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11月8日,中國證監(jiān)會在滬召開國際顧問委員會第21次會議。自9月以來,中國重回國際投資者的視線,對于經濟復蘇和增量刺激政策的期待幾乎占據各大國際投行報告。
同日,參與會議的瑞銀全球財富管理聯(lián)席總裁及亞太區(qū)總裁Iqbal Khan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中國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亞洲最重要的市場,當前外資高度關注中國刺激政策的前景和經濟復蘇動態(tài),目前情緒已經明顯有所好轉。據記者了解,這是瑞銀首次將全球層面的核心高層派往亞洲常駐,也幾乎是所有外資金融機構中罕見的,充分展現(xiàn)了亞洲這一高速增長市場對于國際機構的重要性。
談及刺激政策,Iqbal Khan稱:“我們不是在期待一次性的超大規(guī)模刺激,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可持續(xù)、長期的政策措施,為市場和企業(yè)家注入信心,帶動消費和投資。”他還提及,中國、日本將是最重要的兩大亞洲市場,瑞銀、瑞信的整合給予瑞銀更大的規(guī)模,目前瑞銀證券增持至100%的事宜亦正在進程中,未來將聚焦投行和財富管理業(yè)務的合力作用。此前,瑞銀在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換股吸收合并交易中,擔任國泰君安的獨家財務顧問;10月,瑞銀助力華潤飲料于香港上市,成為2023年以來最大的香港首次主要上市。
亞洲是全球增長戰(zhàn)略的核心
2024年第三季度,瑞銀集團凈利潤為14億美元。就財富管理而言,亞太地區(qū)稅前利潤增長1.54億美元達2.86億美元;總收入增長了13%,達到9.19億美元,主要由更高的交易收入、經常性凈費用收入和凈利息收入推動。亞太地區(qū)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對于眾多全球性金融機構而言,亞太地區(qū)將是未來5~10年最關鍵的戰(zhàn)略布局,也是核心增長來源。這也是Iqbal Khan被派駐亞洲的主因。他稱,這是瑞銀歷史上第一次全球總裁、核心業(yè)務高管常駐亞洲,而非在總部。
“亞洲不只是有很多‘新錢’涌現(xiàn),如果我們看一下未來的GDP增長預測,超過60%的GDP增長都將來自于亞洲。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亞洲建立一個領導職位是非常有意義的,我認為這與瑞銀關注亞洲的全球戰(zhàn)略是一致的,亞洲是我們戰(zhàn)略的關鍵支柱,中國、日本、印度都將是重要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美國大選結果公布,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當選,且極有可能拿下參眾兩院。在這一背景下,各界擔憂亞洲市場短期內的主要阻力可能會來自特朗普提出的關稅政策: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10%~20%的關稅,這項政策最快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開始實施。從表面上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及關稅上升將導致全球增長表現(xiàn)不佳,而新興市場或將受到首要影響。
對此,Iqbal Khan表示,盡管亞洲市場面臨潛在的不確定性,但他仍對該市場的未來增長潛力表示樂觀。同時,他也對美國市場持樂觀態(tài)度,“紅色浪潮”下美國的政策可能更有利于美國經濟和商業(yè),但具體仍要觀察內閣成員陣容,以及屆時的政策執(zhí)行,誰將在政府中擔任財政部長等關鍵職位將是重要的觀察點。“我們對客戶的建議是,分散投資,建立一個‘全天候’的組合”。
在亞太地區(qū),印度的財富管理正迅速成為金融服務業(yè)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近年來資產管理規(guī)模增長15%~20%。瑞銀財富管理本來的業(yè)務并不涵蓋印度,但由于和瑞信整合,瑞銀目前也獲得了成熟的印度業(yè)務敞口。Iqbal Khan表示,印度的改革和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都受到關注,瑞銀非常關注投行、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相關業(yè)務在印度的發(fā)展。
不過他也提及,印度股市估值仍然相當高,盡管過去幾個月略有下降。數據顯示,印度股市的未來12個月市盈率為23.2倍,此前觸及24倍達歷史新高,達到相較于MXAPJ溢價約70%(5年平均溢價為55%)。令人意外的是,10月以來,海外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大幅流出印度,一個月幅度超100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單月最高的撤資規(guī)模。盈利不及預期、中國輪動、美國大選等都是主因。
當下,中國仍是最重要的亞洲市場。他表示,瑞銀始終致力于中國市場,在市場低谷和地緣政治風險攀升期間也是如此,而且會繼續(xù)下去。早在2003年,瑞銀就成為首家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在2018年12月,瑞銀集團增持瑞銀證券股權至51%,為首家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通過增持股權而實現(xiàn)控股合資證券公司,進一步增持至100%也在進行中。
“當前,瑞銀、瑞信的整合也給予瑞銀更多規(guī)模和牌照優(yōu)勢,尤其是在中國的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投行業(yè)務方面。”他稱,“開始看到市場出現(xiàn)初步活躍跡象,預計整體投行業(yè)務都會有所改觀。”
致力于布局中國投行、財富管理和資管業(yè)務
事實上,自9月以來,中國重回國際投資者的視線,對沖基金大幅涌入,包括那些此前流入印度的資金也轉為布局估值更低的中國股市。9月前,MSCI中國指數的市盈率僅不足10倍。近階段,對于經濟復蘇和增量刺激政策的期待幾乎占據各類機構客戶會的頭條。
Iqbal Kahn表示,市場情緒顯著改善,目前中國市場的估值仍相對很低,國際投資者的持倉比例也處于歷史低位,中國居民儲蓄總額更是超過100萬億元。
“中國的政策措施正朝著正確的方向推進,即使這將是一個多年的過程,但都將產生積極作用。”
據記者觀察,各大海外投行普遍認為,機構的情緒較二季度大幅提振,市場仍觀望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明年3月的“兩會”,尋求更多增量刺激政策細節(jié)。同時,散戶的情緒大幅提升,A股融資融券余額接近1.75萬億元,為2023年末以來的最高點,顯示出強勁的散戶活躍度。
在A股的二級市場交易日趨活躍之際,港股IPO市場也正悄然醞釀回暖,這也開始提振機構對于投行業(yè)務的信心。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香港新上市公司共45家,全部是通過IPO上市,募資555.81億港元,募資金額按年增加123.45%。目前,香港交易所IPO募資已躍居全球第四位,位列納斯達克、紐約證券交易所、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之后。
2024年10月,瑞銀助力華潤飲料完成香港上市,瑞銀在此次交易中擔任牽頭聯(lián)席保薦人、整體協(xié)調人、聯(lián)系全球協(xié)調人、聯(lián)席賬簿管理人和聯(lián)席牽頭經辦人。成為年度最大香港首次主要上市。
未來,中國監(jiān)管層將繼續(xù)致力于推進雙邊開放進程。也就在11月7日,“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在滬開幕。在大會上,證監(jiān)會副主席李明表示,下一步,證監(jiān)會將落實好資本市場改革開放舉措,提升A股投資價值,為投資者創(chuàng)造長期回報。同時,堅定不移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便利跨境投融資。
近年來,證監(jiān)會持續(xù)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進展。其中,投資端,完善滬深港通機制,擴大交易標的范圍,優(yōu)化交易日歷安排,持續(xù)放寬合格境外投資者準入條件、擴大投資范圍,外資通過QFII和滬深股通持續(xù)流入A股市場。截至10月底,滬深股通標的股票數量為2788只,市值占A股市場總市值比例超過90%;在融資端,完善企業(yè)境外上市監(jiān)管制度,截至10月底,已辦結195家企業(yè)境外首發(fā)上市備案。
在產品開放方面,中日、中新以及深港、滬港ETF互通相繼開通并運行,已合計推出24只ETF互通產品;期貨期權特定品種開放持續(xù)擴大;首家在華外資銀行實現(xiàn)參與境內國債期貨市場交易;離岸A股衍生品工具供給不斷豐富,支持香港推出首個A股指數期貨;11月初,首批14家證券公司試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qū)“跨境理財通”業(yè)務落地。
截至去年底,外資通過QFII、滬深股通這兩個渠道共持有A股大約3萬億元人民幣。
吳清表示,中國經濟前景光明,中國資本市場發(fā)展?jié)摿薮?,我們歡迎更多外資投資A股市場,參與分享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改革發(fā)展的機遇。
監(jiān)管從嚴、投行遇冷、降薪裁員、領漲A股、開戶熱潮、并購升溫等關鍵時刻勾勒出券商這一年的跌宕起伏。
如何適應新形勢,加深行業(yè)研究能力,都是對投行的新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