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紙質報刊已進入黃昏,咖啡則風頭正勁。現在的人們很難想象,咖啡與報紙曾是一對最潮的搭檔。400年前,最時髦、最有權勢的人們,每天都要到咖啡館里看報紙。一本關于世界報紙歷史的新書《墨色事業(yè)》講述了那段故事。
買一杯坐一天
上海陸家嘴咖啡節(jié)的固定舉辦地陸家嘴中心綠地,有一座露天的小展廳,介紹了咖啡自古以來的重要變化。咖啡與茶、可可并稱世界三大飲料,古代非洲的埃塞俄比亞人發(fā)現了咖啡,中世紀阿拉伯人種植咖啡,隨后土耳其人發(fā)明了正宗的咖啡飲用方式。在地理大發(fā)現的時代,咖啡跟著航海家,抵達美洲和亞洲,各地不同的咖啡文化開始孕育。
一說世界上最早的咖啡館誕生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名字叫Kiva Han。土耳其歷史資料記載,公共場合提供咖啡可以追溯到1475年。
威尼斯則是歐洲首個進口咖啡豆的港口,1570年,咖啡豆從這里進入意大利。當時繁榮的大商港對咖啡有兩種態(tài)度,社會上認為咖啡是上流社會才配喝的珍品,教會則將其視為來自東方的邪惡力量。主教克雷芒八世愛上了咖啡,正式把它定為基督徒的飲品。咖啡在意大利快速普及,成為普通人常喝的東西。
1637年,牛津大學有人開始喝咖啡,一位來自希臘的大學生把咖啡帶到了校園,成為英國喝咖啡第一人。1652年,倫敦市中心商業(yè)區(qū)出現了英國第一家咖啡館。和現在人們討論咖啡館時相似,最初咖啡館就存在咖啡味道與店鋪氛圍之爭,“裝作在上班”和真正來聊天、打聽消息的人很多。
牛津的咖啡館價格便宜,1便士可以買1杯咖啡,學生可以在這里消磨一整天。據說牛津的咖啡館因此有“便士大學”之稱。英國早期咖啡館的顧客多為知識分子,咖啡館為人們自由討論、學習、交流提供了空間。
當時咖啡館里流言傳播快,“包打聽”特別多,因此很多早期的記者和撰稿人都整天泡在咖啡館?!赌聵I(yè)》一書記錄了17世紀咖啡館作為“報紙工作現場”的情況,當時現代新聞報紙還很年輕,到17世紀60年代,報紙的數量在歐洲開始顯著增加。
在蘇格蘭,咖啡館出現后,立即成為新型社交場所,“人們不僅能喝到咖啡,還能和紳士、技工、爵爺、惡棍打交道”??Х瑞^為有政治頭腦的人提供了見面機會,使這些人得以討論最新時事,分享小冊子、報紙、其他形式的消息和八卦。愛丁堡樞密院擔心這些秘密集會,關閉了咖啡館。三年后咖啡館重新開張,蘇格蘭議會要求咖啡館里的“所有公報和新聞信都應該經過審查”。
花巨款訂報紙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角克倫威爾1658年去世,之后這個國家持續(xù)動蕩數年,在這段時間里,咖啡館從牛津、倫敦快速擴展到全國各地。17世紀80年代,劍橋、布里斯托爾、格拉斯哥、鄧迪、阿伯丁等地都有了咖啡館。大約40年的時間,咖啡館帶著一大堆新聞報紙,遍布英國眾多城鎮(zhèn),帶去了新的生活方式。
《墨色事業(yè)》提到,英國旅行者們尤其是其中有藝術氣息的人,在文化、知識上有好奇心,在英國對各地的咖啡館展開了再創(chuàng)造。同一時期,法國大城市也開出了很多咖啡館,作為新型的準公共場所,為新聞的傳播、政治和哲學的討論提供了空間,同時也更務實地讓人們能喝咖啡、聊天、談生意。
歷史學家布萊恩·考恩(Brian Cowan)說:“沒有一家對得起它的名號的咖啡館會拒絕提供多份報紙供顧客選擇。”當時有名的咖啡館都要訂閱一大批報紙,供人們閱讀,不然開不下去,訂閱花銷甚至讓咖啡館感覺負擔很重。書中舉了一個例子,1683年,印刷商湯普森估算,一家咖啡館周需要花4~5先令買報紙,滿足顧客的需要,一年約要花掉13英鎊(相當于現在的1500英鎊,近14000元人民幣)。400年前的咖啡館老板對店內讀物的重視程度令現在的主理人們很難望其項背。
當年的老板們在咖啡館經營上也相當“卷”。1686年,巴黎最氣派的咖啡館普羅科皮奧·庫托提供香料和很多其他產品,服務員穿著異國風情的制服,整個店里從咖啡味道到氛圍都是原汁原味的土耳其風格。店里的報紙云集遠方的新聞和法國宮廷的軼事。
《墨色事業(yè)》一書指出,咖啡館的成熟為活躍的階層提供了社交中心,使新聞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咖啡館本身成了信息匯集點,這里不僅有閱讀、交談和寫作,還充斥著八卦、透風、買賣線報等口傳新聞,新聞則又以商品的身份,用來換取美食、飲料、地位和其他的好處。
報紙成了咖啡館的主力消費品之一,一位咖啡館店主在1728年抱怨,訂閱一份新報紙之后,只要有顧客覺得好,我們再想不訂就不行了,“一旦它進了咖啡館,想將它扔出去就很不容易”。很多顧客需要閱讀國際新聞,英國的咖啡館也要訂閱法國和其他低地國家的報紙。
博物學家、發(fā)明家羅伯特·胡克的日記記載,1672~1680年間,他去過倫敦的64家咖啡館,有時一天去一家咖啡館三次之多。康希爾街的加拉維咖啡館是胡克喜歡的地方之一,在這里他做了很多科學、繪畫、探險方面的工作,當然也消遣;除了與人討論,他經常閱讀印刷品、圖畫、書籍和報紙,一些書商抓住商機與咖啡館合作,把咖啡館變成發(fā)行網點。
當時,英國也有很多記者駐扎在咖啡館,現場打聽消息、寫稿并交換材料。這一點也許延續(xù)到了現在,各種寫作者、數字打工人都喜歡在咖啡館里工作。不同的是,這些人不再需要像400年前的人們那樣,主要靠交頭接耳來獲取新消息了。
《墨色事業(yè)》
[英]馬修·J.肖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萬鏡 2025年1月版
持續(xù)近兩年的咖啡價格戰(zhàn)并沒有阻擋瑞幸咖啡的步伐。
2025阿那亞戲劇節(jié)將于6月19日至6月29日舉行,它把很多有意思的非戲劇空間變成了戲劇表演空間
這部新喜劇的節(jié)奏極為緊湊,很多臺詞意味深長,看似荒誕的劇情直指網絡時代的社會現實。
因此減產而漲,因關稅事件而跌
在最新談及游戲《鳴潮》和《黑神話悟空》火遍海外時,庫克表示,很高興看到中國團隊不僅在國內取得成功,更能走向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