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首頁 > 新聞 > 評論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溫彬:通脹又升了,如何理解美國經濟非典型表現(xiàn)

          第一財經 2024-04-11 11:22:52 聽新聞

          作者:溫彬 ? 應習文    責編:任紹敏

          在3月出人意料的強勁非農就業(yè)數(shù)據和重新反彈的通脹數(shù)據面前,美國經濟的非典型表現(xiàn)暴露無遺。

          美國通脹又升了!

          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數(shù)據顯示,美國3月CPI同比增3.5%,高于預期的3.4%,同時也高出前值3.2%。美國3月CPI環(huán)比增0.4%,超過預期的0.3%,持平前值。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美國3月核心CPI同比增3.8%,高于預期的3.7%,持平前值。3月核心CPI環(huán)比增0.4%,高于預期的0.3%,同樣持平前值。

          美國通脹超預期上升,結合上周五公布的超預期非農就業(yè)數(shù)據,顯示美國就業(yè)強勁、通脹回升,經濟熱度再起,美聯(lián)儲降息預期進一步延后。

          整體看,美國3月CPI漲幅超預期,能源、房租與非房服務成為重要影響因素。除了能源與地緣政治沖擊有關外,房租、非房服務均與居民強勁的收入息息相關,結合3月公布的強勁非農就業(yè)數(shù)據,當前工資—通脹螺旋依舊頑固,將是美國后續(xù)抗擊通脹的“心腹大患”。

          美國經濟非典型表現(xiàn)值得關注

          在經歷了近40年來最快速加息之后,美國經濟一度有所降溫,并且在與通脹的抗爭中有所收獲。但自2023年四季度以后,美國在對抗通脹上力不從心。從2023年10月開始算,至2024年3月,美國CPI同比反而從3.2%升高到3.4%,即便剔除重新反彈的國際能源價格,核心通脹也僅從4.0%小幅下降至3.7%。對于致力于將長期通脹調回2%政策目標的美聯(lián)儲來說,過去6個月的抗通脹成績單不盡如人意。

          不過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卻保持了出人意料的韌性。在眾多經濟學家看衰的情況下,2023年美國經濟不僅不按照教科書和眾多傳統(tǒng)前瞻性指標所預言的那樣發(fā)生衰退,還出人意料地強勁增長。

          數(shù)據顯示,2023年三、四季度美國GDP環(huán)比折年分別增長4.9%和3.4%,連續(xù)大超市場預期,全年增長2.5%,高于潛在增速。亞特蘭大聯(lián)儲GDPNow模型預計2024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將繼續(xù)環(huán)比折年增長2.5%,考慮到該模型相對準確的過往歷史,以及眾多高頻數(shù)據的佐證,一季度美國經濟大概率將繼續(xù)高于潛在增速。

          如何理解美國經濟的非典型表現(xiàn)

          近期美國財長耶倫訪華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討論“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

          中美經濟之間的平衡,主導著全球經濟的平衡。自中國2000年入世以來,中美兩國一起推動產業(yè)鏈全球化發(fā)展。其中,美國占據價值鏈的兩端,在上游負責基礎科研,技術研發(fā)與設計,在下游負責消費;中國則占據價值鏈中游,主要負責技術落地和生產制造,全球化下的國際產業(yè)鏈分工明晰,全球經濟保持穩(wěn)健增長和低通脹的最優(yōu)組合。中美經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關系。

          然而近十年來,隨著中國產業(yè)鏈不斷向高端發(fā)展,美國在中高端價值鏈的優(yōu)勢地位受到威脅,同時中國則有意將低端制造向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轉移。在下游消費端,隨著人均GDP的增長,中國開始推動消費升級。由此,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開始由中游向兩端擴散,中美互補合作逐漸轉為相互競爭關系。隨著特朗普上臺,中美貿易摩擦讓兩國關系急轉直下,而疫情及拜登政府的上臺,更進一步讓中美在國際產業(yè)鏈上的合作開始“脫鉤”。中美經濟與全球經濟不再平衡,是當前中美經濟協(xié)商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來描述,全球經濟開始處在下方左圖的平衡狀態(tài)。隨后,中美兩國原本的供給需求平衡被打破,中國作為供給方損失的需求,即是美國作為需求方損失的供給。

          在兩國分開的AD-AS圖中,中國損失了來自美國的外需,需求曲線AD左移至AD’,而中國則積極保障生產,并新增了產能(部分由于疫情期間的全球新增訂單),供給曲線由AS右移至AS’,最終導致均衡價格下行(右上圖)。相反,美國損失了來自中國的供給,供給曲線由AS左移至AS’,同時為應對疫情通過財政與貨幣政策刺激總需求,需求曲線AD右移至AD’,最終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右下圖)。

          以上情況基本解釋了從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一直到2022年美國寬松貨幣政策結束并討論轉向收緊貨幣政策,并且同時期經歷較大通脹壓力的過程。

          為了解決高通脹問題,同時保證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美國從2022年開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力求恢復供給缺口(AS曲線恢復右移),同時給需求降溫(AD曲線反向左移),在理想環(huán)境下,美國經濟應該是下方左圖,即經濟保持穩(wěn)?。ㄜ浿懀瑫r通脹回歸正常水平。

          但是自去年年中以來,美國經濟發(fā)生了一些超出預期的因素,打亂了美國經濟理想恢復的計劃。最終出現(xiàn)的效果是,通脹回落但不夠,經濟卻增長超預期(上方右圖)。

          首先是美國經濟的供給曲線在恢復缺口時遇到的意外因素。

          一是勞動力市場的供給恢復缺口不足。導致這方面的因素很多,比如新冠疫情導致的勞動力永久損失,移民暫時性流入下降,后遺癥問題導致缺勤率升高,居家辦公習慣后不愿返崗,兼職和靈活就業(yè)增加和全職就業(yè)下降等。由于勞動力恢復不及時,美國勞動參與率盡管一度恢復,但隨后趨于停滯并仍低于疫情前,而平均每周工作時長也不斷回落。同時美國的職位空缺數(shù)盡管一度回落,但依舊保持在875萬個,遠高于疫情前的600萬個。從行業(yè)看,相較于疫情前,專業(yè)商業(yè)服務、醫(yī)療保健、住宿餐飲、政府部門的職位空缺數(shù)仍然很高。

          二是產業(yè)鏈回歸美國成效不足。通過對中國貿易和產業(yè)鏈市場遏制措施,以及通過《通脹削減方案》《芯片與可持續(xù)法案》等措施,美國希望將制造業(yè)回流美國,促進供給曲線修復,并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從效果來看,中國企業(yè)借助美國友岸(東南亞等國)和近岸(墨西哥)借道進入美國,使得美國的制造業(yè)回流本土計劃有所折扣。從美國制造業(yè)生產指數(shù)走勢看,目前美國制造業(yè)尚未恢復到長期趨勢,而從分產業(yè)的數(shù)據看,與2019年末相比,耐用消費品制造業(yè)有增有降,而非耐用消費品則多數(shù)下降。

          三是人工智能產業(yè)的意外突破,成為美國供給側恢復的一個意外利好。自Chat-GPT模型推出以來,人工智能突然成為美國經濟的新增長點,AI革命改善生產率,有助于供給曲線的缺口恢復。

          總體來看,美國經濟在供給側缺口回補上可謂喜憂參半,在AS-AD圖中總供給曲線右移的效果與理想狀態(tài)相比或差別不大。

          其次是美國經濟在需求回落時面臨的意外因素。

          一是供給側的意外因素,對需求產生了一定影響。供給影響需求,主要通過工資收入和財富效應實現(xiàn),具體看,由于勞動力供給恢復不及預期,導致就業(yè)市場偏緊,工資收入保持較為強勁的增長。至2024年3月,美國平均時薪同比增長依舊保持在4.1%,盡管較前期回落,但仍高于長期通脹目標2個百分點。較高的薪資收入促進美國消費保持持續(xù)強勁,并且使得工資—通脹螺旋更加頑固。此外,AI技術革命推升了美國相關龍頭科技公司的股票價格,股市繁榮帶來財富效應,也支撐了美國的需求。

          二是超額儲蓄的影響似乎被低估了。疫情期間居民部門最多時期積累了超過2.2萬億美元的超額儲蓄,經過長達2年半的消耗,目前還剩約3000億~5000億美元的規(guī)模,預計能繼續(xù)維持4~6個月。此前流行的觀點認為,由于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問題,不需要等到超額儲蓄耗盡美國消費就會減弱。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超額儲蓄對美國消費的支撐作用似乎被低估了。

          三是美聯(lián)儲對抗擊通脹的決心一度過早轉向應對衰退。自2023年7月加息至5.5%后,美聯(lián)儲持續(xù)保持按兵不動。在原有框架下,教科書式的經濟學邏輯以及一些前瞻性指標(比如持續(xù)倒掛的國債收益率)確實指示了衰退風險。在2023年末,一些最看空的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衰退迫在眉睫,并認為2024年美聯(lián)儲會降息超過175bp。此外,在利率保持高位期間,美聯(lián)儲也在市場預期引導上并不堅定,這使得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破4%,并任由金融條件提前轉向寬松。

          綜上所述,美國的需求回落是不及預期的,在AD-AS圖中,需求曲線僅小幅左移,其與供給曲線形成的新均衡點,顯示通脹不足而增長有余。

          在3月出人意料的強勁非農就業(yè)數(shù)據和重新反彈的通脹數(shù)據面前,美國經濟的非典型表現(xiàn)暴露無遺。

          對于下一步,美聯(lián)儲會重新將政策重心調整到“控通脹”而非“防衰退”之上。預計初次降息將進一步后推至7月或9月。若通脹壓力進一步抬升,不排除美聯(lián)儲會拋出“再次加息”的討論,以引導市場預期從緊,但實際發(fā)生的可能性不大。從全年看,預計僅降息1~2次將是大概率事件。

          (溫彬系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應習文系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民銀研究”微信公眾號。

          舉報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