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在國際金融的傳統(tǒng)研究領域——儲備貨幣方面,過去一些國際金融界討論的老問題,諸如“人民幣是否需要國際化”“多元貨幣體系是否將延續(xù)”等,目前已有肯定性的共識,現在的問題是,Libra(Facebook發(fā)起的加密貨幣項目)的推出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一方面,Libra 1.0版的失敗彰顯了貨幣的主權特征,也就是說,在民族國家依然存在時,貨幣作為國家主權的體現不可動搖,因而直接創(chuàng)造所謂“超主權貨幣”是不現實的。
另一方面,Libra的2.0版推出,以尊重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的貨幣主權為前提,但是構造了某種類似SDR的貨幣籃子,且凸顯各籃子貨幣的可兌換性,這就在事實上走出了一條通向超主權貨幣的現實道路。
簡言之,Libra的發(fā)展值得高度重視。面對全球數字貨幣的發(fā)展趨勢,人民幣應當進一步加快國際化的步伐,應當加快可兌換步伐,否則可能成為孤島。關起門來搞自己的數字貨幣出路不大。
再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是國際收支和國內宏觀經濟運行的協(xié)調問題。“不可能三角”代表的傳統(tǒng)版本在本世紀逐漸受到質疑,因為它不能完滿解釋本世紀以來發(fā)生的若干重大事態(tài)。值得重視的是,自21世紀以來,全球加總的國際貿易差額在下降,但是資本流動的規(guī)模卻在增加。
在傳統(tǒng)的國際收支理論中,國際資金的流動是以實體經濟往來為基礎的;因此,經常項目差額與資本和金融項目差額是應當自洽,應能夠彼此解釋。如今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分析。事實上,中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發(fā)展本就出現了與傳統(tǒng)的國際收支理論不一致的方面。
在我們這里,在長達20余年的高速增長過程中,曾出現過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雙順差”格局。我們過去曾試圖解釋這個“不合理論”的現象,獲取了一些認識,初步的看法是,中國國內的金融市場不發(fā)達,因而需要依賴美國金融市場來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換、短期資金向長期資金的轉換、債務資金向權益資金的轉換,在這個轉換過程中,美國事實上部分地發(fā)揮了中國乃至全球中央銀行的功能。我以為,目前全球出現的這種狀況與過去中國出現的“雙順差”異曲同工,如果過去發(fā)生在中國的事在全球范圍內重現,整個國際收支的理論就會被動搖,就有一系列的新問題需要研究。
最后,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二次大戰(zhàn)后形成的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為支柱的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體系已經禮崩樂壞,從奧巴馬政府提出TPP開始,這個新治理體系已見雛形?,F在,諸如RCEP、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一類的新型多邊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正在形成,同時,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代表的產生自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對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機制的訴求也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我們正身處其間,這個領域大有可為。
國際金融領域的發(fā)展對于中國的金融發(fā)展的影響日益增大,國內金融和國際金融正日益一體化。在這大變革的時代,國際金融領域的青年學者們承擔著光榮的歷史重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理事長,本文為作者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青年論壇2021上的發(fā)言)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就對鎢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應詢答記者問。
央行將于今年的1月份數據起開始按修訂后的口徑統(tǒng)計M1,預計在2月上旬向社會公布。
宣昌能表示,下階段,宏觀經濟政策還將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jié),我們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yōu)化政策力度和節(jié)奏。
移動互聯網正在迅速拉近世界的距離,重塑各地都市生活的圖景。盡管文化背景各異,但從打車軟件到外賣平臺,這些數字化習慣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趨同。
作為本次會議的成果,中國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與美國聯邦保險辦公室簽署了修訂后的關于加強雙方保險業(yè)交流合作的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