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大家好,我是第一財經總編輯楊宇東。很高興又和大家在一財號年度思想者年會上相見,并隆重推出一財號的年度人物。
2020年9月22號 ,第一財經開啟了內容平臺"一財號" ,千V項目也孕育而生。
2023年,第一財經"千V項目"提前實現(xiàn)大V數(shù)量超1000的指標,可謂實至名歸。
同時,大V層次依舊保持了高水準,他們的觀點每天以文字、中視頻、短視頻、直播、活動等多種方式呈現(xiàn),這三年創(chuàng)新出多種內容形態(tài):
一財號《V榜》捕捉財經世界最強音;《大V有話說》金句轉瞬即逝, 熱點視頻捕捉;《Vlubhouse》 沒有"高冷范兒"的專家, 只有近距離交流;《思想接力》思想夢幻聯(lián)動源源不斷;《千V計劃》打造天花板級別的財經"大V天團"。
大V一財號三年來發(fā)布上萬篇獨家觀點,其中不乏數(shù)十億流量的爆款文章,多次登上熱搜,上百條視頻破百萬播放。一財號用多種形式與大V互動,《大V流水席》直播近60場,直播觀看人次500萬;《Vlubhouse大V空降》活動舉行14場,覆蓋粉絲近萬人;每年舉辦的《年度財經思想者》單場直播有近50萬人次觀看,相關話題的全網傳播流量1500萬;共沉淀150萬粉絲群體。一財號的系列內容策劃也獲得了上海新聞獎、長三角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優(yōu)秀成長項目獎等多項榮譽。
在此要深深感謝這些專業(yè)的意見領袖們,也要深深感謝一財號上百萬的粉絲群體,沒有你們的認可和積極投入,我們的一財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回首2023年,世界依然動蕩不止,梳理一財號全面的精彩表現(xiàn),我們相信它沒有辜負粉絲們的期待。
2023年9月阮加發(fā)表文章談"房地產的結構性短缺與結構性過剩并存"問題,引起廣泛共鳴,登上熱搜第一,被40多家媒體轉載,閱讀量超1.5億。周道洪的《地方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六大攻略》,李迅雷的《中國人口往何處去?》都收獲了巨大的點擊量;再如趙建的《誰在坐食供應鏈變局的紅利?》則被外媒引用和廣泛討論。
這些文章緊扣經濟熱點難點問題,但是不夸張,不迎合,講專業(yè),講理性。
這也體現(xiàn)了第一財經一貫的"專業(yè)、責任、科學、良知"理念。一財號已經從一棵樹苗長成了小樹,我想這個理念和價值觀一定會幫助這棵小樹在大地上把根越扎越深,最終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展望未來,我也期待一財號的意見領袖們能夠繼續(xù)認同這種價值觀,為我們提供更多精彩的,獨到的,引人深思的觀點和價值。我們希望和意見領袖、讀者們共建這么一個平臺。
尤其在當下極度復雜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之下,各方都在苦尋答案的時候,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實事求是講真話,更顯可貴。
就在一個月多之前,我們看到了OPEN AI公司的宮斗大劇,也看到了SPACE X星艦發(fā)射,再到此前不久的巴以沖突,以及仍在膠著之中的俄烏戰(zhàn)爭。一方面是科技的極速進化,一方面還是無解的世仇和血腥戰(zhàn)爭,幾乎在同臺上演,讓我們目不暇接的同時,也陷入了一種巨大的困惑和無助之中。
疫情沖擊后的經濟復蘇,又和地緣政治、去全球化、國內產業(yè)結構和動能大轉換密切交織在一起。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huán)存在堵點等等困難和挑戰(zhàn),都迫切需要各方的智慧和決心。尤其是需要建立在高水平認知框架基礎上,體系化的真知灼見。我希望未來的一財號不只是能夠提供實操性的建議,更能幫助包括企業(yè)家、投資人在內的各方面的決策者們,構建這種認知框架,正所謂高屋建瓴,才能下兵于諸侯。
同時,我們也關注更宏大的未來,"加速主義"也好,"超級對齊"也好,"火星殖民"也好,都向我們提出了人類社會不容回避的重大課題。這些詞匯背后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個巨大的命題和思想體系,未來的一財號也將不斷地拓展自己的邊界,經濟問題無法脫離政治、法律、科技、倫理等問題而獨立存在,我們將邀約更多具備獨立認知體系的跨界意見領袖,一起在一財號這個專業(yè)平臺上為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百姓的個體福祉,為人類的整體未來,討論"真問題",提供"真價值"。
謝謝,現(xiàn)在把時間交給我真實的肉身。
非常感謝我的數(shù)字替身代我完成了今天的開場演講。
為了保住我的飯碗,我還是決定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自己來完成。
今年AI毫無疑問是最讓人興奮的領域,但當AI越來越多替代人類工作的時候,我們還能保住或者說堅守的是什么?我想,就是我們人類的思想。這也是第一財經推出一財號的初衷——繁榮財經思想。
讓思想自由飛翔,我在一財號等你。
此為第一財經一財號2023"年度財經思想者"盛典上思想者揭曉人演說原稿。
中國消費現(xiàn)狀呈現(xiàn)出高儲蓄率與低消費率的矛盾,主要由經濟模式、社會文化和政策層面的雙重作用導致,未來需要通過收入分配調整、社會保障強化、消費結構優(yōu)化和消費新生態(tài)構建來激發(fā)消費潛力。
全球經濟處于溫和滯脹格局,面臨地緣政治沖突、中美博弈和逆全球化浪潮的挑戰(zhàn),中國經濟內部需求不足,風險猶在,但通過一攬子擴張性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