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本文作者熊園,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濤,國盛證券宏觀分析師)
近期消費走弱,是短期因素擾動的結果,還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持續(xù)低迷的開始?本文從中日地產和消費周期的角度,就此問題進行分析。
一、近期消費走弱,消費傾向是關鍵拖累
二季度以來消費超預期走弱。年初市場對今年消費的預期是緩慢復蘇,但實際消費走勢明顯低于預期,社零同比增速由1-2月的5.5%降至3-7月的2.8%,是二季度GDP增速低于預期的重要拖累因素。結構看,1-7月限額以上社零增速2.7%,低于整體社零的3.5%,北京上海社零出現(xiàn)持續(xù)負增長,指向大企業(yè)銷售弱于小企業(yè),一線城市消費弱于低能級城市。
消費走弱主因居民收入、消費傾向增速下降,地產對消費傾向的拖累是關鍵。2024年二季度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5.0%、可支配收入增速4.5%、居民消費傾向同比0.5%,分別較一季度增速回落3.3、1.7、1.5個百分點。
應注意的是,歷史上看,居民收入增速一般和消費傾向增速反向變動,僅2020、2022年出現(xiàn)同向變動;這是由于消費韌性較強,收入增速下降一般會導致消費傾向被動上升。
而今年二季度居民收入明顯下滑的同時,消費傾向增速也同步回落,指向居民消費意愿有明顯走弱,是消費低于預期的關鍵拖累。
居民消費傾向為何明顯走弱?結合近期經濟環(huán)境,我們認為地產周期下行是重要原因。
二、我國地產周期和消費周期的關系
用社零增速周期項反映消費波動。社零增速的趨勢性較強,2010年以前趨于上升,2010年以后則持續(xù)下降,如果直接使用和地產波動的相關性似乎不大;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階段變化導致。通過濾波方法,將社零增速拆解為趨勢項和周期項,其中周期項可以更加敏感地反映消費波動。
理論上,地產對消費影響渠道有二:
>價格渠道,通過財富效應(正相關) 、擠出效應(負相關)影響消費意愿;
>銷售渠道,直接影響地產鏈消費(正相關) 、間接影響經濟形勢和居民收入(正相關)。以地產下行為例,理論上對消費有正反兩方面作用:通過財富效應縮水、地產鏈消費下降、經濟壓力加大等拖累消費;通過擠出效應減輕利好消費。
因此,用二手房價格、商品房銷售面積變動反映地產波動。
實際看,我國地產和消費周期的關系可分為兩大階段:
>2015年之前,地產和消費周期以反向變動為主:典型如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地產周期大幅下行,同期消費保持韌性、消費周期項逆勢上行。這背后可能是地產對消費的擠出效應占主導,當?shù)禺a周期下行,居民購房對消費的擠出減輕,消費則趨于好轉。
>2015年之后,地產和消費周期以同向變動為主:如2016-2019年,地產銷量雖然先升后降,但房價持續(xù)快速上行,同期消費周期項也同步上行。這背后可能是地產對消費的財富效應占主導,當?shù)禺a周期上行,居民財富擴張,帶動消費意愿提升。
我國地產對消費的影響發(fā)生變化,2015年棚改貨幣化是關鍵。2015年我國開始實施棚改貨幣化,推動房價快速上漲,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發(fā)重要。
>居民財富結構看,2015年之前,地產在居民總資產的比重在45%-50%左右;2015年之后,隨著房價大漲,地產占比快速提升至60%左右。
>地方土地財政看,2015年之前,廣義土地財政收入不足10萬億;2015年之后,隨著地產和土地漲價,土地財政迅速增加,規(guī)模快速提升至20萬億左右。
地產主要通過“房價-財富效應-消費傾向”渠道影響消費。
>收入方面:我國居民收入持續(xù)增長,增速波動主要和名義GDP增速相關,和地產銷售增速相關性不大,韌性較強。這背后可能反映了政策逆周期調節(jié)的作用,如地產下行期,政策通過擴大基建投資、增加財政支出等方式平抑收入波動。
>消費傾向方面:我國居民消費傾向長期趨于回落,這和收入高增導致的被動下降有關;提取消費傾向的周期波動,可發(fā)現(xiàn)2015年以前與房價增速主要為負相關,2015年后以正相關為主。這反映了地產影響消費的主渠道可能是“房價-財富效應-消費傾向”。
以上是我國地產對消費影響的現(xiàn)狀,后續(xù)如何走,或可參考日本經驗。
三、日本地產周期和消費周期的關系
日本地產和消費周期的關系也可分為兩大階段:
>1998年之前,日本地產和消費周期以同向變動為主:1980-1998年,日本消費增速和房價增速都經歷了“先降-后升-再降”的過程。
>1998年之后,日本地產和消費周期以反向變動為主:典型如1999-2008年,日本地產周期繼續(xù)下行,但消費增速低位企穩(wěn)、跌幅沒有進一步擴大,個別年份甚至出現(xiàn)正增長,實現(xiàn)了消費對地產拖累的“脫敏”。
日本地產對消費的影響發(fā)生變化,主因有二:
>地產在日本居民財富結構中的占比下降。日本居民財富中地產+土地(日本土地可私有)的占比在1998年之前高于50%,隨著泡沫破裂房價下跌,其占比逐步降至50%以下,近年來穩(wěn)定在37%左右。
>日本核心地區(qū)的房價下跌速度放緩。1991-1998年,日本地產泡沫破裂前期,日本房價下跌較快,東京房價自高點下跌45%,年均下跌5.6%,同期居民消費傾向持續(xù)回落,指向房價下行的財富損失效應占主導。1999-2012年,日本地產泡沫破裂后期,日本房價下跌逐漸趨緩,東京房價繼續(xù)下跌23%,年均下跌1.7%,同期居民消費傾向震蕩回升,走勢和房價負相關,可能與地產擠出減輕、積壓需求釋放等有關。
四、日本地產和消費周期的關系對我國的啟示
地產的財富占比、房價下跌速度是地產對消費影響的關鍵。如上文分析,“房價下跌-財富縮水-消費傾向下降”是地產拖累消費的主要影響渠道。參考日本經驗,消費企穩(wěn)回升需要兩大條件,一是地產在居民財富的占比下降(50%以下),二是房價下跌趨于溫和(年均跌幅1-2個點),居民消費傾向和整體消費才有可能真正企穩(wěn)回升。
未來兩年內,地產對消費的拖累可能仍較為顯著。
>地產財富占比看,根據(jù)我們測算,2023年地產財富占比約57%左右,2024年可能降至55%左右,按照目前的下行斜率,至少要兩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降至50%以下。
>房價下跌速度看,2024年7月一線城市二手房價同比下跌8.8%,仍在快速下跌期。假設后續(xù)跌幅逐步收窄,可能也需要兩年以上時間跌幅才能收窄至1%-2%??紤]到我國大中城市租售比僅有2%左右,仍然偏低,實際跌幅收窄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風險提示:海外經驗或不可比、政策力度超預期、地產景氣超預期風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增加退稅商店數(shù)量,優(yōu)化退稅服務,便利境外旅客在華購物,擴大入境消費?!?/p>
英偉達在2025年1月27日經歷了單日最大跌幅達17%,市值蒸發(fā)約6000億美元,創(chuàng)下美國股市歷史紀錄,主因是中國企業(yè)DeepSeek發(fā)布的低成本、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
我們從哪吒的故事出發(fā),共同探討家族傳承中的榜樣力量、家族內斗與和解以及二代獨立成長等議題,為現(xiàn)實中的家族企業(yè)傳承提供啟示。
重塑產學研關系,現(xiàn)實可行的路徑是在產業(yè)和科研的結合部打造研發(fā)型公司集群,讓這個板塊成為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引擎。
下滑4年后國內奶粉市場終于觸底反彈,但行業(yè)競爭仍在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