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市場顯現積極變化
市場回顧
指數重回整數關口之上,成交有所回暖。本周中央財政決定增發(fā)1萬億元特別國債,匯金公司宣布在二級市場增持指數ETF,A股三季報密集披露后不確定性有所降低,疊加近期中美高層互動增多,內外部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本周A股先抑后揚,在經歷周一的回調后連續(xù)四個交易日反彈,上證指數本周上漲1.2%并重回3000點整數關口之上。成交方面,市場交投情緒有所回暖,日均成交額較前期回升至8400億元左右,北向資金凈流出態(tài)勢邊際趨緩,周度小幅凈流出4.5億元。風格方面,偏大盤藍籌的滬深300上漲1.5%,偏成長風格的創(chuàng)業(yè)板指上漲1.7%,科創(chuàng)50指數基本保持平穩(wěn)。行業(yè)層面,行業(yè)迎來普漲,農林牧漁、汽車領漲市場;醫(y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消費板塊也有不錯表現;通信、煤炭、銀行等表現不佳。
市場展望
市場顯現積極變化,預期有望逐步改善。前期市場表現較為低迷,外部主要國家貨幣緊縮和全球地緣風險抬升對投資者風險偏好帶來影響,國內也尚未反映三季度以來經濟出現的邊際改善跡象。近期指數企穩(wěn)回升,上證指數經歷調整后展開反彈,重新回到整數關口上方,投資者謹慎情緒也有所改善。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
1)匯金持續(xù)增持有助于扭轉資金面負反饋。繼前期增持四大行后,匯金近期公告在二級市場增持ETF。近期市場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情緒負反饋跡象,匯金持續(xù)增持釋放積極信號作用,有助于扭轉當前投資者偏審慎預期;
2)特別國債發(fā)行超出市場預期,投資者對穩(wěn)增長政策關注度進一步抬升。本周中央政府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并調整年度赤字率目標,我們認為中央加杠桿有類似增加貨幣供給的作用,緩解當前居民和地方政府加杠桿空間和意愿不足的問題,中金宏觀團隊測算或將拉動2024年GDP增速1個百分點[1],四季度仍是政策的關鍵窗口期,建議繼續(xù)關注后續(xù)相關進展。
3)估值風險已得到較多釋放,流動性獲得支持。經歷前期的快速調整后,A股估值在整體和結構層面均回落至歷史低位水平,例如創(chuàng)業(yè)板指的市盈率跌至接近歷史最低水平,部分熱門賽道如鋰電池、光伏和CXO的市盈率估值水平同樣也跌至近10年低位,風險得到較多釋放;近期較多上市公司也密集發(fā)布回購計劃(8月以來上市公司回購預案規(guī)模接近400億元),相關舉措均有助于緩解市場資金面壓力并改善更多股票流動性狀況。
4)中美高層互動增多。近期外交部長王毅訪美,并相繼會見美國總統(tǒng)、國務卿等多名高官[2],中美金融工作組也以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第一次會議[3],中美關系的預期改善對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也有望起到正向支持效果。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在當前積極因素不斷累積的背景下,市場預期有望逐步改善,對于后續(xù)表現不必悲觀,市場下行空間十分有限,市場當前機會大于風險,四季度建議多關注階段性及結構性機會。配置層面,近期部分存在產業(yè)催化邏輯的細分成長領域或仍有較好表現,受益于需求好轉、具備業(yè)績彈性的基本面改善行業(yè),尤其是三季報出現拐點或超預期的板塊也值得重點關注。近期關注以下進展:
1)我國將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4]。10月24日,新華社宣布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fā)2023年特別國債1萬億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此次增發(fā)的國債將全部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轉移給地方,今年擬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主要投向災后重建、防洪治理等領域。
2)時隔八年中央匯金公司再度增持ETF[5]。10月23日晚間,中央匯金公司公告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將在未來繼續(xù)增持。從歷史經驗看,匯金公司共兩次公開宣布購買指數ETF,均處于A股市場出現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和資金面負反饋的階段。從效果上看,此前兩次增持后,后續(xù)指數在3個月內均出現超過20%的最大階段漲幅,對于支持市場流動性和穩(wěn)定投資者預期均可起到較好成效。
3)近期中美高層互動增多。當地時間10月26日至27日,外交部長王毅相繼會見美國總統(tǒng)拜登、國務卿布林肯、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多名高官[6],雙方就中美關系、兩國高層交往及巴以沖突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qū)問題進行了實質性、建設性戰(zhàn)略溝通。
4)9月工業(yè)企業(yè)利潤以及上市公司三季報數據顯示企業(yè)盈利正在從底部改善。9月工業(yè)企業(yè)利潤同比增長12.1%,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其中下游消費品行業(yè)利潤迎來大幅改善,可能受到了消費回暖的提振。截至10月28日,已有3867家上市公司公布三季報,已披露的非金融公司單三季度凈利潤增速轉為正增長,較二季度明顯改善。
5)海外方面,三季度美國GDP環(huán)比折年率為4.9%,高于前值2.1%,其中消費是主要貢獻;9月美國核心PCE價格同比增長3.7%、環(huán)比上行0.3%,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在增長仍有韌性背景下,近期美元指數、美債利率保持高位波動。
行業(yè)建議
溫和復蘇環(huán)境下關注基本面先行改善行業(yè)。建議關注三條配置思路:1)受益于政策邊際變化、基本面修復空間和彈性比較大的基建鏈條相關行業(yè);弱復蘇環(huán)境下需求有望邊際好轉、庫存和產能等供給格局改善,具備較強業(yè)績彈性的領域值得關注,如白酒、白色家電等。2)與國內宏觀關聯度不高、股息率高且具備優(yōu)質現金流的領域,尤其是受益國企估值重塑的油氣和電信央企。3)順應新技術、新趨勢且存在產業(yè)催化的科技成長細分領域,例如通信、半導體等TMT行業(yè)。
近期關注
1)國內經濟數據;2)穩(wěn)增長政策進展以及落實效果;3)海外宏觀政策和地緣局勢。
(王漢鋒為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
業(yè)內人士認為,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A股市場或已迎來逆向布局的重要時間窗口。
長虹控股集團出手,對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集中增持回購。
美國政府宣布實施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對此,多家食品企業(yè)已作出回應。
機構指出,預計更多公司將持續(xù)實施更多市值管理手段,如分紅、增持、回購、并購重組、股權激勵、引入積極戰(zhàn)略股東等。
三大央企的集體行動在資本市場引發(fā)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