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前四月小麥進口量激增80%,業(yè)內:國際麥價跌幅超過國內

          第一財經 2023-05-24 22:23:47 聽新聞

          作者:邵海鵬    責編:任紹敏

          要扭轉國內外糧價倒掛現象,切實提高我國糧食的國際競爭力,需從多方面著手。

          在國內外糧食價差的驅動下,今年以來,小麥進口量激增。

          海關總署近期公布的糧食進口分項數據顯示,4月小麥進口166.78萬噸,同比增加141%。1~4月,小麥進口量累計約59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80.6%。對比來看,今年前四個月,小麥進口量就已經達到去年(996萬噸)的60%。

          業(yè)內人士指出,國際小麥價格跌幅超過國內,進口優(yōu)勢凸顯。同時,上半年進口小麥多用于飼料替代,下半年進口小麥預計以高筋小麥為主。

          從宏觀角度來看,國際糧食價格長期低于國內,存在倒掛現象。近年來,這種情況雖有改善,但仍然倒掛明顯。持續(xù)的糧價倒掛,也給國內糧食生產帶來嚴重影響。九三學社湖北省委經濟專委會副主任、華中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可對第一財經表示,這并非某一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而是整個產業(yè)鏈都存在一些不足。要扭轉糧食價格倒掛現象,必須提升我國糧食的國際競爭力。

          價差驅動下的小麥進口激增

          海關總署糧食進口分項數據顯示,1~4月,小麥、大豆、大麥進口增加,同比增幅分別為80.6%、6.8%、6.5%??梢园l(fā)現,小麥進口量激增,在所有進口糧食中的增速格外搶眼。

          與此同時,玉米、大米、高粱進口減少,較去年同期減少分別為:8.4%、39.7%、71%。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國內小麥價格也經歷俯沖式的連續(xù)下跌,甚至引發(fā)貿易商的恐慌。小麥進口量一路攀升,與國產小麥價格一路下行形成了鮮明對比。

          農業(yè)農村部信息中心信息分析處處長孟麗解釋稱,2023年以來每月進口小麥數量均超130萬噸(4月進口168.42萬噸),主要原因是國際小麥價格回落較多,進口小麥到港利潤擴大,我國增加高品質小麥和飼用等級小麥進口數量。

          今年年初以來,國內外小麥價格均有所走低,但國際小麥價格下跌幅度明顯大于國內,進口小麥優(yōu)勢凸顯。孟麗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1~4月,國際小麥平均到岸稅后價每噸3488元,同比跌10.15%;國內優(yōu)質麥到銷區(qū)港口平均每噸3474元,同比跌2.17%。國際小麥到岸價與國內優(yōu)質麥銷區(qū)價差在每噸127~295元之間,平均價差194元,同比跌67.8%。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表示,進口小麥成本優(yōu)勢推動了進口量的激增。據監(jiān)測,今年以來,美灣2號軟紅冬麥到港完稅價與廣州港國內小麥理論價差基本維持在300~500元/噸的水平。

          此外,前四個月的小麥進口來源國中,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美國分占前四,進口占比分別為60%、19%、13%、8%。

          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糧食經濟研究員鄭文慧對第一財經表示,據企業(yè)反映,今年1~4月小麥進口節(jié)奏加快,可能是之前對麥價預期樂觀,尤其是認為飼料替代量會有一波行情,但市場走勢不如預期。上半年訂了較大數量的澳大利亞小麥,其中很多是飼料流向的澳標白麥。下半年則預計是高筋小麥為主??傮w來看,預計進口量不會比去年高出太多。

          需要說明的是,前四個月玉米進口量同比小幅下降,業(yè)內預計這可能是飼用澳麥部分替代了進口玉米。

          同為主糧,之所以玉米、大米進口量同比下降,孟麗認為,前者是因為小麥價格持續(xù)走低,華北地區(qū)小麥玉米價差收窄至50元/噸以內,小麥飼用的性價比凸顯,華北地區(qū)飼料企業(yè)開始采購小麥替代玉米,部分企業(yè)替代比例超過50%,并且5月底主產區(qū)小麥將從南至北陸續(xù)收獲上市,短期小麥市場供應充足,間接降低了玉米飼用需求。

          其次是國際玉米價格下跌,帶動國內玉米期貨連續(xù)三個月下降,增加了市場的看空預期。

          業(yè)內監(jiān)測數據顯示,5月17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9月合約報收561.5美分/蒲式耳,周環(huán)比下降34美分/蒲式耳;9月合約報收497美分/蒲式耳,周環(huán)比下降34.5美分/蒲式耳。監(jiān)測顯示,5月17日,美國6月船期2號黃玉米對廣東港口CNF報價304美元/噸,折到港完稅成本為2426元/噸,進口玉米理論到港價比國產玉米低254元/噸。

          至于大米,國際大米價格高企,從而導致我國進口印度碎米量大幅下降。

          鑒于今年小麥進口勢頭兇猛,前四個月就已占去年進口量的60%。孟麗稱,預計今年小麥進口量有可能再次超出進口關稅配額量(963.6萬噸),但因配額外關稅較高,應該不會大幅超過配額。

          如果2023年小麥進口量超過進口關稅配額,也就意味著,這將是第三年超出進口關稅配額量。

          國內外價格倒掛的背后

          國外糧食的大量進口,與國內外糧價倒掛密切相關。

          刊發(fā)于《中國農村經濟》的學術論文《供給側進口端變化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研究》稱,從四類糧食國內價格與進口價格的相對變化狀況可以看出,在2013年之前,國產糧食價格始終保持著較快的上漲趨勢。而2015年以來,隨著國內糧食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深化,價格支持政策對糧食價格的扭曲有所弱化。

          該文章稱,近二十年來,中國糧食的進口價格整體低于國內的生產價格。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掛一度加劇。近五年雖有改善,但仍然明顯倒掛。具體而言,稻谷的市場競爭優(yōu)勢弱化,小麥與玉米的市場競爭地位由“優(yōu)”轉“劣”,大豆的競爭劣勢進一步凸顯。

          長遠來看,在農業(yè)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化、國際糧食價格持續(xù)處于較低水平的背景下,國外低價糧食涌入國內市場將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方面,可能會造成國內糧食生產的弱化,例如,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大豆種植規(guī)模下降;另一方面,還可能會造成例如玉米“三量齊增”般的困境。這兩方面都不利于“裝自己的糧食”目標的實現,可能導致糧食生產與居民“飯碗”脫節(jié)。長此以往,將可能挫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大對進口糧食的依賴程度,弱化糧食安全主動權。

          關于進口糧食價格整體低于國產,何可認為,主要原因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國內糧食生產成本高。這是因為土地租金、勞動力、農資等投入要素價格不斷上漲,使得國內糧食生產成本高于國際市場水平,從而削弱了國內糧食的國際競爭力。

          二是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功能扭曲。國家為了保障種糧農民的收益和穩(wěn)定糧食供給,實施了最低收購價政策,但這也使得國內糧食價格與市場供求關系失衡,形成了價格剛性。

          三是關稅保護作用不足。為了促進國際貿易和市場開放,中國對進口糧食實行了較低的關稅水平,但這也使得國內糧食承受了來自國外低價糧食的沖擊和競爭。

          四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近年來,由于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國外糧食生產成本降低。

          他提到,國內外糧價倒掛,是整個糧食產業(yè)鏈存在問題。比如,在生產環(huán)節(jié),糧食生產規(guī)?;徒M織化程度相對不高,受到土地租金、勞動力、農資等要素價格上漲的影響,糧食生產成本剛性上漲,導致國內糧食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在流通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市場體系、物流設施、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制約,糧食流通成本較高,加劇了國內外糧價差距;在消費環(huán)節(jié)中,我國糧食消費結構發(fā)生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與供給結構不完全匹配,導致部分優(yōu)質糧食供給不足,進口量增加。

          關于國內外糧價倒掛,是否存在國外傾銷,何可提到,反傾銷措施必須經過嚴格的調查和證明,并且要遵循WTO(世界貿易組織)的程序和原則。從反傾銷調查來看,商務部也開展過相應調查,并采取征收反傾銷稅的應對措施。

          從根本上來看,要扭轉國內外糧價倒掛現象,切實提高我國糧食的國際競爭力,何可認為,需從多方面著手。

          比如,提高糧食生產效率。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等措施,提高糧食勞動生產率和單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

          比如,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和市場機制。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避免價格剛性,同時建立有效的市場調節(jié)機制,穩(wěn)定市場預期;

          再比如,加強關稅保護和貿易談判。根據國際規(guī)則和國內實際情況,適當提高進口糧食的關稅水平,保護國內糧食市場免受外部沖擊;同時,積極參與多邊和雙邊貿易談判,爭取更多利益空間。

          最后,增加戰(zhàn)略儲備和應急能力。在保持穩(wěn)定產量的基礎上,增加戰(zhàn)略儲備量,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疫情、貿易摩擦等突發(fā)事件風險,同時提高應急調運和調控能力,保障供應穩(wěn)定。

          舉報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chuàng),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lián)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關閱讀

          報告顯示上海重點產業(yè)國際競爭力上升,國際市場增長穩(wěn)定

          上海的重點產業(yè)國際競爭力綜合指數呈現上升趨勢,但增速明顯放緩,根據2023-2024年的報告,盡管整體增速放緩,但創(chuàng)新和開放相互支撐,內外鏈接正在加強,特別是國際市場表現上升最快且增長速度最穩(wěn)定。

          239 2024-11-15 15:21

          央企研發(fā)投入連續(xù)兩年超萬億,加力布局新質生產力

          今年1月份至9月份央企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投資同比增長17.6%,占央企總投資額的近40%。

          90 2024-11-11 21:54

          廣州: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規(guī)劃》錨定一個目標愿景、6個城市性質、4項核心功能描繪城市發(fā)展藍圖。

          31 2024-09-23 13:52

          國常會:研究促進創(chuàng)業(yè)投資發(fā)展的有關舉措

          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yè)境內外上市,大力發(fā)展股權轉讓、并購市場,推廣實物分配股票試點,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并購母基金或創(chuàng)業(yè)投資二級市場基金,促進創(chuàng)投行業(yè)良性循環(huán)。

          48 2024-09-18 20:09

          2024年廣東早稻播種面積1304.5萬畝,總產量527.7萬噸

          今年廣東省早稻播種面積增長,單產受災害天氣影響有所下降,早稻總產量527.7萬噸,下降0.4%。

          18 2024-08-30 15:40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