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12月18日,第八屆完美公益影像節(jié)在北京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屆活動由完美公益文化傳播基金主辦,以“寫給世界的詩”為主題,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將尋善的目光擴大到更遼闊的世界版圖,聚焦在世界各地積極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華人典范,通過影像的力量傳遞愛與希望,彰顯時代精神。
完美公司董事長古潤金的發(fā)言充滿了深情和力量。他回憶起30年前,完美公司因為中山市僑辦的引領,才有機會在中國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開啟了創(chuàng)業(yè)征程,在中國各級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下,才能走到今天,并且走向下一個30年。
談及完美公益影像節(jié),古潤金強調了公益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及這個活動帶給伙伴、員工和社會各界朋友們的影響。影像節(jié)已成為大家彼此每年的約定,始終堅持舉辦不只是他個人的愿望,更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和期盼。完美公司將繼續(xù)努力,與善行者和致力于公益的社會各界并肩前行,為美好的未來攜手奮進。
本屆完美公益影像節(jié),特別聚焦了八位“最美善行者”的故事,如同一首首動人的詩篇,向世界展現了人性中耀眼、光輝、溫暖的一面。
星巴在非洲大地上為野生動物保護事業(yè)傾注心血,他不僅驅趕盜獵者,還致力于救治受傷的動物,為野生動物撐起了一片安全的天地。
倪夏蓮,61歲的她還在“勇闖天涯”,用一塊球拍加五十年如一日對乒乓球的愛,詮釋“國球精神”與體育的深遠意義。在海外,她用自己的出色表現和行動,讓華人之光更閃更亮。
陳來華將一生奉獻給華僑文物保護,他不僅收集和保護了大量珍貴的華僑文物,更是將這些文物捐贈給了陳嘉庚紀念館,讓更多人了解華僑華人在海外的奮斗史和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張麗貞、孫浩良、王伊立這三位教育工作者分別在泰國、澳大利亞和巴西推廣華文教育,從興趣到使命,他們不僅教授語言,更是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制式遠洋醫(yī)院船“和平方舟”,自2008年入列以來,以“和諧使命”任務為主要載體,多次遠赴海外開展人道主義醫(yī)療服務,用仁愛之心架起友誼之橋。
除了上述幾位,我們還結識了古書畫修復師邱錦仙,她用精湛的技藝讓數百幅中國古畫重現光彩;從“南僑機工”后代張云鵬了解到他們父輩當年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從南洋歸國,在滇緬公路上搶運抗戰(zhàn)物資的英雄事跡;認識了“中巴青年同心圓小家”公益救助站的仇序、馬斌及其團隊,他們常年在巴基斯坦孤兒院幫扶,開展中文教育,為大病患兒和孤兒提供住宿和醫(yī)療救助。
是他們,這些默默無聞的善行者,用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領域發(fā)光發(fā)亮。每一個善行者故事,都深深觸動著我們的心弦,照亮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善行,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活動當天,央視知名主持人朱迅再度受邀擔任影像節(jié)主持,鄧亞萍、孫悅、韓雪、譚晶、丁真珍珠、梁靜、涂松巖、盧靖姍、周軼君、王晰、瞿弦和等公益嘉賓出席助陣,他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公益,用藝術的力量為愛發(fā)聲。
在現場嘉賓的共同見證下,2025“益Young完美”健康薈生活公益計劃正式啟動。完美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制定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將聯合中國青年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中國禁毒基金會,共同“薈”聚廣泛的社會力量,以愛之名,共筑健康基石。此計劃旨在促進全民健康意識提升,激發(fā)社會正能量,共同營造更健康活力、美麗有愛的完美生活,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健康帶來的幸福與美好。
期間,北京天使童聲合唱團、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等藝術團體也分別帶來了精彩的歌曲《光亮》、舞蹈《只此青綠》等表演,為活動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自2015年初啟航,至2024年之際,完美公益影像節(jié)已跨越近十個春秋,圓滿舉辦了七屆活動,成為公益領域的知名品牌。在完美公益影像節(jié)的舞臺上,我們見證了公益的力量,更深刻體會到了影像在公益領域中的獨特溫度與深遠影響。
未來,完美公益影像節(jié)將致力成為公益領域的燈塔,以它獨有的方式,引領無數顆熱愛公益的心,用光影的力量,聆聽時代的呼喚,回應社會的需求,書寫一首給世界關于愛、關于責任、關于夢想的公益詩篇。
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CEO黃仁勛于1月19日抵達北京。他提到,英偉達早在25年前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在中國已擁有近4000名員工。
第八屆虹橋論壇將繼續(xù)圍繞全球開放的核心主題,從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等方面開展對話交流,凝聚開放共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虹橋智慧”。
如何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同時實現數據的有效共享和利用,是一個重大挑戰(zhàn)。
這些展品讓觀眾得以近距離觀看百年上海的變遷,也可從中瞥見攝影本身的變化與發(fā)展。
針對醫(yī)療影像領域的痛點,從2015年起,安徽,江蘇,重慶,四川等地陸續(xù)開始省級影像云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