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近期,美國遭遇股債匯三殺。在美元資產吸引力隨著美國關稅政策信用崩塌而不斷下降的同時,全球市場同樣跟隨美國資產進入波動加劇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美東時間4月22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金融穩(wěn)定報告》(GFSR)。
在報告中,IMF稱,從2025年2月開始,美國的關稅措施和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引發(fā)了一輪政策不確定性。4月2日關稅措施更令經濟學家大幅調降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金融市場也對不斷變化的經濟格局迅速做出反應——股市高度波動、核心主權債券市場收益率波動、新興市場貨幣貶值、企業(yè)債相對國債利差擴大。這種金融市場波動性的飆升,可以被視為市場對經濟和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的追加計價?;谏鲜霰尘?,IMF認為,在全球金融形勢趨緊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推動下,全球金融穩(wěn)定風險顯著增加。
IMF的風險增長(Growth-at-Risk, GaR)模型中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金融穩(wěn)定風險上升。
(圖源:IMF 4月GFSR)
此外,IMF稱其對金融穩(wěn)定風險上升的評估也基于三個關鍵前瞻性脆弱性。首先,盡管最近市場動蕩,但一些關鍵的股票和企業(yè)債估值仍然很高。與此同時,經濟政策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預示著市場將面臨進一步沖擊,資產價格恐將進一步調整,以及金融狀況可能收緊。
其次,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會在動蕩的市場中面臨壓力,尤其是高杠桿機構。比如,隨著對沖基金和資產管理行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這些非銀金融機構的總杠桿水平在不斷增長,他們與銀行業(yè)的關系同樣變得更密切,這引發(fā)了市場對管理不善的非銀金融機構的擔憂。當他們面臨追加保證金和其他流動性需求時,他們將不得不被迫去杠桿。隨之而來的拋售和去杠桿化螺旋可能會加劇市場動蕩,對更廣泛的金融體系產生影響。
第三,主權債券市場可能會出現(xiàn)進一步動蕩,特別對于那些政府債務水平較高的經濟體來說。新興市場經濟體正面臨十年來最高的實際融資成本,但接下來仍可能不得不以更高利率發(fā)行更多債務,以此來改善新關稅的經濟影響,并為本國財政支出提供資金。同時,在債券市場運作面臨更大挑戰(zhàn)之際,主要發(fā)達經濟體也可能發(fā)行更多債券,為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提供資金。投資者對政府債券可持續(xù)性和金融部門其他脆弱性的擔憂,可能會以相互強化的方式,令事態(tài)不斷惡化。
進一步資產價格調整風險
在IMF看來,近期市場動蕩的背景可以概括為,緊繃的市場估值遭遇貿易政策沖擊。
自2024年10月GFSR發(fā)布以來,IMF稱,投資者開始擔心他們長期信心十足的一些資產估值已然過高。正因如此,當美國2月開始推出關稅后,美股開始大幅下跌,而過去五年,美國股票長期跑贏全球其他股市;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也進一步放大了這一情況。此后,4月2日,美國對幾乎所有貿易伙伴征收關稅,引發(fā)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滯脹,以及其他國家經濟面臨衰退的擔憂,美股拋售急劇加速,并波及全球。不止美股,4月2日對等關稅措施宣布后,10年期美國國債在經歷了短期的上漲后,就錄得連續(xù)多日拋售,收益率強勁上漲。IMF認為,這可歸因于投資者在非常動蕩的市場環(huán)境、美元波動以及美債利差交易平倉期間,更傾向于現(xiàn)金和其他短期資產而非長期債券。此后,隨著美債拋售壓力增加,對沖基金等非銀金融中介機構也達到了極限,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惡化,從而對收益率施加了進一步的上行壓力。相比之下,2年期美債收益率在此期間一直在下降,反映出投資者對主要央行進一步降息的預期。但IMF指出,對美聯(lián)儲來說,情況更為復雜,因為近幾個月來,短期、中期的通脹預期均出現(xiàn)顯著上升,令美聯(lián)儲在降低通脹壓力和支撐放緩的經濟之間,陷入兩難。
IMF警告稱,全球資產后續(xù)仍面臨價格進一步調整的風險。“盡管最近美國股市出現(xiàn)拋售,但美股12個月遠期市盈率(P/E)目前仍處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高位區(qū),股價增幅也繼續(xù)超過12個月遠期收益增長的幅度。”報告寫道,“目前美股的估值水平要求上市企業(yè)的中期盈利持續(xù)強勁增長,但在經濟和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這是一項越來越困難的任務。也就是說,美股估值仍然很高,后續(xù)可能進一步調整。”IMF補充稱,該機構模型下全球企業(yè)的隱含長期收益增長率,都開始下降。美國企業(yè)的隱含長期收益增長率仍明顯高于其他發(fā)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企業(yè)。
對沖基金高杠桿恐加劇損失和波動
此外,IMF在此次GFSR中,還警示了對沖基金杠桿率的提高,可能會加劇市場動蕩期間損失的風險。
報告指出,因為投資者被對沖基金的投資回報所吸引,這類非銀金融中介機構管理的資產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番。盡管并非所有對沖基金都采用高杠桿,但對沖基金的名義總風險敞口在許多主要策略中不斷增加,名義總風險與資產的平均比率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番多。這種高杠桿情況,在采用宏觀策略和相對價值固定收益策略的對沖基金中尤為顯著,分別達到其資產價值的40倍和25倍。采取多策略的對沖基金是增長最快、規(guī)模最大的對沖基金類型之一,這類對沖基金的杠桿率也顯著增加,名義總風險敞口超過其資產價值15倍。如此以來,采用上述三種策略的對沖基金,在利率市場/債券市場中都存在重大的風險敞口。
(圖源:IMF 4月GFSR)
對沖基金通常通過使用衍生品和回購協(xié)議來加杠桿。IMF稱,在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全球對沖基金樣本中,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利率衍生品幾乎占衍生品和回購協(xié)議名義總敞口的一半。而這些對沖基金對利率衍生品的重大敞口,部分反映在他們對美國國債利差交易的積極參與中。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上述全球對沖基金樣本持有1.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此外還持有1.3萬億美元規(guī)模的做空美債類衍生品。
如此一來,IMF認為,在市場動蕩期間,這些高杠桿的對沖基金就會加劇機構投資損失,并令市場越發(fā)動蕩。比如,國債市場波動性的突然增加,可能會導致更高的保證金要求,而回購利率的上升可能會使交易無利可圖。這兩種情況,或僅僅其中一種,都可能引發(fā)交易的無序解除。比如,4月2日所謂“對等關稅”宣布后,美債市場遭遇拋售和波動,使得美債現(xiàn)貨、期貨利差急劇收窄,高杠桿對沖基金隨即平倉了相關交易,進一步推升美債收益率。還比如,2020年3月疫情爆發(fā)之初,美國國債也遭遇拋售,收益率飆升。這背后同樣是,在投資者贖回、回購利率飆升和追加保證金要求上升的情況下,開放式基金和對沖基金被迫拋售美債,兩者又相互作用,進一步加劇拋售和動蕩。
IMF補充稱,市場預期美國財政赤字將持續(xù)穩(wěn)定在其GDP的6.5%~7%,因此需要在未來幾年通過繼續(xù)大量發(fā)行美債來融資。此外,盡管美國國債的凈發(fā)行量暫時受到限制,但對很大一部分到期債務(40%集中在2025年第一季度)進行再融資的需求,可能需要美國在今年稍晚再度大幅增加美債供應,特別是增加短債的供應。而不斷上升的發(fā)債成本和龐大的非自由支配融資需求,可能會限制或推遲美國的財政整頓,這也會進一步加劇美債收益率的上行壓力。
中方表示,對當前一個成員通過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破壞WTO基礎、違反WTO規(guī)則和擾亂全球經濟秩序的情況表示關切。
長期而言,美國關稅政策無法根治其“雙赤字”問題。
IMF多時來首次強調,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已然冷卻的背景下,各國國內失衡和政策差異,導致全球失衡,也給全球經濟前景醞釀了一些潛在脆弱性。
基于美元疲軟,以及新興市場央行將有更多空間降低政策利率的前景,我們更傾向于新興市場本幣債券,而非新興市場美元債券。
探索新的貿易模式和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