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2014年,還差幾個月就拿到倫敦藝術大學碩士學位的郭一然天,在上海時裝周發(fā)布了自己品牌的秋冬系列。
23歲的她有些稚氣未脫,作品的成熟度卻令人驚訝。一件件裁剪利落的女裝,大面積的黑、紅與白,塑造出洗練、堅毅又柔軟的女性形象。她在掌聲中登臺謝幕,那一刻也成為郭一然天設計師生涯的起點。
“現在回想起來,更多的還是感動,是心理上小小的成就感,激勵自己去嘗試更多的事情。”郭一然天回望二十出頭的自己,雖有一鳴驚人的作品,但完全不知道一個時裝品牌如何創(chuàng)立。時隔十年,YIRANTIAN已是國內獨立設計品牌中的佼佼者,不對稱的樣式和不同材質面料的拼接,形成她的獨特風格。
出生于1992年的設計師陳序之,正式走上設計師的道路,也是始于上海時裝周。2015年,他從設計名校英國中央圣馬丁畢業(yè)并成立品牌XU ZHI,受邀在上海時裝周做了一場大秀,當場就被很多大百貨公司看中,一炮而紅。
在上海時裝周的T臺,很多中國時尚原創(chuàng)設計師在這里起步,成長為中國設計的中堅力量。這背后也有諸多合作者,共同支持著本土設計勢力。2025春夏上海時裝周期間,Visa與上海時裝周、上海服裝設計協會合作,首次在中國推出“Visa創(chuàng)作者計劃”。郭一然天、陳序之、陳雅憶、龔力四位年輕設計師成為首批合作者。
“過去8年,已經有十幾位年輕中國設計師獲得Visa 新銳獎。”Visa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qū)首席營銷官金昱冬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說,她記得曾經獲獎的每一位設計師,也看著他們從稚嫩走向成熟,在線上線下開店,甚至把品牌帶到國際,成為潮流先鋒。
“不管是贊助一場秀、給設計師頒發(fā)獎項,還是帶著他們走向海外,促成與海外商戶合作交流,都是用我們的能力在為年輕設計師提供支持。”金昱冬表示,年輕設計師創(chuàng)立一個品牌,代表著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力量,也如同一個個滲透到行業(yè)里的微小企業(yè),支撐起中國時尚行業(yè)的變革。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
秋日的上海時裝周,將城市變成璀璨華麗的不夜城。
開幕大秀當晚,呂燕帶著COMME MOI 2024秋冬大秀登場。秀場內,行業(yè)大咖與潮男潮女云集,華服搖曳。場外舉著相機的觀眾等候明星入場,氣氛熱烈。
閉幕秀,被稱為“西太后”的英倫時尚先鋒設計師品牌Vivienne Westwood時隔13年重返上海時裝周。次日,位于黃浦濱江的世博會舊址中國船舶館則迎來盟可睞“天才之城”盛典,8000多名中外來賓的到來,讓原本冷清的馬路一下子熱鬧非凡。
每年的這些天,上海時裝周組委會秘書長、上海服裝設計協會常務副會長呂曉磊都很忙。事實上,她的忙碌不僅是在時裝周舉辦期間,而是持續(xù)全年的籌備。“上海時裝周以立足本土兼?zhèn)鋰H視野,創(chuàng)意設計和商業(yè)落地并重。”這句話要真正落到實處,并不容易。
“時裝周不僅是展示前沿時尚的舞臺,也是一個孵化年輕創(chuàng)意人才、推動創(chuàng)意與商業(yè)結合的橋梁。”呂曉磊表示,上海時裝周像一個孵化器,“我們在這里見證了無數新銳設計師嶄露頭角,也要將他們的創(chuàng)意和才華展現給世界。”
與上海時裝周一樣,Visa作為數字支付品牌,也在尋找創(chuàng)意設計群體,為他們提供更多幫助。時尚設計師是Visa留意到的最具活力、耀眼且有引領性的群體。
談及與上海時裝周合作的初衷,金昱冬說,Visa最初想要觸達年輕的消費人群,“他們熱衷時尚、對科技創(chuàng)新有熱情,對旅行、消費或是外界新生事物都有好奇心”。
“在上海時裝周只有15歲的時候,Visa就開始贊助合作了。”呂曉磊把Visa與上海時裝周的8年合作分為不同階段,從冠名時裝周開幕派對、攜手設計師跨界合作,到扶持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師,再到今年的“Visa 創(chuàng)作者計劃”,助力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的視野越來越廣闊。
“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深深被時裝周扶植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力量的舉措和精神打動。”金昱冬說,在多年合作和商討中,他們能感受到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的變化。
德勤在一份報告中提到,在全球,大約有5000萬內容創(chuàng)作者,他們雖然微小,卻能觸及5億社交媒體用戶。創(chuàng)作者經濟在迅速增長,Visa自然也看到這一估值超過千億美元的大市場。
“年輕設計師需要什么?首先是認可,其次是初創(chuàng)階段的資金困難,所以我們?yōu)樗麄兲峁┫乱粓鰰r尚設計走秀的啟動資金。第三,是為他們尋找商業(yè)合作的契機,把設計師連接到Visa的海內外商戶伙伴,為他們打開渠道,幫助他們走向世界。”金昱冬說,時尚只是起點,在未來,藝術家、音樂人、影視工作者都將陸續(xù)被納入“Visa 創(chuàng)作者計劃”,形成一個豐富的全球化創(chuàng)作者聯盟。
尋找新銳
上海時裝周像是一個匯聚能量的閃亮平臺,既有對時尚潮流抱有熱情的年輕人,又有學成歸來的年輕設計師,還有像Visa這樣,希望用品牌力量助力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的贊助者。
“Visa創(chuàng)作者計劃”落地中國,首批被選中的四位創(chuàng)作者中,郭一然天、陳序之和龔力以Visa為靈感打造跨界聯名設計。陳雅憶則在Visa的支持下做一場大秀,她對于蕾絲、半透明的針織提花的運用,以及極富戲劇張力的先鋒設計語言,又一次驚艷現場。
上海服裝設計協會擁有上百位設計師,呂曉磊作為資深業(yè)內人士的人脈和敏銳眼光,促成了諸多年輕設計師在這個舞臺上崛起。
呂曉磊告訴第一財經,YA YI是陳雅憶2022年在紐約成立的同名品牌。早在六七年前,她就關注到了這位橫跨電影、裝置藝術與服裝設計的新銳華裔設計師,“我跟陳雅憶的母親很熟悉,所以一直對她有關注。早在學生時期,她就開始在國際上拿設計師獎項。這兩年,我們看到她在服裝設計領域要做商業(yè)化的嘗試,所以給她更多機會是值得的”。
這十年,是中國原創(chuàng)時尚設計師崛起的十年。本季上海時裝周上,能明顯感受到眾多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首發(fā)集合體”的勢頭,不同品牌匯聚在新天地秀場的“紅庭”“蘭廳”和洛克·外灘源等地,沉淀出一批既有潛力,也更為務實的品牌。
回溯品牌創(chuàng)立的漫漫長路,郭一然天記得,她十年前在上海時裝周首秀即火,但巨大的關注度意味著壓力與期待。一個初出象牙塔的學生如何快速轉換身份去做品牌主理人,與面料商、工廠、供貨商打交道,讓品牌進行商業(yè)化轉型,一切都需要她去解決。
“設計師最難的就是商業(yè)化轉型,如何讓服裝跟消費者連接,用設計表達自我,抓住更精準的人群,與消費者產生共鳴。”郭一然天之所以能在百花齊放的獨立設計圈立足,靠的是獨特風格與品質,是不妥協不隨潮流。她的作品試圖描述和打動的是一群這樣的女性,“她是有力量感,有溫柔的內核,不是那種帶有侵略性的性感。我們想要做的,就是用服裝跟這樣的女性內心進行連接”。
出生于浙江紹興的90后設計師陳序之,也試圖在作品中反射自己的內心,他的溫柔與浪漫、細膩與不事張揚,都呈現在服裝設計中。
他運用看似簡單樸素的紗線編織刺繡工藝,延續(xù)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以東方式的低調與內斂,疊加出“感性與理性交織的浪漫”。他的設計并不耀眼,偏愛一些精巧細節(jié),成為諸多明星、時尚大刊和時髦人士偏愛的獨立品牌。
不穩(wěn)定周期下的中國設計
經濟下行期,奢侈品電商平臺和線下零售紛紛遇冷,設計師最快感受到市場變化,也在積極調整策略,一些品牌甚至逆勢而上。
為時裝周拉開大幕的呂燕,花半年時間上了內部項目管理PM系統(tǒng),從硬件和軟件上進行系統(tǒng)化升級,并推出鞋履產品拓展品類。
郭一然天今年在錦滄文華JC plus開了首家YIRANTIAN的線下體驗空間,從過去買手店的合作形式變成單店模式,以更加全面、獨立、成熟的樣貌連接消費者。
陳序之在疫情后從倫敦回到上海,XU ZHI也在今年登陸天貓、小紅書和抖音,并選擇董潔這樣的明星主播帶貨,“這都是今年我們開始嘗試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帶來非常不一樣的東西”。
過去,XU ZHI多與奢侈品電商、百貨公司或是買手店合作,但隨著市場環(huán)境變化,他也在積極尋求新的發(fā)展。他發(fā)現,像國內社交平臺所附帶的分享屬性、帶貨特質和購物便利,是海外沒有的,“對品牌設計師來說,這些平臺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橋梁,把年輕的原創(chuàng)力很好地呈現給消費者”。
在陳序之看來,這十年,無數學成歸來的設計師回國創(chuàng)業(yè),使得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力量聚攏為一個強大的效應,時尚產業(yè)鏈逐漸完善。
“不說市場環(huán)境,你光看一個個品牌,每一個品牌的產品能力、性價比、供應鏈,還有所有配套的推廣、營銷、銷售,都比之前專業(yè)了。”陳序之的事業(yè)在倫敦起步,他發(fā)現,當年跟他一起在倫敦創(chuàng)立品牌的年輕設計師,因為種種原因,有些已經停止運營,“但我的很多上?;锇槎歼€在,相比海外,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社交媒體去推廣自己”。
“在當下復雜不確定的情況下,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設計其實會受到一點限制。”呂曉磊認為,當市場變化,設計師的表達會偏向保守,步伐也會更慢一點。但她認為,只要品牌在,創(chuàng)意設計的機會一定會有,這也是他們助力年輕設計師更重要的時刻。
年僅32歲卻創(chuàng)業(yè)超過十年的陳序之認為,每一年面臨的困難都有不同,在與Visa合作之后,他的品牌與故事會傳播給更多受眾,產生更多可能,“多一些類似的對話,才能開啟設計師品牌更廣的傳播”。
“雖說經濟可能受影響,但通過社交媒體和數字化的發(fā)展,以及越來越多的平臺介入,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師的土壤和環(huán)境其實是越來越好的。”郭一然天說,無論外部環(huán)境如何變化,獨立設計師都需要穩(wěn)定內核,沉淀下來觀望、過渡,更多地面對自身,思考一些最根本的問題,“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更好的時期,可以去想品牌如何更好地商業(yè)化發(fā)展,更好地做自己。”
陳序之獨一無二的設計標識是對面料的精妙運用,通過織物的分解與再造,投射出人的溫度與情感。
金秋十月,第一財經在2025春夏上海時裝周M SPACE共創(chuàng)聚談,發(fā)起“可持續(xù)時尚:產業(yè)策略與社群聯結”圓桌對話。
COMME MOI趕上中國獨立原創(chuàng)設計高速發(fā)展的浪潮,而呂燕用十年時間證明自己能做好一個品牌。
10月10日,邀您一起共話綠色時尚
數字化的出現能夠幫助解決匯款難題,提供新的商業(yè)模式和全球網絡能力,為依賴匯款的人們帶來速度、透明度和成本節(jié)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