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雅倩是一位活躍的“書店漫游家”,2013年就出版了《中國獨立書店漫游指南》,尋訪全國23個省份最有代表性的獨立書店,把上百家書店的特色挖掘出來帶給讀者。當年她自稱“標準書癡,實體書店狂熱者”,她的熱情使無數(shù)愛書人在路上尋找到精神家園。
2019年以來,雅倩與資深書店人孫謙先后出版《書見》系列“書店之書”,第三本《書見:需要書店的24個理由》最近上市。三本合計,他們已經(jīng)推薦了84家獨立書店,遍及全國各地,有在大城市的,更多的則是在中小城市甚至鄉(xiāng)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等待著人們?nèi)ゴ蚩ā?/p>
有理由繼續(xù)存在下去
《書見》系列的初衷,是想幫小書店擴大一點影響力,讓更多讀者知道還有這些店存在。2019年《書見》第一季《書見:30位獨立書店者說》出版,2020年第二季《書見:30位持燈者的書店之約》面世?!稌姟废盗兄饾u形成了店主社群和讀者社群,成為一個小的紐帶,把喜歡書店的人們聚集在一起。
雅倩說,幾年來,確實有一些讀者是因為看了《書見》系列,去找書里的店。作者群里的店主們,時不時會發(fā)照片說“又有讀者看了書,是第幾季那本,來到我們書店了”。
受疫情影響,實體書店的經(jīng)營遇到了很多困難,《書見》第三季也有所耽擱。雅倩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書店業(yè)2023年整體情況稍有好轉,一些書店在奮力堅持,一些書店則是在最近三年里新開的。這樣的情況下,新涌現(xiàn)出來的小書店是什么樣的?人們又是為何重新走進書店?雅倩和伙伴們最終選擇了“需要書店的24個理由”,作為《書見》第三季的副標題。
在前言里,雅倩寫道:“回想在那些不得不足不出戶的日子里,我們開始懷念曾經(jīng)在書店里的‘公共生活’,線上的各種分享會似乎總是不如面對面交流,能給人帶來真實的力量。”經(jīng)歷了生活的考驗,書店這樣一個適合與人相聚的線下空間、公共場所,其存在是有力量的。用雅倩的話說,“大家確實需要‘去書店的理由’”?!稌姟返谌纠锏?4家書店,個性鮮明,就是“24個理由”。
書里的每家書店,都會專門圍繞疫情的應對講一些經(jīng)驗。雅倩表示,向店主們約稿的時候,并沒有特意提這一點,但是他們肯定會回想經(jīng)歷,他們的講述也可以反映出這段時間特殊的狀況。這樣分享出來的體會,比專門去做調(diào)查要更自然,是對這段時光難得的記錄。
最近的一篇文章《一家書店與一座城市的三十年——學而優(yōu)書店開辦30周年記》引發(fā)了很多書店愛好者的關注。作者黃仕忠是中山大學教授,也是廣州學而優(yōu)書店創(chuàng)辦人陳定方的丈夫。文中提到,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學而優(yōu)書店是在“某一個層次、某一類別的圖書分銷中占有特色,便自然地有了立足之地”。30年里,書店在產(chǎn)業(yè)變遷中的關鍵決策,使其能存續(xù)至今,保持影響力。雅倩認為,更值得關注的是兩代書店人的傳承——去年年中,學而優(yōu)宣布重啟,知名書店1200bookshop的主理人劉二囍接手主理學而優(yōu)書店。1200bookshop是2011年開的,也有13個年頭了。新生代書店主理人接手30年老書店,是一件很好的事。
《書見》預告,將在第四季中關注學而優(yōu)這一代的老書店,會把目前還能找到的開店30年以上的老書店收集齊,為讀者提供參考。
書店的特色越來越鮮明
在《書見》第三季中,24家書店都有鮮明的特色,社交網(wǎng)絡則為它們發(fā)揮長處推波助瀾。雅倩說,養(yǎng)活一家小書店不是很難,只要找到一定數(shù)量的鐵粉就夠了。獨立書店現(xiàn)在都在做小紅書,很多人是從小紅書上認識一家書店的。有機會不遠萬里到那座城市的時候,就會專門去找書店。
這幾年播客特別火,出版社、書店、書評人紛紛下場講書。桂林野山書店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兩個編輯開的,他們在小宇宙上講書的播客積累了好多粉絲,大家都說“你們要是有一個書店就好了”。他倆干脆就在小區(qū)底商找了一個很小的鋪面,租金便宜,裝修也沒花多少錢,開起了這家“下班書店”。上班時間關門,店主下班了開門,什么時候下班什么時候開,累了關門回家。店主們在書中透露,2023年春開店以來,運營得不錯,已經(jīng)回本了,后面就可以悠閑、舒適地開店了。
雅倩說,家門口的小店就是“自己的會客廳”。以前北京有一家知名的社區(qū)書店叫“讀易洞書店”,也是開在小區(qū)里面自家的房子里,左鄰右舍經(jīng)常會去聊天。這樣的地方,怎能不愛?
成都野梨樹書店在網(wǎng)上已經(jīng)很知名,也經(jīng)常到各地的書市亮相。這是一個精釀酒館,同時也是一家書店,店主朱彥自稱開的是“精釀最好的獨立書店”。野梨樹的特色是線下活動做得好,周周各類活動不斷。最近,記者安小慶、藝術家葛宇路、攝影師吳為等先后來開分享會,店里還組織“粵語歌之夜”、吉他與琵琶彈唱等活動。雅倩提到,成都最近兩年新店很多,一連串的特色小店形成了一種風格。這些特色店之間的互動也很值得關注,第一財經(jīng)曾經(jīng)在對成都玉林社區(qū)的觀察報道中詳細提及。
原《城市畫報》的劉瓊雄開了一家讀舊書店,他曾作為荒島圖書館的發(fā)起人,給《書見》第一季寫了序。雅倩說,沒想到《書見》出到第三本,他已經(jīng)開出自己的書店,而且前后已經(jīng)開了3家:怪書書店、讀舊書店和紅磚書局。其中怪書書店曾在廣州文和友中開了一年半,在珠海、佛山也開了店。
劉瓊雄是城市報道的行家,他為讀舊書店設定了二手圖書、藝文畫冊、地方文獻和城市記憶4個方向,三分之一的藏書是特意收集來的廣州及嶺南舊書文獻。這些跟本地文化有關的舊書銷量好,而且以年輕讀者購買為主。書店所在的永慶坊,是承載老廣州記憶的地方,“逛街之余,買到與這座城市有關的帶有年代感的舊書,本身就是一件美事”。
最近,雅倩剛去過揚州的野百合書店。店主戴陽最初在一個沿街店面開書店,店面被收回后,他最終找到了現(xiàn)在位于寫字樓19樓的新店面,并經(jīng)過考慮,選擇買下了這套房子。野百合書店主要做兒童閱讀,也組織一些游學活動。戴陽是揚州人,文化知識豐富,經(jīng)常帶小朋友去揚州、鎮(zhèn)江、南京等周邊城市游學,親自講述歷史文化知識。
北京的雍和書庭只賣簽名書,經(jīng)過多年堅持,已經(jīng)獲得國內(nèi)名作家社交圈的認可。有了新書,作家們第一時間就會到店里來簽,簽完了銷售,賣完了再簽。雅倩點評稱,因為這一點,雍和書庭在盈利上沒有問題?!稌姟返谌镜男聲l(fā)布會也在這里舉辦。這家書店成為國內(nèi)唯一一家只賣簽名本的書店,擁有無可比擬的特色。
本溪門洞里書店也有故事。店主小潘最初在一個二層底商鋪面開書店,沒起名字,大家常說起“門洞里有個書店”,他就索性給書店取名“門洞里”?!缎轮芸酚埠俗x書會采訪他,文章標題《東北文學復興了,東北書店呢?》十分吸引眼球,引起了廣泛關注。雅倩觀察,門洞里書店在小紅書上非?;?,是運用社交網(wǎng)絡比較成功的獨立書店之一。不少年輕讀者會因為門洞里書店而知道本溪這個城市,并納入自己的遠游打卡計劃。
武漢的德芭與彩虹書店開了很多年,原女店主離世以后,由她的先生堅持做下去。雅倩提到,書店現(xiàn)在走聯(lián)合運營式的路線,文創(chuàng)方面成為主打。因為店主Leo是插畫師,做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很好,今年的一款鳥類日歷,里面的畫都是店主手繪。
24家店,每家店都很好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特色。在雅倩看來,獨立書店能找到一兩個點,就可以至少在所在城市,或在小范圍區(qū)域里,產(chǎn)生一定的輻射效應,找到精準的人群。
隨著AI工具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出版商將能夠利用更強大的技術來簡化運營、降低成本并提升讀者體驗。
第一財經(jīng)評選8本年度科技圖書,關于科技前沿、自然新知。
“行知”類圖書最常見的是“人文行記”與“在地觀察”。在此之上,第一財經(jīng)精選十本年度行知圖書。
我們把涉及全球史、國別史、專門史的好書,匯集成十本第一財經(jīng)年度歷史圖書。
繼續(xù)以圖書的編輯和出版來影響人們的知識選擇,才能讓信息流通與消費保持多元性與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