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北大牌匾錄取通知書”“南開錄取通知書送兩粒蓮花種子”“中央美院錄取通知書有416頁”……近兩個月,不斷有高校錄取通知書沖上熱搜。
10年前,如果你是一名即將步入大學的學生,收到的EMS快遞里主要還是一些薄薄紙張,包含錄取通知書、銀行卡、助學貸款材料和其他入學指南。5年前,快遞信封開始變得厚了起來,除了基本材料或許還有相贈的書簽、明信片;而如果在這兩年,錄取學生大概率還會收到學校精心準備的“禮包”。
對于大學來說,精心準備的入學“禮包”已經(jīng)不僅是給新生的禮物,還是一個向公眾傳播學校理念的窗口。
從一疊紙到一份禮包
“沒想到拆開以后東西這么多,原來以為就是一張紙。”這是剛考入同濟大學設計學院的俞心舟,在一周多前收到錄取通知書禮包時,最直接的感受。與俞心舟相似,在社交網(wǎng)絡相關討論中,不少大學新生對收到的通知書表示驚喜。
通知書的變化,直觀表現(xiàn)在內容的愈發(fā)充實上。從單純作為證明材料的一張紙到豐富的禮包,新添的除了入學資料外,還有高校的特色周邊。俞心舟收到的禮包中,就隨附了同濟的老?;毡滟N。
變化也明顯發(fā)生在形式上。今年,南京大學把通知書做成了一個禮盒,內部主體為三層,相繼打開,能看到豐富的內容,從 “好事近”國潮插畫,到由甘蔗渣紙包裝的云南特產(chǎn)金邊玫瑰,再到南大人扶貧助學的相關內容等等。
禮盒是高校在設計時較為青睞的形式,除此之外,近兩年一些通知書里還加入了立體校門、VR、有聲等元素。
通知書的設計大多由學校招生辦負責,并有設計、宣傳方面的人力一同參與。一份獨特的通知書,從開始籌備到拿到實物,長的會耗時近一年,短也需幾個月。
同濟大學2020年本科生錄取通知書設計者王驊告訴《第一財經(jīng)》YiMagazine,今年以“乘風破浪”為主題的通知書,中間有三四次來來回回的修改。最終成型的版本,設計工藝達60多道。
蘇州大學招生就業(yè)處副處長靳葛說,今年蘇州大學推出的120周年校慶紀念版通知書,其實是最初的3種設計方案中工藝最復雜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通知書立體窗花紙雕工藝背后,是藝術學院十幾位師生長達半年的投入。
“感覺真的是一個極限挑戰(zhàn)。” 南京大學本科招辦主任助理、2020本科生通知書設計者王來兵同樣提到了創(chuàng)作過程的復雜,“其實將今年的通知書策劃落地,還是挺不容易的。因為這相當于是個比較復雜的國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我去物色合適的代工廠家,尋找相關的創(chuàng)作者,去做我們的滇西扶貧干部采訪,去了解甘蔗渣造紙的工藝,金邊玫瑰的包裝,思考如何增強儀式感,不斷調試結構材質工藝等等。而且同時段我們還在拍攝制作《向南2》招生微電影,所以統(tǒng)籌的事情非常多,可以說是在與時間賽跑”。
王來兵在2015年就讀研究生階段就參與了錄取通知書的設計。他說,自己近些年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通知書做得與眾不同,不僅是形式和感官體驗的創(chuàng)新,還要有更多內涵的突破。
通知書要突破,設計是中心。從前的設計大多呈現(xiàn)學校代表性事物,近幾年,大學逐漸重視更完整的概念和校園精神的表達。
不久前,因為“416頁的空白書”創(chuàng)意登上微博熱搜的中央美術學院通知書,便是設計者基于美院學生專業(yè)的特殊性想到的概念。速寫本對美院所有學生來說,都是不可少的工具,“空白書”就可以成為速寫本。這本畫冊被設計用來陪伴學生4年,每周兩頁,學生的視覺筆記,創(chuàng)作記錄,或是靈光一閃時的設計概念,都可以放入其中。“這不是簡單的錄取告知、學校歷史宣講和說教,更是一份禮物,有鼓勵自由創(chuàng)造和獨立思考的東西在里頭。”中央美術學院講師、本科生錄取通知書設計者之一劉治治分享創(chuàng)作理念道。
“你愛這個學校,恨這個學校,你興奮了,抑郁了,都可以往里面寫??梢允撬矫艿?,也可能是公開的,也可以每天寫一些。”他說,說不定四年后,這批新生畢業(yè)時,還可以給大家的本子辦個展。
除了時間精力的投入,內容和形式愈發(fā)豐富的通知書,也不免帶來成本的上升。有受訪者透露,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單份成本超過50元的高校通知書了。部分網(wǎng)友也提出質疑,通知書是否夸張而不務實,把功夫花在了不必要處。
“加入了無效的東西才是浪費”,劉治治透露,空白畫冊是幾個設計方案中成本最低的,而本子本身也有實用性。“通知書是莊重而有儀式感的一個過程,但同時也是環(huán)保而質樸的東西。”王驊提到,同濟的通知書制作中,80%的材料來自再生或使用可再生資源。
招生宣傳新陣地
談及高校越發(fā)重視通知書設計的原因,王來兵認為,一方面是出于高校立德樹人的使命延伸,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在招生宣傳上的競爭壓力。
王來兵告訴《第一財經(jīng)》YiMagazine,高校會把學校思想內涵融入通知書,讓其間接成為新生入學第一課。而隨著社交網(wǎng)絡的發(fā)展,錄取通知書的受眾范圍擴大,不僅給到新生,還更多抵達了公眾。也因此,部分學校在設計時,會尤為重視和社會現(xiàn)實的鏈接。例如南京大學今年就在通知書里融入了南大的扶貧助學行動,為云南貧困縣鮮花帶貨。同濟“乘風破浪”的通知書主題,則是基于2020年的特殊背景,寄托“同舟共濟的決心和信念”。
不少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設計,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較大差別。在高校宣傳本科錄取通知書的微博評論中,也有人提出“為什么本科通知書設計的更好看”的疑問。在王驊看來,本質沒有高下之分,本科是人生的里程碑,高校借通知書表達大學對新生的特殊意義,也是對本科生作為立校之本的重視。
從招生角度看,對通知書的重視,是近年高校更重視招生、競爭也更激烈的縮影。“高校間招生宣傳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市場化,招生辦也是一所大學中最接近市場的部門之一”。王來兵說。
這并非新話題,一直以來,招生都是大學的重要工作。對高等教育增長的關注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也給了招生更高要求。
起初,高校大多以宣講會、紙質材料,作為招生工作的主要內容。轉變發(fā)生在2006年左右。公開資料顯示,這一年,暨南大學等5所學校發(fā)布了招生主題的宣傳片。此后,一些重點大學的招生宣傳片開始廣泛傳播。逐漸地,宣傳片成為高校招生宣傳的重要陣地。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形象片亮相紐約納斯達克大屏,成為第一個在時代廣場做廣告宣傳的中國高校。
而錄取通知書成為新陣地,在10年前便有跡可循。2010年前后,部分高校已經(jīng)開始在通知書上做改變,加入手繪、手寫等小創(chuàng)意。不過,彼時的變化大多停留在平面設計上,形式的較大創(chuàng)新,大概還要等到6年后。
2016年,深圳大學在國內首創(chuàng)了盒裝的錄取通知書,受到廣泛關注。此后,各類通知書不斷涌現(xiàn),從形式到內容都在突破。錄取通知書,也自然成為了大眾和媒體在招生季關注的新重點。
招生最直接的目標,是吸引學生報考。王來兵解釋,有創(chuàng)意的通知書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傳遞學校文化內涵,是很好的宣傳、教育方式。在微博、B站等平臺,也能看到不少新生曬通知書,制作分享開箱視頻。微博相關話題下,“××大學等我”是常見的評論。
陣地的變化,某種程度上也暗示著高校姿態(tài)的轉變。王來兵解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眾希望更加主動地把握更多信息,擁有更加充分和透明的選擇權,競爭也激勵著高校從過去的“高冷”形象走向了用多元新興的渠道方式來展示自身。
校園品牌形象一環(huán)
越發(fā)受到關注的錄取通知書,正逐漸成為大學的又一名片。劉治治連續(xù)兩年負責了央美錄取通知書的設計,在他看來,這里的設計是“一個敘事性的東西”,每年都在敘述學校和新生間的關系。
2019年,劉治治以“信”為通知書的設計概念,6個不同顏色的信封藏著不同內容,第6封由家長寫給孩子,信件學校保存,等到學生畢業(yè)時候再去開封。在去年新生入學幾個月后,他收到了意外的反饋。一個造型學院的學生在院里的創(chuàng)作匯報展上,又把通知書畫進了自己的作品里。
央美今年也在通知書的具體設計上下不少功夫。劉治治介紹,通知書上的花紋都不是簡單的裝飾線,是源自每個院系的大專業(yè)的獨有圖標,對這些圖標簡化、重組,才變成本子上的圖形。
幾所學校都表示自己通知書從形式到內涵的延展,每處細節(jié)都有寓意。這種故事敘述的策略在廣告營銷中并不少見。“錄取通知書其實是大學品牌建設和宣傳的載體”,王驊說。大學品牌的概念,一般由教育理念、科研成果、校園文化等來構建,是公眾對大學的總體印象。高校競爭中,校園品牌塑造是重要一環(huán)。
從傳統(tǒng)的校徽、校訓,或是獨特的校園標識,到現(xiàn)在的宿舍、食堂、貓等話題,包括如今的錄取通知書,都是大學品牌塑造的一部分。武大的櫻花、清華的二校門、復旦的光華樓……大多時候,高校還會有意識地創(chuàng)作獨特的形象識別系統(tǒng),讓人一看就能聯(lián)想到對應學校。
高校書寫品牌形象的方式,一直因時而變?,F(xiàn)在,不少大學都重視微博、微信公眾號、B站、抖音等平臺的運營。同樣的,作為形象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招生宣傳自然也在變化。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招生宣傳更是偏向云端。
靳葛介紹,疫情期間,蘇州大學開設了“蘇大云講堂”,從3月到集中招生宣傳的7月,在線直播課程達70余場,也在公眾號等各類新媒體平臺上線了許多短視頻。“以往都是依托于一些主流的官方平臺去開展線上招生宣傳,現(xiàn)在學??梢酝ㄟ^自己的在線課堂賬號直播出去,通過自己的微信平臺向學生廣泛發(fā)布,完全依托自己的力量去開展豐富多彩和個性化的宣傳。”
不過,與一般市場品牌不同,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品牌建設本就有特殊之處。沖上熱搜的錄取通知書對校園形象有正向加成,但反過來通知書的走紅并非全靠設計。在新生俞心舟看來,錄取通知書更多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受大眾關注的很多學校本身就很厲害。
作為重要的文化主體,大學在品牌建設時,會更重視精神文化內涵的傳遞。“好學校并非必須有不平凡的通知書,但往往是越好的學校,越希望把通知書做得精致有趣”,劉治治這樣理解二者的關系——越好的學校,越有可輸出的文化力量,也會更重視新生。
大學似乎本身就更會講故事,也更有故事可講。堅持14年手寫錄取通知書,也因此受到廣泛認可的陜西師范大學便是其中代表。14年前,現(xiàn)任陜西師范大學副校長黨懷興提出毛筆書寫通知書的創(chuàng)意,沿用至今。今年,新生約4500份的通知書,都由10余位退休老教授和校友以毛筆書寫。
“大學不僅有大樓,還在于有大師,更在于大師們的故事,”黨懷興回憶:“寫了四五年以后,曾經(jīng)有同志也建議說太麻煩,還是打印算了,當時我說我們還是堅持用毛筆書寫。堅持下來以后,大概在2013年左右媒體關注,才引起這樣的反響。之所以堅持,和學校是師范大學有關,寫好漢字是師范生的基本功,也與學校重視書寫教育的傳統(tǒng)有關。”陜師大校內有書畫藝術博物館、師大碑林等書法教育場所,園里也多處可見師生書法作品。這幾年,從大學,到中學、小學,一些學校也先后選擇了手寫通知書的方式,漸漸受到關注。
錄取通知書的花式創(chuàng)新會持續(xù)多久?大學招生宣傳的陣地還會轉移到哪里?或許在明后年,就會有新的答案。但不論是一頁紙,或是一份禮包的通知書,對每個邁入大學的青年學生而言,都是獨特的印跡。那么,你還留有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嗎?
部分高校本科錄取通知書特色內容:
*通知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同濟大學:通知書、同濟大學老校標冰箱貼、 一本從200周的在校時間開始倒數(shù)的“時光計”、自拍相框上附有二維碼(掃描后有機會獲得限量版新生禮:傘、杯子、高考倒計時手賬)等;
南京大學:通知書、“好事近”國潮插畫、云南景色明信片、“虎虎生威”徽章、由甘蔗渣造紙包裝的云南特產(chǎn)金邊玫瑰、通知書帶貨折頁、“南大人在行動”冊子、“一束光”儀式、“寫給未來的自己”刮刮卡等;
陜西師范大學:通知書、《與中學生談經(jīng)典》、“師寶”書簽、入學須知、手繪校園地圖等;
蘇州大學:通知書、120周年校慶專屬信封、新生報到手冊、學校建筑主題書簽等;
中央美術學院:通知書、416頁空白書、入學手冊等;
北京大學:“匾額”通知書、新生行李簽、《初入燕園》等;
南開大學:通知書、蓮花種子、入學須知、校長致信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知書、“北航定制”版EMS郵寄包、致北航2020新生的一封信、火星車征名邀請函等;
清華大學:通知書、校長贈書《鄉(xiāng)土中國》以及致信、入學須知、清華大學圖書館定制讀書卡等;
四川大學:通知書、通識教育核心指南、入學須知、明信片;
中國科學院大學:通知書、黑膠光盤《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入學須知、校長致信、《中國共產(chǎn)黨的九十年》等;
上海大學:通知書、上海大學地標性建筑明信片、上海大學校史圖書、U盤(內有今年上海大學校園開放日的直播視頻、上海大學招生宣傳片、2020年本科新生報到信息、征兵宣傳冊和校歌)、創(chuàng)新集結令、?;彰ず械?;
寧夏大學:通知書、入學須知、易班App操作使用說明等;
西北工業(yè)大學:通知書、新生報到指南、“西工大夢幻之旅”折頁、校歷、西北工業(yè)大學校友會及教育基金會致2020級新生的一封信、西北工業(yè)大學“愛心直通車”助學金申請表、西北工業(yè)大學官方微信折頁等;
華東師范大學:通知書、新生報到須知、行李標簽、師范生公費教育協(xié)議書(公費師范專業(yè)新生)、限定版氈布包(內含校長寄語和推薦書單、櫻花水晶皂、校園地圖、限定款便利貼)等。
*以上內容由公開資料收集整理,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目前,各方都在觀望,韓國政府最新表態(tài)后,醫(yī)學界如何應對。
業(yè)內預計會有更多類似機構收購存量商品房。
高等教育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科技成果的“富礦”。
據(jù)福耀科技大學網(wǎng)站介紹,福耀科技大學是由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發(fā)起,河仁慈善基金會首期捐資100億創(chuàng)辦的民辦公助、非營利、公益性大學。
教育部官宣:擬同意設置福建福耀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