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商業(yè)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全球變暖是一場騙局?為何資本和政治權(quán)力可以按需站隊?

          第一財經(jīng) 2023-05-24 14:29:46

          作者:江曉原    責編:沈晴

          “全球變暖”理論之所以形成這種曠日持久的爭議局面,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這個理論自身固有的缺陷,提供了巨大的爭議空間,也提供了資本和政治權(quán)力介入的空間。

          科學外史II(17)


          現(xiàn)今世界上各種科學理論中,最純潔、最客觀的,莫過于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理論,它不像進化論那樣面臨宗教方面的持久爭議,也不像“全球變暖”理論那樣被嚴重政治化,比如在美國,民主黨喜歡“全球變暖”理論,共和黨則說“全球變暖”是一個騙局。

          萬有引力理論提出至今數(shù)百年,為什么從來沒有類似的爭議?就因為它精密而有實證、可重復檢驗,截至目前還沒有出現(xiàn)任何爭議空間。梵蒂岡的羅馬教廷可以對日心說、進化論有異議,但對萬有引力從無異議;共和黨、民主黨哪怕黨爭再劇烈,也不會在萬有引力理論上起爭議。但“全球變暖”理論,就完全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浮冰上艱難覓食的北極熊很可憐,可是,它所暗示的“全球變暖”危機是真實的嗎?

          “全球變暖”理論爭議鳥瞰

          如今從國內(nèi)各種媒體來看,“全球變暖”理論基本上是被作為一個事實來認定的。在此基礎上,該理論的一系列論斷都被視為“科學結(jié)論”,成為一般公眾耳熟能詳?shù)恼f法,比如“全球變暖”是工業(yè)碳排放造成的、“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導致大量物種滅絕……

          這種局面,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對國外信息的“選擇性輸入”造成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科學爭議的“選擇性輸入”,是發(fā)展中國家常見的現(xiàn)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發(fā)展中國家往往比發(fā)達國家更急于發(fā)展科學,所以總是在科學爭議中選擇輸入“正面”意見。例如在要不要尋找外星文明的爭議中,我們總是選擇輸入支持尋找外星文明的主張,久而久之,公眾就認為尋找外星文明是科學的、高大上的、天經(jīng)地義的活動,而反對尋找外星文明的各種主張和理由就少有人知了。

          關于“全球變暖”理論,國外同樣有著巨大爭議,而且比要不要尋找外星文明的爭議更為劇烈,但反對這一理論的觀點或論著,通常很少被國內(nèi)媒體報道和引進。

          簡單來說,圍繞著“全球變暖”,有兩大陣營。

          一個是我們已經(jīng)熟悉的認為“全球變暖”為真的陣營,他們在下面三個問題上都采納“是”的答案,即認為:1、全球確實是在變暖。2、全球變暖是工業(yè)碳排放造成的。3、全球變暖會引發(fā)環(huán)境災難。這種立場對迫切希望完成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其實并不有利。這個陣營得到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等機構(gòu)和人物的支持,陣營的“金主”以“新能源”產(chǎn)業(yè)資本為主。

          另一陣營則認為“全球變暖”并非事實,甚至可能是一個騙局。他們對這三個問題都表示質(zhì)疑:1、全球真的在變暖嗎?2、全球變暖是工業(yè)碳排放造成的嗎?3、全球變暖會引發(fā)環(huán)境災難嗎?并且答案都傾向于“否”。這個陣營得到一部分著名氣候科學家(比如因發(fā)現(xiàn)“1500年全球氣候變化周期”而獲1996年泰勒環(huán)境成就獎的哥本哈根大學教授丹斯加德)、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等學界和政治人物的支持,陣營的“金主”以煤炭、石油等傳統(tǒng)能源產(chǎn)業(yè)的資本為主。

          《全球變暖否定者》討論了當今世界最知名科學家針對全球變暖問題的不同觀點。

          我們真的能知道一千年前的地球氣溫嗎?

          “全球變暖”理論之所以形成這種曠日持久的爭議局面,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這個理論自身固有的缺陷,提供了巨大的爭議空間,也提供了資本和政治權(quán)力介入的空間。

          要討論地球是不是在變暖,當然首先要獲得歷史上地球的溫度數(shù)據(jù)。但是現(xiàn)代的專業(yè)氣候溫度記錄,最早也只能追溯到19世紀中葉,而要論證“全球變暖”理論,動輒要以千年的時間尺度來說事,這樣才能證明地球溫度在最近數(shù)十年里急劇上升。1850年之前的地球溫度,我們從何得知?

          既然沒有數(shù)據(jù)記錄,就只能進行間接推測。推測古代地球溫度有如下各種途徑:歷史文獻記錄(非專業(yè)的)、樹木年輪、湖泊沉積物、珊瑚沉積、深海巖芯、孢粉、古土壤、沉積巖等等,相對來說比較可靠的途徑是冰芯。

          對于古氣候研究來說,冰芯是現(xiàn)代人能夠使用的重要手段。從理論上說,所有在大氣中循環(huán)的物質(zhì),都會隨著大氣環(huán)流而到達冰川上空,并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終形成冰芯記錄。冰芯中載有大量歷史信息,比如測定冰芯中各冰層的氧-16和氧-18的比值變化可以確定冰層年代,測定冰芯中氫、氧同位素的比值可以度量當時的氣溫,冰芯氣泡中的氣體成分和含量可以揭示大氣成分的演化,分析冰芯中的微粒含量和各種化學成分可以獲得不同時期的大氣氣溶膠、沙漠演化、植被變化、生物活動、火山活動、大氣環(huán)流強度等多種信息。

          盡管比起上述其它各種間接推測地球歷史氣溫的途徑,冰芯信息量大、保真性好、分辨率高、記錄序列可長達數(shù)十萬年。但是,冰芯能夠提供的歷史信息,絕大部分依然是間接的、不精確的,分析處理起來仍有巨大的爭議空間。

          至于其它各種途徑就更不可靠了。例如通常被視為僅次于冰芯的樹木年輪,用來推測地球溫度就有更大的爭議空間。首先選擇不同的樹木就可以得出大相徑庭的結(jié)論,例如米歇爾·曼恩那條著名的描述過去一千年地球氣溫情況的“曲棍球桿曲線”(Nature,1998,392,779~787),曾是支持“全球變暖”理論的重要論據(jù),后來被揭露“數(shù)據(jù)造假”,就是因為曼恩選擇北美西海岸山區(qū)的狐尾松年輪來描述歷史上的氣候溫度,并賦予它在統(tǒng)計學上站不住腳的權(quán)重,使得構(gòu)造出來的地球歷史氣溫曲線符合自己的需要。

          我們是在某個恒定的氣溫變化周期中嗎?

          由于缺乏1850年以前地球溫度的確切記錄,我們只能借助于冰芯、樹木年輪等途徑間接推測,因此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全球變暖”理論,其實都無法建立在一個理想的堅實基礎之上。但間接途徑總比沒有途徑好,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冰芯中的歷史信息能夠支持“全球變暖”理論嗎?

          丹斯加德和奧斯切格1984年發(fā)表了《格陵蘭島深層冰芯揭示的北大西洋氣候振蕩變化》,這被認為是利用冰芯研究歷史氣候變化的重要文獻。他們認為百萬年以來,存在著一個主宰著地球氣候變化的“1500年周期”,使地球氣候處于幾乎恒定的周期波動中。

          通俗的理解就是:地球溫度有自身的變化周期,在這種周期面前,人類的工業(yè)碳排放所起的作用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例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并不能說明地球近年來的溫度變化,1940年后工業(yè)碳排放激增,但地球溫度卻在下降。事實上,直到1975年,主導當時氣候變化研究的主題還是“全球變冷”。

          此外“全球變暖”理論的許多論點也都面臨爭議。比如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被視為“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但反對派認為這兩件事的因果關系被顛倒了——實際上是氣溫升高導致了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又如“全球變暖”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也是公眾耳熟能詳?shù)恼f法,但實際上一些研究結(jié)論經(jīng)常被媒體任意夸大,比如某研究報告預測公元2100年地球海平面上升1.1米的概率是1%(實際上就是幾乎不可能),報紙上的報道卻變成“海平面可能上升1.1米”。

          所以,近年的全球變暖,很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正處于地球固有的某個溫度波動周期的變暖階段而已。實際上,要肯定“全球變暖”或否定“全球變暖”,雙方都沒有足夠的確切依據(jù)。因此各國只能自己選擇信還是不信——只要在事實上對自己有利,信哪個都沒錯。

          舉報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