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11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xù)下行,上周創(chuàng)下年內新低。
首先,針對俄羅斯原油出口的“限價令”正式實施,加劇油價波動。今年9月,七國集團(G7)財長達成協(xié)議,將對俄羅斯出口原油實施限價。12月5日,歐盟和G7等針對俄羅斯海運出口原油設置價格上限機制正式生效,價格上限為60美元/桶。如果俄羅斯出口原油價格超過設置的價格上限,將禁止歐盟企業(yè)為俄羅斯原油運輸提供保險、金融等服務。俄羅斯方面之后表示,俄羅斯將不會供應石油給支持對俄石油限價的國家。因此,在俄原油被限價后,國際原油市場供給端將面臨更大壓力。
目前“限價令”的影響頗有爭議,實際影響仍需觀察。一方面,市場或有理由擔心俄羅斯主動減產,加劇全球石油供給的稀缺性,向發(fā)動制裁的西方國家施壓,這可能帶來油價上行壓力。另一方面,不少市場預測認為,60美元/桶對俄羅斯而言或是一個比較“舒服”的油價水平。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1年預測俄羅斯盈虧平衡油價僅30~40美元/桶;標普全球預測,2021年俄羅斯盈虧平衡油價為69美元/桶,而2018~2019年平均為52美元/桶。綜合來看,當前油價可能不會過度抑制俄羅斯產油的積極性。而一定程度的限價,或也有助于市場快速消化前期有關地緣博弈的油價“泡沫”,促使國際油價從一個更為合理的水平“再出發(fā)”。這也解釋了“限價令”短期對油價的抑制效果。
其次,近期油價顯著向下調整反映了市場對需求的悲觀預期。截至12月6日當周,WTI原油非商業(yè)凈多頭(多頭-空頭)持倉數(shù)量較一個月前已減少4.3萬張,至23.2萬張,基本處于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
市場對美聯(lián)儲加息預期保持高位,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有增無減。一方面,市場預計美聯(lián)儲在12月14日議息會議上加息75BP的概率為21.8%,較一個月以前提升了7.2個百分點,而對于終端利率的預期已經達到5%左右。12月5日,有“新美聯(lián)儲通訊社”之稱的Nick Timiraos撰文稱,美聯(lián)儲官員已暗示,計劃將基準利率上調0.5個百分點,且勞動密集型服務業(yè)的工資大幅增長或通脹上升,可能促使更多決策者支持明年將基準利率提高到5%以上。
另一方面,中短端美債收益率仍處高位,11月下旬以來,6個月、1年期美債收益率高位企穩(wěn),而2年期美債收益率同樣處于高位,這亦反映出市場對于美聯(lián)儲的加息預期并未明顯降溫。特別是,10年與2年期美債利差倒掛幅度達到84BP,10年與3個月期美債利差倒掛程度亦達到87BP,均創(chuàng)下了新高,亦折射出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似乎更加明顯。
在高通脹、供給沖擊、貨幣緊縮等多重擾動下,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越發(fā)黯淡,削弱國際原油的需求前景。經合組織11月預測顯示,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下滑至2.2%,低于2022年3.1%的增速。其中,美國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0.5%,而歐元區(qū)將從3.3%降至0.5%。另外,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12月5日發(fā)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也下調了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1.4%,低于其9月時預測的1.7%,而美國、歐元區(qū)將分別從今年底、明年中步入衰退。OPEC在11月月度報告中,將2023年的石油需求增長下調至224萬桶/日,較上月預期減少10萬桶/日。美國能源信息署發(fā)布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將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下調至100萬桶/日,同時下調了今年及明年的原油價格預期。
然而,當前市場可能充分關注需求下滑的影響,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石油供給的緊張與彈性。
一方面,美國原油產能恢復緩慢,使得原油市場供給更為緊張。根據美國能源部發(fā)布的數(shù)據,截至12月2日當周,美國原油產量為1220萬桶/天,僅恢復至疫情前93%左右的水平。尤其是今年8月以來,美國原油產能恢復出現(xiàn)停滯,這使得原油市場供給更為緊張。
另一方面,OPEC+仍堅持減產,且未來有望采取進一步行動保護油價。今年8月以來,OPEC相繼上演“象征性增產”與減產,顯著增加了產油決策的靈活性,使油價在美聯(lián)儲強力緊縮的背景下仍保持高位波動。10月5日,OPEC+會議決定減產200萬桶/日。而在12月4日召開的OPEC+部長級會議上,OPEC+宣布維持原油生產配額不變,即繼續(xù)減產原油200萬桶/日直至2023年底。展望未來,倘若石油需求切實下滑,OPEC有望采取更積極的行動,阻止油價過快降溫。
此外,雖然美聯(lián)儲緊縮的終點尚不明確,但隨著經濟下行與通脹降溫,美聯(lián)儲政策取向需要由緊轉松。往后看,當前處于高位的美元指數(shù)仍有下跌空間,這也可能成為油價下跌的阻礙之一。
(鐘正生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鐘正生經濟分析”。
特朗普執(zhí)政對國際油價利空壓力偏重,但其增產、低油價和對產油國制裁政策存在內部矛盾??梢源_定的是,美國頁巖油氣不大可能重現(xiàn)大干快上局面。
全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92號汽油零售價將升至7.8元-7.9元/升,對私家車主和物流企業(yè)來說用油成本顯著增加。機構預計下一輪成品油價上調概率依然較大。
受國際油價大幅走跌影響,2023年石油石化行業(yè)景氣度下降,多數(shù)能源化工央企董事長應付薪酬普遍下滑。
國際油價開年漲勢明顯;英偉達AI芯片故障引發(fā)微軟等客戶砍單;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反彈,蘋果AI未能引發(fā)換機潮。
近期國際油價緣何上漲勢頭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