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本周可轉債市場的信用風險迎來密集“結局”,藍盾轉債和嶺南轉債相繼在8月13日~14日到期并停止轉股,分別成為史上第二和第三只無法兌付本息的可轉債,引發(fā)市場熱議。
8月14日晚間,嶺南股份(002717.SZ)“不出意外”地公告稱,“嶺南轉債”剩余金額為4.89億元,公司現有貨幣資金無法償付“嶺南轉債”的本息兌付。
今年5月以來,嶺南股份多次就貨幣資金現狀和經營情況,提示存在兌付風險。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管委會(下稱“火炬區(qū)管委會”)作為嶺南股份的實際控制人也沒有伸出援手幫助兌付。
嶺南轉債無法兌付的根本原因是正股的盈利能力持續(xù)下滑引發(fā)的償債能力下降。2022年一季度以來,嶺南股份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連續(xù)虧損九個季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潤虧損11.67億元,貨幣資金僅2.46億元。
今年以來,正股經營下滑引發(fā)的可轉債兌付風險已經發(fā)生多例,搜特退債、藍盾退債2個可轉債相繼在5月、8月實質性違約。嶺南轉債退市的影響在于,這或是首個轉債在正股退市前違約的案例,并且?guī)X南股份的實際控制人為國資背景,市場擔憂嶺南轉債的實質違約或引發(fā)弱資質轉債再次經歷一輪價格探底。
嶺南轉債實質性違約
“嶺南轉債”原定摘牌日為2024年8月15日(星期四)。現因“嶺南轉債”到期無法兌付本息,暫不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嶺南股份稱,公司已通過增加資產為“嶺南轉債”提供擔保,但增信資產變現具有不確定性。
今年5月下旬,隨著嶺南股份跌破2元,嶺南轉債亦跌破面值并出現大幅震蕩走勢。8月7~8日,嶺南轉債連續(xù)兩日“20CM”跌停,跌幅大于正股,轉股溢價率壓縮為負;9日又錄得漲停,最終價格為71.372元/張。
轉股賣出或是多數轉債持有人的最后理性選擇,根據公告,截至8月13日嶺南轉債剩余金額為4.89億元,較8月9日公告的剩余金額6.45億元,下降1.56億元。截至8月12日,嶺南轉債轉股數額累計達到轉股前上市公司已發(fā)行股份總額10%。
轉股需要市場消化,短時間大量轉股已經導致正股嶺南股份價格跌破1元,正股面臨面值退市風險。8月15日,嶺南股份低開逾5%,盤中跌破0.9元,下午2點后迎來異動拉升,截至收盤報0.94元,漲1.08%,振幅達13.98%。龍虎榜數據顯示,上榜營業(yè)部席位全天成交5937.47萬元,合計凈買入1310.44萬元,深股通專用位居買一席位。
可轉債退市到期后仍然沒有轉股的投資人,發(fā)行可轉債的公司有義務還清本金和利息。但以嶺南股份自身的財務實力,希望渺茫。截至一季度末,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2.47億元,短期借款余額22.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余額16.62億元。
嶺南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是火炬區(qū)管委會,其背后是中山國資委,也是本次違約事件的關注焦點。有不少市場人士把嶺南轉債違約視為首只國資可轉債違約。實際上,火炬區(qū)管委會持有嶺南股份比例約5%,雖是實際控制人,但沒有100%控股。
截至今年6月26日,中山華盈產業(yè)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下稱“華盈產業(yè)投資”)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數量8426萬股,占總股本5.02%。穿透股權顯示,華盈產業(yè)投資的實際控制人是火炬區(qū)管委會。
多起兌付違約敲響信用風險警鐘
兼顧債性和股性的可轉債被看作攻守兼?zhèn)涞耐顿Y產品,而今年以來,搜特退債、藍盾退債,嶺南轉債等可轉債連續(xù)的實質性違約打破了可轉債的“不敗金身”。
“過往,轉債可以通過轉股消化,債券發(fā)行人通過下修轉股價格或者強制贖回,從而避免無法兌付風險。近兩年,A股退市公司數量不斷增長,尤其是年內低價股持續(xù)下跌,正股公司的基本面較差,如果不斷下修轉股價格,正股就將岌岌可危,而一旦正股跌破1元,將引發(fā)‘死亡螺旋’。”一位可轉債資深人士對記者說。
以嶺南股份為例,其盈利能力下滑與現金流萎縮,導致嶺南轉債實質性違約。嶺南股份的主營業(yè)務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與修復業(yè)務和水務水環(huán)境治理。2022年~2023年,嶺南股份的經營業(yè)績直線下滑,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損26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7億元、-2.79億元。今年一季度,嶺南股份的營業(yè)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39.09%、78.45%,資產負債率為85.38%。
嶺南股份表示,因行業(yè)周期性波動及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政府投資縮減,公司的新增訂單不達預期;公司工程業(yè)務結算周期拉長、應收賬款回款延遲,資金偏緊制約了公司在建項目的施工進度;加上日常經營支出仍需維持,造成了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持續(xù)下滑,存在流動性壓力。
搜于特(002503.SZ)在2023年8月就被深交所摘牌,2020年~2023年搜于特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近70億元,毫無兌付能力。到今年5月14日,搜特轉債出現實質性違約,正式成為首只實質性違約的可轉債,市場開始重視轉債信用風險。
僅過了3個月,第二只實質性違約的可轉債藍盾轉債就出現了,今年8月13日(可轉債到期日),藍盾退債公告稱,公司主要銀行賬戶、資產已被法院凍結/查封,資金嚴重短缺,應于8月13日支付的藍盾退債可轉債本息無法按期兌付。2023年7月,藍盾信息與藍盾轉債相繼退市。
前述可轉債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可轉債的兌付危機爆發(fā),既有可轉債整體市場低迷的困擾,也有退市新規(guī)強化之后帶來的恐慌。截至8月15日,中證轉債指數年內累計下跌4.66%。
針對藍盾轉債與嶺南轉債的違約,民生證券研報指出,嶺南轉債實質性兌付違約或將重塑當下弱資質轉債的市場格局及后續(xù)定價模式,關系到后續(xù)中低價轉債的價格演繹邏輯,目前市場上的弱資質轉債或將再次經歷一輪價格探底,中低價轉債價格中樞或進一步下移。
現在重提“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對前期貨幣政策操作的確認,而非大方向的調整。
持有嶺南股份的2.92億股自今年以來接連8次被輪候凍結
未來幾年,專項債資金投向土地儲備和收儲存量房領域規(guī)模受到市場關注。
財政部落實化債措施提振市場信心,城投債利差下行,地方政府騰挪空間提升,有助于償還企業(yè)欠款并促進居民消費,加速經濟內循環(huán),同時改善上市公司資產流動性,城農商行與地方AMC參與債務化解也帶來盈利與資產質量修復。
轉債兌付危機暫時化解后,嶺南股份基本面何時能夠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