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本文作者黃大智,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近期,A股上下劇烈波動,全市場日均成交量穩(wěn)定維持在1.5萬億元之上,大漲大跌的市場吸引了全民的目光。牛市預期也吸引了眾多新、老散戶的資金入場,全市場的風險偏好顯著提升。
無論是新進的散戶還是在A股摸爬滾打已久的“老韭菜”,在近期股市的大漲大跌中,可能都很難說是很好的體驗。從2010年在江海證券開戶算起,筆者入市已經(jīng)近15年,算是一個標準的“老韭菜”,本篇文章算是結(jié)合近期行情的一點個人感悟。
第一,進入股市中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做好承受股票跌超50%的心理準備。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進入股市的時機應該都是股市大火的時候,因為只有股市大漲,引起全民熱議,甚至身邊的親朋好友“人均股神”的時候,才會引起強烈的入市欲望,在股市低迷、無人問津時,既不可能引起全民討論的熱度,也不可能有人會眼熱身處股市中巨虧的股民,進而入市。
但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往往在股市無人問津時入場的人,其勝率和賠率才是最大的。市場大漲時,無論投資者還是媒體輿論,最關注的永遠都是漲幅最高,賺錢最多的那個,也正因為此,股市中的賺錢效應被層層放大。初次進入股市中的人開始目標多數(shù)都是“賺個小錢”就走的心態(tài),但只要進入股市中,就應該做好“可能虧損超過50%”的心理準備。
如果以滬深300指數(shù)為例,從2021 年的最高點到2024年期間內(nèi)的最低點,滬深300指數(shù)最大回撤約48%;如果以萬得全A平均股價來看,2021年至今,全市場平均股價最大跌幅則超過了50%;而如果是當時市場最關注的消費、醫(yī)藥、新能源賽道,最大回撤更是超過60%。近期市場最火熱的半導體、芯片等科技賽道,期間最大回撤也同樣超過60%。
雖然這樣的跌幅是在三年多熊市中的持續(xù)下跌,但即便在牛市中,指數(shù)跌超30%,個股跌超50%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以國證芯片指數(shù)(980017.SZ)為例,在2018年底至2021年的大牛市中,期間芯片指數(shù)曾最多跌近40%,有三個時段最大跌幅超過了30%。所謂“牛市多暴跌”,市場上漲過程中的大幅回調(diào)數(shù)不勝數(shù),個股跌50%也同樣非常常見。
第二,無論預期未來是漲幅多大、持續(xù)多久的牛市,不加杠桿都應該是普通投資者始終堅持的原則。或者說加杠桿的前提一定是以能承受杠桿倍數(shù)的損失為前提。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應該把閑錢投資、不加杠桿的原則,貫穿于投資的任何時期。
投資中有一個看似小概率出現(xiàn),但實際是大概率出現(xiàn)的“尾部風險”,這種風險出現(xiàn)時候,往往就是杠桿暴雷的時候。按照一般意義來說,尾部風險是投資中極小概率發(fā)生的事情,但如果我們復盤歷史就能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長期投資,那么理應是小概率事件的尾部風險,個人經(jīng)歷尾部風險卻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投資應該都是一生需要持續(xù)做的事情,在一個人平均40年的投資生涯中,必然會經(jīng)歷由各種黑天鵝事件引發(fā)的“尾部風險”,比如戰(zhàn)爭、恐怖襲擊、天災、大規(guī)模疾病等事件,一旦這類風險事件的出現(xiàn),杠桿損失會清空過去的一切收益。曾經(jīng)有一部經(jīng)典港劇《大時代》,其中主角丁蟹因使用杠桿交易在股市中以小博大,一度大富大貴,但最終也因為與方展博的對決失敗,導致家破人亡。杠桿的雙刃劍效果,在主角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三,提前做好預期,是在市場中拿到并保住勝利果實的最好辦法。在一輪牛市中,取得賬面浮盈應該說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甚至一年內(nèi)翻倍、翻幾倍的例子在大牛市中也是多如牛毛,但最后卻鮮少有人能夠最終保住這樣的利潤,而且往往是虧損出局的人居多。
保住賬面浮盈,留住勝利果實最好的辦法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預期。
以筆者自身經(jīng)歷的一段經(jīng)歷為例,筆者2014年仍在求學階段,因為專業(yè)相關就一直在股市中小打小鬧,在2015年的瘋狂市場中,筆者以學生時期的個人全部積蓄投入了股市中,期間賬戶一度浮盈近四倍,在當時日內(nèi)千股跌停到千股漲停的時期內(nèi),眾多膽子大的股民能夠取得日內(nèi)超過20%的漲幅(-10%到+10%漲幅為22.2%)。但到2015年底時,賬戶以僅盈利20%離場。
曾有很多人問過我一個很經(jīng)典的問題“為什么不在賬戶翻倍甚至盈利50%的時候離場?”。如果我們現(xiàn)在回過頭看,能夠很清晰的分析當時股市的非理性狂熱,甚至是應該在狂熱的時候離場,再不濟也應該在大跌之后離場。但當時身處其中,每個人都有著極高甚至現(xiàn)在看起來有點可笑的預期,筆者當時的預期目標是以個人獎學金、實習、生活費等積蓄,賺取一個二線城市的首付,以供畢業(yè)之后安家落戶,但在身邊的各類人群中,眾多甚至有著“這一次賺到財富自由”預期的同行投資者。而這可能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倍的收益目標?;剡^頭看這樣的目標顯得非??尚Γ敃r卻有眾多的人對此深信不疑。
設置一個合理的預期目標,才能知道我們需要在市場中買什么,并對此需要承擔什么風險,沒有一個預期目標,一定會陷入不斷的糾結(jié)之中,對于那些在股市中賺錢的人來說,要賺多少才滿足呢?30%、50%甚至是翻倍、翻兩倍?在沒有一個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大概率賬戶浮盈永遠都只是賬面浮盈,而非實際收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11月市場持續(xù)震蕩回調(diào),但仍存在分化行情和賺錢效應,市場預期隨著政策刺激和基本面反轉(zhuǎn)的逐步顯現(xiàn),12月有望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
A股市場在牛市中雖然充滿機會,但由于投資者未能及時調(diào)整思維、忽略風險和缺乏成熟交易策略,導致許多人反而更容易虧損。
最有效的心理管理必須建立在“理性人假設“的基礎之上。
財政的優(yōu)化空間很大,包括央地財政支出比例的調(diào)整空間、中央財政加杠桿的空間和財稅改革的空間。
政策和制度矩陣的變遷,本質(zhì)上是政府與市場之間一場復雜的混合博弈式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