的收益情況來看,這些投資者并沒有因為投入了時間和對投資的“愛”而在收益競賽中勝出。反而,我發(fā)現(xiàn)這些執(zhí)著的人的投資收益相對更差,特別是在股市整體下跌的時間段。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概有兩個。一個是更頻繁的交易。一個人對某件事寄予的期望越高,那么很可能,他做這件事的頻率也就越高。即使是在股票市場很不景氣的2018年,管理者們也從證券市場收取了接近1000億元的印花稅。根據(jù)收費比例,券商大概也從市場上收取了接近1000億元的手續(xù)費。相對于低頻交易者,頻繁作出投資決策的普通投資者就好像背著一頭豬在和別人進行爬山比賽。而這頭豬有多重?我統(tǒng)計了下我接觸過的投資者,重量大約相當于一個人每年從銀行以3%(每年的資本周轉率為20到30次)的利息借入貸款再進行投資。

          如果這種“負債投資”發(fā)生在所謂的牛市,它的負面效果將更多地被掩蓋起來。因為在不斷上漲的市場中,一個投資者即使不斷進行交易,而且花費了大筆交易費用,人們很可能會誤以為交易費用是獲得超級收益的充分條件。但如果這種背豬運動是在熊市進行的,那就足夠讓人喪氣——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會感覺到自己“做還不如不做”。當然了,到底是熊市還是牛市,投資者預先是不清楚的,所以,不管怎樣,頻繁交易都是蠢辦法。

          造成更投入的普通投資者投資收益更差的第二個原因是,這些投資者決策次數(shù)越多,他們犯錯誤的概率就越大。在熊市環(huán)境下,這種效應更加明顯。為什么會更明顯?我猜這很可能和某些投資者在頻頻做出賠錢決策后產(chǎn)生的焦慮心態(tài)有關系。舉個不恰當?shù)睦?,這很有點像我聽說過的某對因為非常想要小孩而機械地提高做愛次數(shù)的夫妻一樣,這樣做愛受孕失敗的概率比自然狀態(tài)下要大得多。

          所謂“抄底”

          很可能就是希望賺到錢但又沒賺到錢的時間很長了,一些投資者過于盼望某個機會的出現(xiàn)能解決市場上的一切問題,隨后自己發(fā)現(xiàn)這個機會完成“抄底”。

          這類所謂的機會包括,政府相關負責人的講話,某個博覽會的召開,中國和某個國家達成了意向性的貿(mào)易協(xié)議。當然還有最近的,證監(jiān)會的主席換人了。很多投資者甚至會意淫這個負面清單管理機構的領導人的名字。相對來說他們更喜歡新上任的管理者的名字,因而在消息發(fā)出的第二個交易日就去抄底了。

          對普通投資者來講,“抄底”的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任何人都很難判斷哪個事件會讓一個下跌了足夠長時間的市場出現(xiàn)反轉。你期待出現(xiàn)的情況真正出現(xiàn)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一。而且,你無從判斷這件事,無依據(jù)、無數(shù)據(jù),唯一的憑據(jù)就是,媒體對某件事的反應強度到底有多大。而這種反應強度又是你憑感覺認定的。往往你以為是在判斷,其實就是在瞎蒙,而且是正確概率非常低的瞎蒙。

          那么抄底的結果怎么樣呢?這完全取決于市場是階段性上漲還是下跌。如果是熊市,投資者抄底的成績簡直糟糕透了。

          過于依賴市場管理者

          中國內(nèi)地的投資市場上總有那么種背反風氣。如果你和一些資深普通投資者聊天,會看到他們非常玩世不恭地談論市場管理者和決策者。然而真的作投資決策時,他們又會反過來,完全以決策者和管理者們的意圖言論為投資依據(jù)。

          可以肯定,這種投資方式是可笑且無效的。原因很簡單,如果管理者那么有力量,以至于他們可以完全指揮市場如何去做,那么他們最理性的管理方式就是讓市場一直上漲。這樣所有參與者都會獲得好處??上н@根本就不可能,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而投資者這種所謂的“順勢而為”也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市場的投機陷阱。

          和想象中的人較量不停

          很多交易促進者經(jīng)常會給投資者描繪出一個非常擬人或者說非常具象化的市場交易場景。比如,“多方在上午10點發(fā)起攻勢……下午一開盤空方開始反擊”“……這表明了主力開始出貨……”。

          這種描述非常類似古代中國醫(yī)生對病疾的某種描述,比如,“濕邪入脾”“風寒瘀滯經(jīng)絡”。這種處方讓患者對病疾有很強的認知感,但是和事實很可能相差甚遠。對市場的這種認知也類似。哪有主力?哪有空方和多方?這些概念大概都是交易促進者的想象。我相信所有提到這些詞匯的人自己也根本就沒驗證過傳說中的主力到底是什么樣,就開始對他的聽眾信口開河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如果按照所謂“多方”“空方”的想象去做高頻率的投資,簡直和把錢扔到馬桶里一樣。

          怪力亂神

          如果人們通過一般的投資方式達不到想要的投資收益,很多人就會用一些非主流方式。投資市場上的非主流方式有很多,每一種都會有一群人拿出自己的所謂交易清單給人看——你看我已經(jīng)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財務自由了,快來交錢跟我學吧。我很難運用什么有效的方式對這些投資方式一一證偽(主要是沒這功夫)。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你和這些人學,基本是走上了讓自己破產(chǎn)的最有效道路。

          我最新接觸了幾個號稱能穿越牛熊的厲害投資者,他們的投資方式是所謂的“打板”。也就是在市場上看到某只股票可能上漲到漲停時買入這只股票,然后享受從買入到漲停的那一段交易收益。他們號稱用這種方式在2018年可以獲得100%的投資收益。但是我和他們交往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他們最擅長的并不是發(fā)現(xiàn)哪只股票能夠漲停,而是不著邊際地吹牛。如果按照他們的思路去投資最后的收益糟透了。而這些人經(jīng)常否認自己作過的判斷,還會用一些方法偽造自己的交易和決策記錄。

          扯謊的公司

          這是投資者最難發(fā)現(xiàn)的一個當。

          在熊市維持了挺長一段時間之后,市場上會出現(xiàn)一種潮流,那些扯謊的公司逐漸被揭露出來。這些公司中有一些原本被市場認為是資產(chǎn)質地良好,具有運營護城河的。但是在系統(tǒng)流動性緊張或者局域性經(jīng)濟增長遇到問題的情況下,這些家伙就原形畢露了。

          這些扯謊公司大概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具有悠久撒謊史和撒謊技巧的大騙子。他們的確是價值投資者的最大敵人,因為光憑看財報和行業(yè)調(diào)查,投資者很難發(fā)現(xiàn)這些騙子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行騙的。另一類是,這些公司本身不是騙子,但上市公司的錢被控制者拿走了。他們可能用這些錢去賭博了,也可能花在其他地方。反正這些小偷這么做了很長時間才被發(fā)現(xiàn)。騙子和小偷被發(fā)現(xiàn)的原因也正是市場緊縮,他們很難用新的謊言掩蓋舊的謊言了。

          舉報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