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作者是香港方德金控首席經濟學家)
在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后,A股仍然不斷走低,并且在10月20日再次跌破3000點,過去16年這樣的場景超過50次。
過去,市場認為A股與中國經濟表現(xiàn)長期脫節(jié)有三大主要原因:上市企業(yè)大多數(shù)是利潤增長率不高的國有企業(yè);上市標準過高,激勵公司上市前財報夸大或者造假;缺乏嚴刑峻法打擊造假和執(zhí)行退市。因此,過去市場期盼的改革方向是實施“注冊制”。全面注冊制今年落地,卻沒有迎來投資者期待的結果,上市、交易和退出制度仍然存在明顯弊端。
我們認為,2019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對于我們理解A股表現(xiàn)和改革資本市場具有重大意義。
A股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利潤總額在2000-2014年保持持續(xù)上升勢頭,但此后則保持水平震蕩,近兩年處于震蕩向下的趨勢。這背后一個重要原因是供給側改革中“去杠桿”政策帶來的始料未及的結果。“去杠桿”的目的是壓縮影子銀行融資,降低地方政府的借貸能力。但研究發(fā)現(xiàn),2017年“去杠桿”實施后,與地方政府簽訂采購合同的民企的應收賬款(即政府欠款)增加了,現(xiàn)金持有量減少了,外部融資成本上升了。這些遭遇財務困境的民企還經歷了控股股東更多的股權質押活動、更大的所有權變更可能性。
對比鮮明的是,國企和之前沒有采購合同的民企都沒有受到明顯沖擊。之前與政府關系好的民企,也就是過去認為的中國“核心資產”,業(yè)績變差,直接影響了股市的表現(xiàn),反映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顯著制約了資本市場發(fā)展。
A股長期表現(xiàn)不佳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就是政府不同部門介入資本市場過于積極和頻繁,和其他發(fā)達和發(fā)展中國家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做的理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散戶多而且很不成熟,政府需要通過政策干預來保護投資人、保持市場穩(wěn)定和降低價格波動。但這樣的始料未及的后果是,投資者和分析師都把關注點從“企業(yè)基本面”轉移到了“政府政策”,但政府并不真正享有信息上的優(yōu)勢。研究發(fā)現(xiàn),A股十年圍繞3000多點上下波動,政府實現(xiàn)了降低波動的目標,但股價的有效性,也就是市場效率變差了,長期下來股市噪音越來越大,成熟的投資者不斷退出市場。
因此,A股要永遠告別3000點,政府必須大力解決經濟中的結構性、體制性問題,真正建立現(xiàn)代的企業(yè)“所有制中性”與“競爭中性”制度;同時,在完善注冊制制度后應盡可能減少干預,讓市場自己來做主,讓A股盡快轉型成以“基本面”為中心的市場。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我們定期與政府領導人會面,討論我們公司的產品和技術?!?/p>
民營經濟是推動上海城市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先后興起了互聯(lián)網、教育培訓、網絡直播、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商業(yè)航天、低空經濟等產業(yè)風口。無論風口怎么切換,北京似乎永遠處于C位。
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引發(fā)全球市場巨震,美元資產遭遇股債匯三殺。
按照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的不同,權益投資比例上限從之前的10%~45%上調至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