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商業(yè)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從張信哲藏旗袍到印象派大展:上博發(fā)布2025展覽計劃

          第一財經 2025-01-03 13:38:46 聽新聞

          作者:一財人文    責編:李剛

          2025年,上海博物館在人民廣場館和東館將舉辦12個新展。

          2024年對于上海博物館來說是特別的一年,人們期待已久的上海博物館東館全面建成開放,“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創(chuàng)下了全球展覽多項紀錄,“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均獲得了廣泛的關注。此外,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工作站的考古試掘工作也已經啟動。

          1月3日,上海博物館發(fā)布了新一年的特展計劃。2025年,上海博物館在人民廣場館和東館將舉辦12個新展,在境外舉辦2個新展,以及延續(xù)展出的6個展覽,共將呈現(xiàn)20個特別展覽。這些特展覽貫通古今、融匯中西,多維度呈現(xiàn)展現(xiàn)世界文明各個時期的藝術文化成就,多層次探討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傳承和交流。

          在人民廣場館,“靈影仙蹤:上海博物館蛇年迎春展”將于1月14日至3月2日陳列于第三展覽廳。在中國文化中,蛇被譽為“小龍”,是龍圖騰的原型之一。其無足而水陸暢行,冬眠或蛻皮后宛若新生,種種特質令古人敬畏并將其神化。上博一年一度的迎春特展,將首次在獨立展廳亮相。13件組古今中外的文物精品,來自云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館藏,邀請見證靈蛇傳說在中華文明中的綿延與變遷,感受靈蛇文化跨越山海、連接各民族的精神共鳴。

          “古犀珍獻:明清犀角器展”將于2025年5月30日至2026年5月陳列于人民廣場館三樓原印章館。犀角是古老的工藝用材。中國的犀角雕刻至遲于漢代已經成熟,歷經唐宋的發(fā)展,在明清之際達到鼎盛。犀角雕刻藝術借鑒和融合了金、玉、漆、竹、木、牙雕的樣式或技藝,體現(xiàn)了手工藝傳統(tǒng)中“物盡其用、材盡其美、人盡其巧”的價值追求。上海博物館是全球明清犀角器的重要公立收藏機構。本次展覽從館藏中遴選百余件犀角器珍品,并輔以與犀角雕刻藝術相關的其他文物,為觀眾多角度地呈現(xiàn)這一無比珍貴而又鮮為人知的傳統(tǒng)工藝門類。

          “珠歸海上:莊萬里家族捐贈兩塗軒書畫展”將于2025年8月20日至2026年4月19日陳列于人民廣場館三樓原書法館。在上海博物館書畫收藏中,由菲律賓華裔企業(yè)家莊萬里家族于2000年捐贈的“兩塗軒”書畫是尤為值得珍視的一部分。莊先生熱愛中國文化,感懷華夏文物流散海外,傾畢生搜求數百書畫珍品寶藏于“兩塗軒”。其哲嗣莊長江、女兒莊良有秉承父親心愿,征得家族同意,遴選書畫精品233件,慨然捐贈上海博物館。“兩塗軒”珍藏書畫內容豐富,自宋至近現(xiàn)代,跨八百余年,涵蓋書畫史上主要的風格與流派,有宋人《秋山蕭寺圖卷》、明人《十八學士圖》四屏、林良《竹禽圖》、董其昌《手札九通卷》、齊白石《七冠報鳴圖》等書畫精品。

          “紅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將于9月19日至11月23日陳列于人民廣場館第二展覽廳。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之一,雕漆、填漆、戧金、螺鈿等工藝共同構筑了一個絢麗彩色漆藝世界。為了讓觀眾了解璀璨的中國漆器文化,尤其是珍貴的宋元傳世珍品,上海博物館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將于2025年秋季共同主辦展覽,展品總數近200件,匯聚了以東京國立博物館為主的日本多家著名收藏機構的中國漆器精品。

          “至扇至美:上海博物館藏歷代精品書畫百扇展”將于2025年10月至2026年2月陳列于人民廣場館第一展覽廳。中國扇面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于扇面之上揮灑書畫,為后世留下豐富的藝術珍品,也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上海博物館館藏書畫扇豐富,本次歷代書畫扇展以時間為線索,遴選館藏宋、元、明、清及近現(xiàn)代不同時期名家精品書畫扇100件,其中不乏宋徽宗趙佶《草書七言詩二句》紈扇頁、元盛懋《秋江垂釣圖》紈扇頁、明姚綬《行書詩》扇頁、明唐寅《臨流倚樹圖》扇頁等名品。

          “暫得之樂:暫得樓捐贈陶瓷展”將于2025年10月至2026年8月陳列于人民廣場館二樓原陶瓷館 。 “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暫得”一詞被大收藏家胡惠春先生用作自己收藏的堂名,表達了他每一次與心儀文物相遇的喜悅,展現(xiàn)了豁達的胸襟。胡惠春分別于1950年和1988年將珍藏的300多件珍貴陶瓷文物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此后,其后人又陸續(xù)將暫得樓舊藏珍品捐獻而出。暫得樓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陶瓷器數量可觀,質量尤精,時間跨度從晉唐到清末,尤以明清官窯瓷器為重,清代官窯瓷器中成對的珍品更是難得一見。

          “摩登華影:海派旗袍與百年時尚”將于2025年12月中旬至2026年8月陳列于人民廣場館一樓原青銅館。20世紀于中國是波瀾壯闊的百年,社會風俗與服飾生活都開啟新紀元。服飾由繁瑣趨于簡便,在革新與復古的交織中,孕育出中西融匯、古韻新潮的經典國服款式——旗袍。本次展覽將采用沉浸式展出,以張信哲先生的收藏民國旗袍及貝聿銘之妹貝洽(Patricia Pei)女士捐贈旗袍為主要展品,從服裝時尚的角度,展現(xiàn)百年摩登生活,講述江南女性從古木青磚的往昔步入流光溢彩時代的故事,演繹海派旗袍如何歷經百年更迭,成為全球女性華服代表的歷程。

          “出神入畫:文物中的傳奇故事”將于2025年12月中旬至2026年8月陳列于人民廣場館二樓原陶瓷館。志怪傳說、英雄演義、戲曲故事、文人佳話,定格于不同材質的文物之上,形成經典的圖像敘事傳統(tǒng)。本次展覽選取刻畫經典故事圖像的瓷器、漆器、竹刻、銅器、版畫等各類精彩文物,帶領觀眾暢游中國傳奇的世界,解讀妙趣橫生的典故,透析圖像敘事的傳統(tǒng),追索傳奇演繹的脈絡,也共同尋覓故事背后中華民族的文化風貌與精神特質。

          2025年在上海博物館東館,同樣將有數個新的重磅特展。其中包括1月22日至4月21日舉行的“印象·派對: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大展”。作為“對話世界”系列的第五個大展,上海博物館主策、聯(lián)手日本印象派藝術收藏重地POLA美術館及日本經濟新聞社,呈現(xiàn)一場派對式的印象派藝術大展。這場展覽不僅關注亞洲視角對印象派藝術的視覺和審美偏好,更以光影與自然為線索,串聯(lián)起印象派對于其后野獸派、立體主義乃至當代藝術的深遠意義。展覽將包括莫奈、雷諾阿、塞尚、凡·高、高更、馬蒂斯、畢加索、沃爾夫岡·提爾曼斯、杉本博司、草間彌生等跨越時代的三十余位藝術大家的作品。

          “龍騰中國:紅山文化古國文明特展”將于6月下旬至10月初呈現(xiàn)于東館光明乳業(yè)第一特展廳。該展覽是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展覽將著眼紅山古國最高文明成就,匯聚遼寧、河北、內蒙古等地最新考古成果,系統(tǒng)揭示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有望成為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紅山文化特展。

          “熠熠華章:寧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將于2025年6月至2026年1月呈現(xiàn)于東館第三特展廳。固原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西周時此地名為“大原”,是華夏文化與草原文化的交匯之地,展覽將呈現(xiàn)近300件固原出土的西周至隋唐文物精品??脊攀蟀l(fā)現(xiàn)的姚河塬遺址出土卜骨名動天下,有力證實了分封于六盤山下的西周獲國的存在,也讓該遺址成為我國最西北甲骨文發(fā)現(xiàn)地。北周李賢墓出土玻璃器璀璨耀眼,閃耀著異域文化的智慧光芒,這些“絲路瑰寶”在固原留下獨特的歷史印記。隋唐史氏墓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為重要的粟特人墓地之一,墓中壁畫內容豐富,描繪出文化融合的生動畫卷。

          “與三代同風:宋元明清銅器的復古與創(chuàng)新”將于2025年11月12日至2026年3月16日呈現(xiàn)于東館光明乳業(yè)第一特展廳。古銅器在經歷夏、商、周三代的輝煌璀璨后,逐漸淡出歷史的主流舞臺。長期以來,宋、元、明、清銅器因貼上“仿古”的標簽,而較未受到學界的重視。然而“仿古”銅器自宋代興起,并在元、明、清各朝持續(xù)流行,其背后的內在驅動因素值得深思。以“考古”“恢復三代”為初衷的仿古銅器,隨著時代風尚的變遷,發(fā)生了從廟堂走向民間的功能性質變。這些銅器從三代的固有符號中蛻變,衍生出全新的品類與功能,成為反映時代藝術風尚的重要指標。本次展覽依托上海博物館宋元明清銅器收藏,攜手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匯集歐、美、韓及國內多家重要博物館館藏,是近年來海內外最具規(guī)模的史詩級宋元明清銅器展。

          除此以外,2025年,上海博物館還將于3月21日至7月20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特展“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于2月28日至9月28日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特展“镕古鑄新:宋元明清銅器展”。

          正在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舉辦的特展包括“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體驗”“寰宇東西: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與世界”“金瑯華燦:張宗憲捐贈掐絲琺瑯器展”。正在上海博物館東館舉行的特展是“滿庭芳菲:卡地亞的藝術魔力”。由上海博物館主辦的展覽“中國陶瓷·至寶競艷”正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舉行。

          舉報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chuàng),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lián)系第一財經版權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