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開戶后的打新我保本,我做策略,拿六成收益。您拿四成。”在一個剛剛組建,有200余人的打新開戶群中,林英(化名)正在賣力地發(fā)送港股打新海報和宣傳材料。
林英是一名港股中介。在這個微信群,群聊信息里,除了所謂“保本”業(yè)務外,林英還提供全流程的“灰色”服務,如鏈接在港券商、“制作”證明、協(xié)助人工入金等等……在他的引導與安排下,沒有存量投資者證明、香港銀行卡的客戶,可以直接“跳級”開戶,進行港股打新。
林英搶抓“生意”機會,一定程度上是港股打新潮升溫的折射。1月1日至15日,港股市場密集迎來11只新股,部分個股獲得5000余倍的超額認購。不少新投資者躍躍欲試,中介亦看準港股市場存在的信息差,活躍其中牟取利益,一些隱秘亂象也由此滋生。
港股打新熱度再起
2025年開年后,港股新股密集上市,部分個股漲幅頻創(chuàng)新高,形成了明顯的賺錢效應。
公開資料顯示,1月1日至15日的短短半個月內,港股就迎來了11只新股,數(shù)量超過去年月均值。根據Wind數(shù)據,2024年全年,港股IPO數(shù)量為70家,月均新增IPO5.83只。
“后備軍”也在持續(xù)擴容。第一財經統(tǒng)計,目前92家公司已刊登申請版本或聆訊后資料集,其中既有恒瑞醫(yī)藥等醫(yī)藥領域龍頭企業(yè),也有滬上阿姨、古茗、蜜雪冰城等消費領域的網紅“新貴”。
港股近期上市的新股,不少個股首日大漲超過50%。12月10日上市的15只新股中,13只首日上漲,占比達到八成,僅有3只在首日跌破發(fā)行價。其中毛戈平、布魯可的首日漲幅分別為76.51%、40.85%。上市一周后,毛戈平、健康之路的漲幅一度突破100%。
在這種情況下,港股打新逐漸升溫,多只熱門個股被投資者搶籌。如正逢“谷子經濟”風口的布魯可就一度被市場“買爆”。捷利交易寶此前孖展數(shù)據顯示,布魯可錄得孖展認購高達6035.44倍,位列港股歷史新股認購倍數(shù)前三;凍結資金近8800億港元,超越2021年上市的諾輝健康,成為港股歷史新股“凍資王”第二。
此外,據choice數(shù)據,近1個月登陸港股市場的企業(yè)中,草姬集團、布魯可在香港發(fā)售有效申購倍數(shù)分別為6083.63倍、5999.96倍,在港股歷史居前。紐曼思、匯舸環(huán)保的有效申購倍數(shù)也在50倍以上。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港股IPO復蘇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回暖。去年全年港股融資額提升明顯,流動性也持續(xù)改善。尤其是2024年9月下旬開始,港股市場顯著回升。在這一背景下,近年來在A股上市存在不確定性的一些內地企業(yè),尤其是消費類企業(yè),紛紛前往港股上市,助推港股IPO的數(shù)量走高。
而港股打新機制的變化,也進一步助燃市場打新情緒。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指出,不少券商開通了百倍認購機制,投資者花1萬港元就可以獲券商百萬港元配資認購,因此布魯可新股認購熱度高。
中介宣稱打新“保本”攬客
港股打新熱潮之下,一些開戶中介為招攬客戶,宣稱可以“保本”打新。
林英告訴第一財經,他手上有操作封閉期為12個月的打新策略,并且承諾保本。收益所得中介拿六成,客戶拿四成。
“我們可以做個口頭‘君子協(xié)議’。”該中介聲稱,可以由他下發(fā)指令,指導客戶進行對應的打新操作,也可以直接把賬號密碼交給中介操作。這樣可以“人多力量大”,提高整體中簽概率。不過,該中介并未進一步透露操作細節(jié)。
(圖片來源:中介發(fā)送信息截圖)
這種“拉團”打新的模式或,可能與市場機制的變化有關。
一名港股資深打新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與前兩年打新熱相比,近期港股打新的資金優(yōu)勢削弱,但“人力杠桿”優(yōu)勢在提升。尤其是2023年10月港交所的FINI系統(tǒng)(Fast Inter facefor New Issuance)上線后,單人多戶打新漏洞基本被堵死,多戶打新可能會被直接取消認購。因此現(xiàn)在有些具有信息優(yōu)勢的中介機構或個人,會收集賬號或者組織“新手”,拉團打新提高中簽率。
該人士也稱,可能是因為信任問題或打新市場風險仍較高,目前市場上這類現(xiàn)象暫時還不太常見。
灰色手法突破限制
除保本“打新”的噱頭外,開戶中介們還提供全流程的“灰色”服務,如協(xié)助“制作”存量投資者證明等資料。
“最近港股打新表現(xiàn)不錯,想辦港卡、想開賬戶打新的朋友可以找我。”趁著布魯可打新的熱度,大明(化名)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
港股市場火爆,讓原本主攻內地券商開戶的中介大明(化名)開始轉戰(zhàn)港股打新市場,在內地為部分香港券商拉攏生意。
他發(fā)給記者的在線表格,分門別類列舉了長橋證券、老虎證券等7家香港券商的開戶指引、平臺獎勵。投資者如果開戶,除了平臺官方的開戶獎勵,這些開戶中介還提供額外“紅包”。
以長橋證券為例,大明告訴記者,目前如入金滿足2萬港元,平臺方會提供股票現(xiàn)金卡、價值50美元的期權現(xiàn)金卡、港美股終身免傭、打新手續(xù)費減免等福利。如留存1萬港元超1個月并交易4筆股票,中介還將額外給予300元現(xiàn)金獎勵。
(圖片來源:開戶中介提供的宣傳資料)
而大明并非個例。第一財經在社交平臺搜索發(fā)現(xiàn),近期宣稱可協(xié)助港股打新開戶服務的中介不斷增多。以某圖文平臺為例,以“港股打新”為關鍵詞搜索,近一天內就有超300條內容,其中不少是開戶中介的推文。
此前,內地客戶開設香港券商賬戶并參與打新的過程存在多項“門檻”。開戶中介“拉客”過程中,諸多游走于灰色地帶的違規(guī)操作也開始浮出水面。
2022年12月底,中國證監(jiān)會發(fā)文,要求富途控股、老虎證券對非法跨境展業(yè)行為進行整改。一是依法取締增量非法業(yè)務,禁止招攬境內投資者及發(fā)展境內新客戶、開立新賬戶。二是妥善處理存量業(yè)務,允許存量境內投資者繼續(xù)通過原境外機構開展交易,但禁止境外機構接受違反我國外匯管理規(guī)定的增量資金轉入此類投資者賬戶。
2023年5月,富途控股、老虎證券公告稱,擬下架各自名下的境內應用市場的App。(詳見《下架內地App,富途控股、老虎證券下一步怎么走?》)。記者在近期也現(xiàn)場咨詢了富途證券香港某分支機構工作人員,目前以內地身份證開設券商賬戶需要提供2021年5月前的存量投資者證明。
但大明提供的多項指引,試圖幫助客戶精準“繞開”上述限制。針對無法下載線上應用軟件的情況,他建議在部分手機系統(tǒng)中可以選擇更換境外應用商城賬號。而面對許多投資新手沒有存量投資者證明、無法開戶的問題,他則直接提供了存量證明的模板,建議投資者進行后期PS處理。
“這些領域我們有一套標準化流程。”大明進一步解釋稱,一般投資者開戶只需要五分鐘,根據指引在官方鏈接中填寫個人信息、放上“制作”好的證明并填寫邀請碼即可。
業(yè)內人士介紹,在港券商入金的前置條件,需要有一張香港銀行卡,但須提前赴港辦理,且有內地個人每年憑身份證購匯上限是等值5萬美元的限制。
開戶后,中介也為跨境券商“入金”尋找到諸多捷徑。開戶中介提及此事時,都提到了“無港卡入金”的方案。
大明聲稱,可以選擇將資金轉給他本人,再由他在香港通過柜員機統(tǒng)一存入客戶名下的券商“入金”,但是“出金”需要港卡。“這種方法適合有計劃辦港卡,但是近期沒時間去香港的人士。”大明說。
林英則建議,客戶開通一個可以用usdt(泰達幣)入金的券商,出入金都可以通過交易所來完成,變相跳過港卡的門檻。
一名業(yè)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這些開戶中介提供的看似是“開戶咨詢”服務,實際上是在“穿針引線”的過程中多方獲益。一方面,幫境外券商在內地隱蔽“拓客”,可從券商處獲取相應推廣費用。另一方面,針對客戶通常存在的出入金難點,可以提供服務并向客戶收取部分手續(xù)費。
暗藏風險
港股打新亂象潛滋暗長,對投資者客戶而言,也暗藏多重風險。
第一重風險在于,委托中介協(xié)助開戶或“打新”的交易過程多在私下進行,投資者有被詐騙的風險。
張毅對第一財經說,中介協(xié)助無資質客戶開戶的操作,明顯違反了相關規(guī)定。通過中介進行開戶,并委托中介操作打新,很大程度上會威脅資金安全。一旦發(fā)生風險事件,也很難有切實的保障。
裁判文書網一則判例顯示,被告曾某容通過手機聯(lián)系被害人黃某智,以幫忙申購阿里巴巴二次上市新股為由,誘騙黃某智在貴州省通過手機銀行向其轉賬人民幣12.6萬元。被告曾某容將騙取的上述款項用于償還債務及個人消費等。法院判定,上訴人曾某容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的手段騙取他人錢款,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第二重風險在于,即使沒被詐騙,部分中介提及的“保本”承諾本身也很難兌現(xiàn)。
張毅指出,部分中介承諾保本也可能涉及虛假宣傳。因為投資存在一定風險,打新“保本”并不具有合理性。即便前期會有一些“小恩小惠”,但本金、收益并沒有切實保障。
“保本”承諾也不一定能得到法律支持。華南一名律師向第一財經分析,這種私人之間委托理財?shù)?ldquo;保本承諾”,目前在法律上還存在一定爭議,尤其涉及跨境打新的情形會更為復雜,建議投資者警惕其中風險。
棗莊市中院發(fā)布的一則案例顯示,張某委托炒股“達人”謝某做保本理財股票投資,理財金額為68.8萬元。一年內,本金之外盈利部分的60%歸張某,40%歸謝某作為勞務費,如無盈利,到達規(guī)定日期,本金原數(shù)歸還張某。股票賣出后,張某不但沒有盈利,本金反而“縮水”了。
法院受理案件后,合議庭對損失金額的分擔研判認為,張某將自有資金及股票賬戶委托給謝某管理,由謝某代為炒股,雙方之間成立了民間委托理財合同關系。張某與謝某在《協(xié)議書》中約定:謝某到達規(guī)定日期如無盈利,原數(shù)歸還張某的本金。該約定屬于保底條款,其實質是對投資人本應自負的風險再進行分配。因此,應認定為無效。
上述律師還提醒,投資者在中介指引下“制作”投資者存量證明,本質上屬于偽造證明文件,屬于違法行為。
4月起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或上調至不低于3%。
湖南省發(fā)布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fā)”試點實施方案,專項債自發(fā)自審逐步落地。
當前,我國金融業(yè)運行總體穩(wěn)健,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金融機構經營和監(jiān)管指標處于合理區(qū)間。
地方債務余額接近50萬億元,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
2025財政政策基調更加積極,體現(xiàn)在力度更大、節(jié)奏更快、方式更多、結構更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