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一財號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周期錯位、貨幣退潮與資產配置

          2022-08-04 18:11:37

          作者:邵宇    責編:張健

          以中國周期-美國周期做交叉,A股在中國經濟上行時表現更好,在中國經濟下行時表現更差;最有利的是中國經濟上行,但美國下行;對A股最不利的是中國經濟下行,但美國經濟上行時期。

          權益和固收方面,根據最新“六維打分-宏觀面”的結果,權益好于債券。在權益內部,小盤好于大盤,成長好于價值;且這一打分結果和配置建議能與資金面和中觀面形成交叉驗證。

          大宗方面,基于美國經濟狀態(tài)對大宗商品打分的結果顯示,黃金分值從5月開始上升至-1,主因是美國實際利率上行開始放緩,未來黃金得分有望進一步上升;原油分值為-0.5,隨著西方主要經濟周期下行,需求會進一步收縮,原油得分預計會進一步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供給側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是模型之外的因素。(六維打分最新報告近期發(fā)布)

          7月宏觀面打分結果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財富研究中心

          正文:

          經濟周期是自上而下進行大類資產配置的一個起點。當前經濟所在的位置,未來的方向及內部的結構都是關鍵要素。隨著全球經濟、金融相互依賴程度的提升,需要分析不同經濟體經濟周期的錯位。因為政策大體上是逆周期的,經濟周期的錯位也意味著政策的沖突。兩者分別從基本面、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等維度影響資產價格。

          周期錯位:中國領先海外“半個身位”

          2020年初疫情爆發(fā)以來,由于疫情擴散軌跡、防控嚴格程度和政策調控思路的差異,全球經濟周期明顯錯位(圖1),中國領先復蘇,且供給強于需求。美國復蘇進程略滯后中國1個季度(中國GDP增速的高點為2021年1季度,美國為2021年2季度)。其它歐美發(fā)達經濟體又滯后于美國,彈性也弱于美國。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復蘇的起點更晚,彈性更弱,至今仍未回到疫情前潛在路徑。2022年,以印度、越南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會引領全球。

          圖1:全球經濟周期的沖突

          來源:富達國際,CEIC,東方證券財富研究

          說明:周期的位置主要由產出缺口衡量。

          由于國情的差異,中國的逆周期政策以保市場主體為主(減稅降費+信貸支持),間接實現保就業(yè)和保民生,故結構上表現為生產端強于需求端。西方經濟體的財政政策以直接保民生為主——直升機撒錢,輔之以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結構上表現為需求端強于供給端。中外正好形成互補。所以,中國出口景氣度持續(xù)維持在高位。外循環(huán)帶動了內循環(huán),也減輕了國內穩(wěn)增長的壓力。

          但是,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的這種互補結構正在走向對立面。海外需求在收縮,產能利用率持續(xù)上行,全球供應鏈也在修復。國內出口景氣度之所以仍維持在高位,一方面是因為前期出口訂單的擠壓,5-6月還有補交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出口商品價格漲幅較低,例如,按照進口來源地劃分,從2020年2月到2022年6月,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格指數上漲了6.7%,而加拿大則是67%,拉丁美洲是22%,歐盟為11%。

          考慮到新冠疫情對內需的壓抑,穩(wěn)增長政策的節(jié)奏和力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出口景氣度。這也是逆周期與跨周期調控相結合的根據:2021年底之前,出口景氣度較高,國內逆周期政策留有余地,貨幣政策較早回歸常態(tài);2021年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逐漸顯現,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后開始布局2022年的穩(wěn)增長政策,一方面對2021年出臺的部分結構性政策進行微調,降低政策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增加公共支出,擴充基建投資,繼續(xù)減稅降費,貨幣政策也更為寬松。

          實際上,2022年初中國已經進入疫情后的第二個復蘇階段,但在3-4月被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斷,5月再次開始復蘇,但失去的勞動時間和收入缺口已經很難再補回來了。上半年中國GDP增速僅為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的最新預測將2022年中國GDP增速下調至3.3%(1月為4.8%)??紤]到提振居民消費和房地產投資難以一蹴而就,以及國內通脹升溫和海外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加速退出對國內貨幣政策的約束,下半年國內經濟雖然會延續(xù)復蘇,但斜率偏低。

          貨幣退潮:美聯(lián)儲“急剎車”,歐央行“剛上車”

          在2021年8月的杰克遜霍爾會議上,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首次釋放縮減資產購買(Taper)的信號,并于當年11月正式實施。2022年3月Taper結束后隨即便開始加息,3-7月連續(xù)4次加息,共計225個基點(bp),將FFR目標區(qū)間下限從0增加到了2.5%。市場預計9-12月的3次例會還將加息125-150bp。截止到今年底,FFR中樞預計上行到3.4%。縮表也在6月開始實施。7月,歐央行決定加息,并超預期加息50bp,未來加息路徑仍取決于通脹走勢。

          圖2: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利率走勢

          數據來源:各國央行,CEIC,東方證券財富研究

          相比2008年大危機之后,這一次美聯(lián)儲政策正?;墓?jié)奏更快。因為大危機之后是一次漫長的復蘇,而疫情后的復蘇則富有彈性。雖然鮑威爾全程參與了2013年之后的正?;M程(作為美聯(lián)儲理事),但這一次卻有些“刻舟求劍”了,不僅誤判了通脹的持續(xù)性,還忽視了經濟復蘇的彈性。雖然更早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難以壓制供給側主導的通脹,但至少能維護美聯(lián)儲的聲譽。

          當前市場關心的是,美聯(lián)儲的這種急行軍式的加息是否會加速美國經濟衰退,衰退何時到來,嚴重程度如何?美聯(lián)儲加息的節(jié)奏何時放緩,以及條件是什么?任何關于美聯(lián)儲合宜的貨幣政策立場的討論都應從“雙重使命”(最大就業(yè)和物價穩(wěn)定)出發(fā)。

          鮑威爾主席曾說,美聯(lián)儲的政策反映了其對長期目標、中期展望和對各類風險的綜合評估,包括……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2季度美國實際GDP增速將維持負增長(-0.9%),已確定進入“技術性衰退”。但根據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的定義,(真實的)衰退是指“經濟活動的全面顯著下降,持續(xù)數月以上,通常表現在實際GDP、實際收入、就業(yè)、工業(yè)生產和批發(fā)-零售銷售額中”。所以,實際GDP連續(xù)兩個季度負增長并非衰退的充分條件,還需要看結構。美國就業(yè)市場仍屬高景氣區(qū)間,零售和制造業(yè)生產仍處高位。衰退預期最快也要到今年下半年才兌現,而非上半年(衰退區(qū)間的確定是回溯的)。

          我們認為,截止到今年底,美聯(lián)儲會維持鷹派基調,通脹仍是主要矛盾。預計隨著勞動力市場的轉弱,以及歐洲經濟下行帶來的不確定性,下半年如果通脹連續(xù)數月下行,即使其絕對值仍處高位,美聯(lián)儲也會釋放一定的鴿派信號,引導市場向下修正美聯(lián)儲的加息路徑,以反映美國和全球經濟基本面信息。相比6月的宏觀預測(SEP),美聯(lián)儲后續(xù)加息節(jié)奏可能會放慢,加息周期也可能提前結束(2023年不加息),當然縮表還會繼續(xù)。隨著流動性壓力指標回歸中性,一旦開啟降息周期,縮表的終止日期也就不遠了。

          資產配置:當“復蘇交易”遇見“衰退交易”

          后疫情時代,一度休眠的“美林時鐘”再次轉動,可較好的刻畫大類資產的階段性表現,比如從2021年的“復蘇交易”或“再通脹交易”,到2022年的“滯脹交易”或“衰退交易”,其實都是“美林時鐘”的語境。

          2022年上半年全球大類資產的表現是:大宗商品漲幅可觀;權益資產普遍下跌,價值優(yōu)于成長;債券價格也普遍下行,但幅度低于權益;美元和盧布匯率強勢,非美元匯率偏弱。大宗漲價的邏輯是俄烏沖突和通貨膨脹。主導權益、固收和匯率表現的是經濟增速預期下修和政策加速收縮,一方面導致企業(yè)盈利增速下行,另一方面導致無風險收益率上行,壓抑整體估值水平。綜合而言,近期海外正在從“滯脹交易”轉向“衰退交易”,表現為大宗商品價格和美債長端收益率同步下行。但這是建立在通脹預期下行的基礎上的。過去一年的教訓是,通脹持續(xù)超預期。所以,市場也可能過早地開始交易衰退了。

          就國內而言,我們構建的經濟周期指數顯示,目前正處在從衰退晚期向復蘇早期過渡階段(圖3)。在復蘇早期,大類資產表現的次序是股票、商品(含黃金)、債券。在權益資產內部,成長和小盤風格優(yōu)于價值和大盤,對應的寬基指數排序是創(chuàng)業(yè)板、中證1000、中證500、上證50和滬深300。

          圖3:經濟周期與資產配置(7-8月為預測數據)

          數據:wind,東方證券財富研究

          值得強調的是:第一,國內經濟周期長度一般為3-4年,但疫情后經濟周期的時間長度被壓縮了,而且趨勢容易被新冠疫情中斷,所以配置策略也要及時調整;第二,宏觀只是影響資產配置的一個維度,還需結合中觀、流動性、估值和情緒等因素。結合我們團隊構建的大類資產配置的“六維打分體系”,展望下半年,上下游的分化或有所收斂,但主要還是因為上游景氣下行;中美國債10年期利率已經倒掛,政策利率也即將倒掛,故資金面繼續(xù)寬松的空間有限,而且大概率上行;A股估值目前仍處于歷史均值以下;技術指標反映的情緒因素目前處于中性區(qū)間。

          綜合而言,在復蘇階段,權益資產仍占優(yōu)。在當前階段,宏觀面、資金面和中觀面都支持增配成長和小盤風格,等到復蘇晚期,風格將轉向大盤價值。我們預計該時點或出現在今年末或明年初。

          交叉驗證:中美周期沖突與資產配置

          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周期背離是貫穿2022年全年的重要資產定價背景,現階段中美之間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周期對立矛盾:實體經濟周期對立;貨幣信貸周期對立;通脹周期對立。中美周期的矛盾導致A股的定價無法避免的受到美國經濟政策環(huán)境的影響干擾。

          根據我們構建的周期指數和打分結果,7月中國經濟周期的總體分數為-1.5,美國為1分,美國經濟狀態(tài)明顯好于中國,但二者的運行趨勢方向相反,中國處于衰退階段的概率在下降,美國已經進入周期下行階段;中國貨幣財政周期指數已上行至中性水平以上,美國正處于近二十年的底部。

          圖4:中美實體經濟周期對比:中國領先美國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財富研究中心

          從貨幣財政周期對比看,中美之間展現出幾個特點:一是中美政策寬松的背離是普遍存在的,美國是否收緊與中國是否放寬沒有明確的關系。中美金融政策放寬與否都主要取決于各自的經濟狀態(tài);二是中國的貨幣財政周期同樣領先于美國,例如2008年、2012年、2020年的寬松周期里均先于美國做出反應;三是美國貨幣財政的整體收緊快于美聯(lián)儲的加息政策操作,這是美聯(lián)儲預期引導的結果,體現為近期美國房價增速回落,信用利差的擴大。四是美國本輪疫情后的寬松幅度遠超2008,中國恰恰相反;五是本輪美國貨幣財政周期已處于近二十年來的底部。

          基本面都是中美權益資產表現的驅動因素,且經濟周期不同階段適配的資產配型大同小異。在美股定價中,經濟周期觸底,美股才會企穩(wěn);將經濟預期從經濟基本面中分解,得到反映預期的美國宏觀情緒指數,可以發(fā)現美股對經濟預期的變化非常敏感。由于周期下行剛剛開啟,現階段美股的反轉條件還不成熟。

          以中國周期-美國周期做交叉,A股在中國經濟上行時表現更好,在中國經濟下行時表現更差;最有利的是中國經濟上行,但美國下行;對A股最不利的是中國經濟下行,但美國經濟上行時期。

          圖表11:美國周期對A股的影響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財富研究中心

          將中美周期統(tǒng)一考慮后,可以得到幾點結論:1.中國貨幣財政的整體寬松程度與美國貨幣是否收緊沒有明確的關系,中美的貨幣金融是否寬松均與各自的經濟條件相關;2.美國經濟周期已度過高點開始下行,通脹周期出現下行跡象,但距離典型衰退尚遠;3.美股定價效率較高,與美國周期狀態(tài)高度正相關,美股反轉的確立需要等到美國經濟周期觸底的預期明確后;4.對A股最有利的環(huán)境是美國經濟下行,中國經濟上行;5. 之所以美國經濟下行,中國經濟上行的組合最有利,原因之一是北向資金的流入與中國經濟周期正相關。6.從資產打分看,A股的分值高于債券與大宗商品,考慮到美國實際利率周期收緊的步伐開始放緩,未來黃金得分有望進一步上升,隨著美國周期下行,原油得分會進一步下降。

          (邵宇為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舉報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