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閱讀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財經(jīng)年度行知圖書 | 雙腿邁開時,思想開始流動

          第一財經(jīng) 2023-12-25 11:37:04 聽新聞

          作者:羅敏 ? 彭曉玲 ? 佟鑫    責編:李剛

          “行知”,這似乎是一個邊界模糊的類別,但我們相信將肉身與思想關聯(lián),人類的書寫有超越思維的價值。

          每年2、3月份,但凡春天有了一絲絲跡象,我就像一只鼴鼠爬出家門,讓微醺的陽光完完整整地照在身上。今年2月,春光里讀到王計兵的詩:

          陽光下

          我和所有的事物一樣

          被溫暖著,并反射著光

          時刻在路上的快遞小哥,終于在53歲的年紀,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詩集。我們隨他在詩里飛馳在城市的大馬路小街道,看見電線、麻雀和土豆這樣平凡微小的事物,體會著生活中簡簡單單的感動。

          像王計兵這樣做著基礎工作的素人寫作者,是第一財經(jīng)近兩年來持續(xù)關注的對象。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底層的行與知,是我們這個時代敘事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在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彼此關聯(lián),我們和他們,一樣在彼此映射的同一束光之中。

          近些年來,在虛擬空間不斷降低人際交往必要性的同時,許多人無法滿足于宏大敘事與書本認知。走向現(xiàn)場、進入真正的生活,成為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驅(qū)動著外賣詩人寫下人生遭逢的詩,也驅(qū)動著趙萱進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家庭,驅(qū)動著沈愷偉穿行于上海的大街小巷,驅(qū)動著侯楊方一次次探尋絲路的遺跡,驅(qū)動著張力奮為“下只腳”的居民留下曾經(jīng)的記憶。

          今天,我們推選2023年度“行知”圖書。“行知”,這似乎是一個邊界模糊的類別,但我們相信將肉身與思想關聯(lián),人類的書寫有超越思維的價值。就像梭羅所說,“只有我的雙腿邁開時,我的思想才開始流動。”我們嘗試將它分為“人文行記”與“在地觀察”,以呼應那些將歷史、知識及想象,與自己的行走、看見、聽見相互印證的作品。

          每個冬季的冰冷、停滯和糾纏,都會在你走向戶外、走向人群時,結束于熹微的溫暖、希望與光。就像2023年,那個和往年似乎沒什么兩樣,卻完全不同的春天。


          第一財經(jīng)2023年度行知圖書

          《趕時間的人》

          王計兵 著

          臺海出版社 2023年2月版

          從20歲左右開始寫作,到53歲出版首本詩集《趕時間的人:一個外賣員的詩》,對大半生都在顛沛中度過的王計兵來說,此時,詩終于對他“回報以歌”。

          王計兵并非成長于有文學滋養(yǎng)的環(huán)境,是失去了正常的校園生活后,反而開始喜歡上看書,進而對文字產(chǎn)生感覺。最后選擇寫詩,是因為詩歌這種題材短小精練,隨時拿起一張廢紙、一個煙盒就能創(chuàng)作。

          王計兵的筆名叫“拾荒”,是為了紀念他最困難的一段生活。他的詩歌中最打動人的地方是,不管生活多么艱難,你始終都能在他的詩中讀出一種生動、敦厚和細膩。王計兵說,文學在他心目中就是另一個自己,會不自覺地想和“他”說話,“他”是他的支撐,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能帶給他內(nèi)心快樂。因為覺得自己生而卑微,所以他想“好好愛另一個自己”。

          《耶路撒冷以東》

          趙萱 著

          商務印書館·日新文庫 2023年9月版

          2012年早春,人類學者趙萱抱持著對阿拉伯/伊斯蘭社會長久以來的興趣,開啟了在東耶路撒冷為期15個月的田野調(diào)查。我們跟隨他認識30多年沒有做禮拜的咖啡店店主、穆斯林賈米勒;因為愛情而轉(zhuǎn)信基督教的店員阿卜杜拉;希望完成學業(yè)、成為中學老師的12歲女孩朵拉;為土地證奔走數(shù)十年的好人亞金……

          全書從家庭、宗教、國家三個角度切入,是第一本由中國學者完成的關于中東問題的民族志作品。通過調(diào)研和反思,趙萱給出了一個超越地緣政治的分析框架,使我們得以看到宏大敘事背后一個個真實的人、家庭和家族,看到政治如何施加影響于他們,看到建立在血緣、宗教、性別等范疇上的認同,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相互作用、此消彼長,動態(tài)地構建著中東地區(qū)復雜多變的政治場景。

          《這才是絲綢之路:重抵歷史現(xiàn)場的行走》

          侯楊方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3年2月版

          絲綢之路當年是走哪幾條河谷,穿越了哪幾座山口?在搜索資料無果后,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教授侯楊方開始了長達10年的“精準復原”工作。他通過對文書的大量閱讀??保?jīng)過幾十次、累計三萬公里的實地考察,復原了從陜西至中亞的絲路主干道,并定位了漢唐“玉門關”、玄奘的“大石崖”等重要地標。

          雙腳測量過的土地,大量的一手信息,將歷史鮮活地拉到了現(xiàn)在,侯楊方呈現(xiàn)了一個更貼近史料、更貼近常識,也更貼近大眾的絲綢之路。同時,書中的很多結論和地標照片是第一次正式公布,侯楊方相信,他之所見,即當年張騫、玄奘、馬可·波羅所見的絲綢之路,多姿多彩,充滿生機。

          《洋盤:邁阿密青年和上海小籠包》

          [美]沈愷偉 著 于是 譯

          文匯出版社·新經(jīng)典 2023年10月版

          “洋盤”在四川話里指洋氣、拉風,在上海話里則用來諷刺假融入、一眼就被看穿的外來人。

          2005年,24歲的沈愷偉離開美國到中國香港做廚師,隨后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酒店餐廳工作,他把在上海生活近20年的見聞感受,寫成這本非虛構作品。它延續(xù)了何偉《尋路中國》出版以來外國人旅居中國、了解并敘述中國故事的寫作模式,對上海讀者而言,也提供了關于這座城市的獨特聲音。

          從24歲到40歲,沈愷偉已不再是局外人或旁觀者,也不只是懷著率真與好奇到處旅行,隨著他的探索與分析,我們能夠聽到早已被忽略的“附近”和附近的“人”的故事,也在生活的沉浮中,在個體無法抵抗的大變遷中,看到文化碰撞,看到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改變的東西。

          《平?jīng)雎?767弄: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口述史》

          張力奮 著

          學林出版社 2023年6月版

          平?jīng)雎?767弄位于上海東北角,為原上海第十九棉紡織廠與工房區(qū)所在地,前身為日商公大紗廠及職工宿舍,小區(qū)廠舍合一,是企業(yè)辦社會的典型。從1922年竣工啟用,至2021年關閉拆遷,存世恰好一百年。

          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張力奮獲悉小區(qū)即將改造的信息時,恰好馬上要給本科生開設新課“都市、田野調(diào)查與記錄”,于是帶領學生深入里弄,為居民做口述史,記錄下一段即將消失的過去。張力奮認為,“網(wǎng)紅經(jīng)濟”時代,自帶流量密碼的“衡復”“巨富長”“梧桐區(qū)”對上海固然非常重要,但上海之為上海,更因為它是中國民族工業(yè)的起源地,晚清時“五口通商”就選在楊樹浦。平?jīng)雎?767弄是上海工業(yè)發(fā)展歷史的折射,驅(qū)動著張力奮為“下只角”的居民留下曾經(jīng)的記憶。

          《尋路:穿越分裂的國度》

          [美]喬丹·布拉什克 克里斯托弗·豪 著 駱偉倩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雅理 2023年10月版

          喬丹·布拉什克,商人、共和黨人;克里斯托弗·豪,作家、民主黨人。當他們決定一起開始自駕游時,并沒有意識到這將是歷時三年、跨越44個州、行程兩萬多英里的“漫長”旅程。

          從特朗普集會上爭論的人群到馬蹄灣的參軍儀式,從高速公路上的卡車司機到波特灣的漁民,兩人深入美國社會,看見一個公開報道之外的國度。階層分化、種族歧視、大規(guī)模監(jiān)禁、去工業(yè)化、移民等當下美國社會熱點問題在日常的維度上展開,真實的經(jīng)歷促使他們反思自己的黨派立場,并逐漸達成“共識”。

          全書文本以第三人稱寫成,兩位博聞強記的作者盡量還原了路上的見聞與對話,是一部生動有趣、非常好讀的政治觀察記錄。

          《佘山教堂尋蹤》

          [比]高曼士 著 田煒帥 任軼 譯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23年5月版

          佘山,是被“選中”的地方。比利時建筑史專家高曼士在新書《佘山教堂尋蹤:朝圣建筑和歷史圖景》中,結合珍貴宗教文獻資料中輯錄的大量原始圖片,分析了佘山宗教建筑的變化情況,以及佘山如何由地方性的教會療養(yǎng)院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宗教場所,兼及天主教在華傳教的歷程,展現(xiàn)了宏大的歷史背景和史學思考,也見證了上海近代以來的城市發(fā)展與文化積淀。

          書中展示了很多從法國檔案機構搜尋到的歷史照片,復原了佘山一帶一百多年前的宗教歷史生活狀態(tài)。當時,人們從上海到達佘山,教眾登山朝圣、科學家往來徐家匯觀象臺和佘山天文臺,都以教佑門所在的地方為落腳點,再一步步沿著傳教士規(guī)劃好的路線走到山頂?shù)馁苌绞ツ复蠼烫谩T谏巾?,圣母大教堂隔壁的上海天文博物館,前身是佘山天文臺,也是見證了上海150年歷史的地方。這本書回顧并詳細分析了教堂建筑群當時是如何在佘山建造起來的,從不同角度論述了佘山教堂的歷史文化意義,以此透視上海開埠以后這座城市的江南性和世界性。

          《暗影之城:一個女人的喀布爾漫步》

          [印]塔蘭·汗 著 陳元飛 譯

          商務印書館·企鵝圖書 2023年7月版

          這是一位女性作家的個人經(jīng)驗,也是喀布爾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塔蘭·汗將兩者糅合為一,成就了這部《暗影之城》。在又不在,希望又無所希望,在漫步于喀布爾的時光中,塔蘭·汗重建了詩歌、家族、個人記憶與喀布爾的聯(lián)系,重建了過去與現(xiàn)在的聯(lián)系,并嘗試為這座滿目瘡痍的城市留下現(xiàn)在的“歷史”。

          文風自然平和、記錄細膩深情,胸懷悲憫,作為塔蘭·汗的第一部作品,《暗影之城》有超乎其年齡的成熟與寬廣,曾獲得2021年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圖書、2020年塔塔文學現(xiàn)場非虛構一流好書獎等獎項。

          舉報
          第一財經(jīng)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nèi)容為第一財經(jīng)原創(chuàng),著作權歸第一財經(jīng)所有。未經(jīng)第一財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zhuǎn)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jīng)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lián)系第一財經(jīng)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