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12月18日,禮來公司的阿爾茨海默病療法多奈單抗注射液(商品名:記能達)在中國作為1類創(chuàng)新藥獲批,這也是目前為止全球首款每月注射一次的阿爾茨海默病療法。
今年7月,多奈單抗在美國率先獲批,此后在英國和日本等地獲批,是迄今唯一一個有證據(jù)支持在清除淀粉樣蛋白斑塊后可停藥的靶向淀粉樣蛋白的療法。
淀粉樣蛋白是人體身體自然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它可以凝聚在一起形成淀粉樣斑塊。大腦中淀粉樣蛋白斑塊的過度積聚可能導致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記憶和思考問題。
根據(jù)一項關鍵性3期研究結果,與安慰劑相比,多奈單抗能將認知和功能衰退最高減緩達35%,且針對疾病更早階段受試者,該藥物在18個月內可降低多達39%的疾病進展風險。
第一財經記者從禮來及臨床醫(yī)療機構方面了解到,多奈單抗預計會在未來幾個月內面向廣大患者可及。
多奈單抗也是今年以來繼衛(wèi)材和Biogen公司的阿爾茨海默病靶向療法侖卡奈單抗(Lecanemab)之后第二款獲批上市的阿爾茨海默病療法。今年6月,侖卡奈單抗在國家神經疾病醫(y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開出“首方”,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每個月輸注兩次,治療周期為18個月,一年的治療費用約為18萬元人民幣。
隨著多奈單抗的上市,兩款藥物也將在中國市場展開更激烈的競爭,多奈單抗的定價也備受關注。
盡管禮來尚未公布多奈單抗的國內售價,不過以美國市場為例,多奈單抗一年的治療費用約為3.2萬美元,高于侖卡奈單抗一年2.65萬美元的治療費用。
對此,一位神經內科臨床醫(y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多奈單抗畢竟每月用一次,從用藥頻率上來說就比侖卡奈單抗有優(yōu)勢,對患者來說更加方便?!?/p>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yè)內了解到,自侖卡奈單抗在國內正式商業(yè)化上市以來,目前使用該藥物的患者例數(shù)預計已達到兩三千例。衛(wèi)材方面未官方公布侖卡奈單抗在中國臨床的使用例數(shù)。
侖卡奈單抗率先占領市場是否意味著多奈單抗的競爭會處于不利地位?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神經內科郁金泰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不斷有新發(fā)的,市場空間很大,多奈單抗的上市也將給患者提供多一種選擇?!?/p>
郁金泰認為,包括侖卡奈單抗、多奈單抗等多個Aβ新型靶向生物制劑臨床試驗取得成功進一步證實了淀粉樣蛋白瀑布級聯(lián)假說的正確性,這為阿爾茨海默治療領域帶來了突破性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會導致記憶力和其他認知功能逐漸衰退的致命性疾病,也是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據(jù)估計,全球有32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癡呆,并有確診的淀粉樣蛋白病理學改變。中國當前有近983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且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中國因癡呆導致的死亡總數(shù)的排名已從1990年的第十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五位。
阿爾茨海默病也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一項研究顯示,2015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年均費用超過1萬億人民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1.5%。據(jù)推算,到2030年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社會經濟成本將達到3.2萬億人民幣,并在2050年達到近12萬億人民幣。
目前在臨床上,已經有一些精神類藥物用于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對癥治療,但這些藥物通常并不具有明確的阿爾茨海默適應癥,屬于適應癥外用藥。
即便是32%的增長,仍然被投資人視為令人失望的,這種貪婪的預期只會發(fā)生在瘋狂的代謝藥領域。
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禮來預計同比增長45%至135億美元,該營收較近期發(fā)布的財務指引下限低約4億美元。
阿爾茨海默病的控制關鍵在于早期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但是目前來看,早期就診求醫(yī)的比例仍然非常低,這是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禮來中國宣布替爾泊肽注射液(商品名:穆峰達)正式在中國上市。替爾泊肽的兩項適應癥首方已于上周分別在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開出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