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時隔五年回歸的《慶余年2》,說是近期最熱門的電視劇也不為過。
得益于原著和《慶余年1》積攢的口碑,《慶余年2》的吸金力讓人并不意外。劇集開播前,《慶余年2》就已宣布26個品牌,并分為5個梯度,拉開一場廣告排位賽。
一番“總冠名”是純甄,二番“聯(lián)合贊助”為百雀羚,三番“領銜特約”是京東超市,四番“特約合作伙伴”的頭銜歸屬于東阿阿膠、TCL、OPPO、麥吉麗,其余剩下的則是度小滿、起點等另外19個品牌。
然而在熱度之外,《慶余年2》廣告也成熱議槽點。不少觀眾評價,“《慶余年2》五步一廣告,十步一堆廣告”。有作家發(fā)文,即便是“尊貴的極光會員也不能跳過”。
其中的緣由不難分析。《慶余年2》是IP續(xù)作,不少老粉苦等五年,自然更關注劇情推進。但開播首日前5集劇情的節(jié)奏和質(zhì)量,讓不少人的期待落空。
一個可以佐證的參考是,目前《慶余年2》的豆瓣評分7.1,算不上差,但是頭幾天的評論中,有不少吐槽“節(jié)奏拉胯”“劇情注水”。在心理高預期和劇情不給力的落差下,觀眾對廣告的容忍度也隨之降低。
相比“叫囂”著被看見,品牌不妨把焦點進一步放歸自身——挖掘自身的故事性,選擇符合劇情走向的場景,找到更合時宜的節(jié)奏。當廣告與劇情相伴共生,才能更加柔軟地擊中人心。
畢竟回歸本質(zhì)來看,觀眾不是不為廣告買單,而是不為“不夠好”的內(nèi)容買單。用心的創(chuàng)意和作品,終能被感知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