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評論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從日本年度漢字“稅”看可支配收入

          第一財經 2023-12-24 21:03:14 聽新聞

          作者:徐海    責編:任紹敏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xié)會在京都清水寺公布了2023年的日本年度漢字——“稅”。2023年“稅”字與2014年“稅”字的當選情景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

          從1995年起,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xié)會于每年的12月12日公布最能代表當年日本世態(tài)民情的年度漢字(亦稱“世相漢字”),故這一天被定為日本漢字日。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xié)會在京都清水寺公布了2023年的日本年度漢字——“稅”。該協(xié)會解釋稱,“稅”字之所以能夠當選,主要原因是今年與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稅收增減動向備受關注,民眾的擔憂和期望相互矛盾。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通過今年選定的世相漢字,我再次感受到了國民對稅金的高度關心,我們必須抓緊解決因稅金問題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這番話足以證明,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稅金問題發(fā)酵到了比較嚴峻的程度。

          這是“稅”字第二次當選日本年度漢字,初次是在2014年。當年4月日本政府將消費稅由5%提高到8%,隨之引起連鎖反應,除商品和服務等漲價增加民生負擔外,還發(fā)生了增稅前日用品的囤購以及汽車、家電等大額商品的超前消費等現(xiàn)象;此外,發(fā)生了兩起掌握稅率增減大權的執(zhí)政黨政客因“政治與金錢”丑聞而辭職的事件。

          2023年“稅”字與2014年“稅”字的當選情景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

          相同處之一在于民眾對于岸田政府的防衛(wèi)增稅和消費稅稅務發(fā)票制度等與稅費相關的算計深感不安和不滿;相同處之二在于發(fā)生了執(zhí)政黨政客的“黑金問題”丑聞,并在不斷發(fā)酵,甚至引發(fā)質疑“稅金到底如何被使用”。

          不同之處在于,日本民眾在增稅減稅的糾結中沒有盲目“搶購”,而是“冷靜對待”消費。這不僅因為歷經長期經濟磨難,日本民眾的消費心理成熟了很多,更是因為不斷高企的物價與“稅不安”疊加,迫使民眾盡可能守住自己不斷縮水的“錢袋子”。

          高物價對沖加薪,可支配收入縮水

          自2023年度的“春斗”(春季工資斗爭)以來,日本民眾、企業(yè)、政府這一年熱議加薪,經過各方努力,加薪效果還算不錯。日本厚生勞動省11月28日發(fā)布的2023年漲薪實態(tài)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行業(yè)的每月額定工資(基本工資等)平均增長額為9437日元(約合人民幣455元),同比漲幅達3.2%,創(chuàng)有可比數(shù)據(jù)以來(1999年)的最高紀錄。

          但是,創(chuàng)紀錄的加薪遭到不斷高企的物價對沖,民眾的可支配收入感覺卻不太好。

          日本總務省11月24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10月核心消費物價指數(shù)(CPI)同比上升2.9%(剔除生鮮食品)。這個漲幅是自6月以來的首次同比上漲,也是連續(xù)19個月超過日本央行所設2%的物價上漲目標。

          日本帝國數(shù)據(jù)庫11月30日發(fā)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漲價的食品多達32395種,比2022年創(chuàng)紀錄的25768種大幅增加。食品漲價直接影響著民眾的日常生活和消費心理。

          總務省11月7日公布的9月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受物價上漲影響,兩人以上家庭戶均消費支出同比減少2.8%,連續(xù)7個月減少。

          厚生勞動省11月初步統(tǒng)計結果還顯示,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后,9月的實際工資收入同比下降2.4%,連續(xù)18個月同比下降。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見,高物價導致日本民眾的可支配收入縮水,拉低了民眾的消費信心和能力。這種類型的內需不足抑或成為未來日本經濟的不確定性之一。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12月19日表示,物價是2024年制定金融政策需要關注的要素之一。

          稅費增加,可支配收入縮水

          京都清水寺的森清范住持在揮毫寫下“稅”字后對媒體表示:“我覺得國民都在關注稅的動向。”

          日本民眾之所以“都在關注稅的動向”,不僅因為這一年“因稅金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困擾民生,還因為長期以來稅費在不停地增加,使民眾的可支配收入縮水。

          縱觀近年乃至長期的日本稅費變化,總體來說保持著增長勢頭。

          日本財務省7月3日公布的2022年度一般會計決算結果顯示,該年度的稅收比上年度增長6.1%,達到71.137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6萬億元),首次超過70萬億日元大關,且連續(xù)3年刷新最高紀錄。其中消費稅功不可沒,2019年10月消費稅稅率增至10%,貢獻了2020年度稅收創(chuàng)60.8萬億日元的歷史新紀錄。

          關于2022年度消費稅、所得稅、法人稅等各稅種的貢獻率,媒體有較詳細的報道,這里不作贅述。值得一提的是,增長5.3%的個人所得稅是拜名義工資加薪所賜,而稅收的增長卻反噬了名義工資,使實際工資減少。這一增一減悖論式循環(huán)的結果是民眾的可支配收入縮水。

          日本財務省關于2023年度國民負擔率調查的結果顯示,租稅負擔為28.1%,社會保險負擔為18.7%。而1993年這兩者分別為24.8%和11.5%。

          30年間,由于為減輕所得稅、撫養(yǎng)子女、配偶等負擔所設定的減扣項目被廢除,租稅負擔增加了近4個百分點。

          30年間,國民年金保險費、健康保險費、厚生年金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負擔增加了7個百分點。

          稅費負擔和社會保險負擔的增加較大幅度地讓民眾的可支配收入縮水。

          假設,某工薪階層的年收入為500萬日元,其中工資收入為356萬日元。那么,按照以上調查結果換算:30年前,工資收入356萬日元×24.8%=租稅負擔額約為88萬日元;356萬日元×11.5%=社會保險負擔額約為41萬日元,二者合計約為130萬日元。500萬日元年收入的可支配收入約為370萬日元。

          30年后的2023年,同樣500萬日元年收入按照調查結果換算:工資收入356×28.1%=租稅負擔額約為100萬日元; 356×18.7%=社會保險負擔額約為67萬日元,二者合計約為170萬日元。500萬日元年收入的可支配收入約為330萬日元。

          從以上換算結果可以看出,日本民眾2023年的可支配收入比30年前縮水40萬日元(以現(xiàn)在日元貶值的匯率,約合人民幣2萬元),縮水率約一成??梢娙毡久癖?ldquo;都在關注稅的動向”,是不無依據(jù)和道理的。

          在日本民眾的密切“關注”下,在物價高企與稅費增加的疊加縮水民眾可支配收入、縮水內需、縮水疫情后經濟復蘇、進而沖擊民意的嚴峻情況下,日本執(zhí)政黨于12月14日出臺了“2024年度執(zhí)政黨稅制改正大綱”。 該大綱的重點之一是,為減輕家庭生計負擔和企業(yè)經營負擔,提出“還原增稅”措施(即對于個人所得稅、居民稅以及法人稅增稅的回饋性定額減稅),旨在緩解民眾對于稅金問題的擔憂與不滿。

          該措施落實到民生,每人定額減稅額為4萬日元,其中個人所得稅的定額減稅3萬日元、居民稅的定額減稅1萬日元。但年收入2000萬日元以上的“富裕層”以及國會議員不在措施對象內。

          落實到企業(yè),為員工加薪達到7%以上的大企業(yè),最高可獲減免35%的法人稅。以此支持企業(yè)為員工多加薪,惠及民生。

          該大綱還提出其他方面的措施,這里僅簡單列舉與民生直接相關的兩項措施。

          鑒于此,執(zhí)政黨出臺這個大綱足以證明,物價上漲和稅費增加的疊加對于民生乃至民意的影響。

          (作者系法學博士)

          舉報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