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
(本文作者周浩,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經(jīng)濟學家;孫英超,國泰君安國際分析師)
大選應該只是一個起承轉(zhuǎn)合的節(jié)點,“特朗普交易”的分化可能才剛剛開始。
我們先從債券市場說起,在大選結果公布前,事實上主要期限美債的收益率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市場的傾向,我們也能從收益率當中看到性價比。以2年美債為例,我們此前一直認為,其收益率在3.5%左右,進場的性價比不高。原因是未來兩年的降息周期中,美聯(lián)儲大概率會降息200個基點至3.5%的水平,如果2年美債利率在3.5%甚至以下,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將未來所有的交易價值提前消耗。然而,換個角度而言,當2年美債利率到達4.2%水平附近,其持有價值已經(jīng)凸顯。今年以來,2年美債的利率高點大約在5%左右,在9月降息50個基點后,從carry持有的角度來看,2年利率的高點應該順勢降至4.5%左右,考慮到本周美聯(lián)儲大概率會再降息25個基點,因此2年美債利率的高點也應該落在4.25%附近,從這個角度而言,2年美債利率在4.2%附近,其持有價值已經(jīng)十分顯著。
另一個呈現(xiàn)出明顯持有價值的期限,是30年美債,其年內(nèi)高點大約在4.75%附近,而近期其利率的高點接近4.6%,換言之,30年美債利率在降息后反而一直處于糾結。當然,如果考慮到曲線形態(tài)等一系列復雜的因素,我們不應該簡單認為其利率水平接近前高就并不合理。只能說從持有的價值而言,相對較高的30年美債利率,其性價比和容錯率會顯著提高。
當然,市場真正需要糾結的是10年美債利率,因為其需要考慮的中長期因素更多、也更切實。需要厘清的第一個問題,是能否簡單從carry的角度來判斷10年美債的性價比,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與2年美債相比,10年美債事實上承擔著更多的對于經(jīng)濟和通脹的中長期預期,而這樣的預期顯然在特朗普勝選之后顯得更加敏感和重要。
與此同時,需要厘清的第二個問題是,所謂的“特朗普交易”到底是否推高美債利率的主要推手?答案可能也是否定的。畢竟特朗普還沒有上任,市場可能是基于預期以及現(xiàn)實的通脹和經(jīng)濟走勢來交易出了所謂的“特朗普交易”。有意思的是,在選戰(zhàn)中,特朗普一直宣稱要打敗通脹。更有意思的是,市場似乎相信特朗普講的一切,除了“打敗通脹”這句話。
由此引申的第三個問題,是本輪“再通脹”交易到底如何產(chǎn)生?我們的觀感是,市場事實上開始接受通脹中樞抬升,但又傾向于將這一長期事件歸結于一個偶然或者事件性的因素——比如說特朗普。相信特朗普自己也不愿意跟通脹綁在一起,他也一直聲稱,在自己的任期內(nèi),通脹很低;是拜登(以及哈里斯)推高了通脹。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存在于2年以及30年美債背后的不確定性,伴隨著利率走高開始降低;但伴隨著10年美債背后的討論,可能才剛剛開始升溫。這也是“特朗普交易”出現(xiàn)分化的起點。
美債之外,我們應該討論美元。如果說2年美債利率上行空間有限,那么是否意味著美元的上行空間也有限呢?答案是否定的。市場在交易時,往往不會選擇確定性較強的坐標軸,反而會選擇確定性較低的那個。在美元世界里,10年美債利率的標志意義更強,同時也因為不確定性更強,更容易引發(fā)市場的實際反饋。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元匯率的波動性也會伴隨著10債上升,從交易角度來說,一個波動性高的貨幣,可能會贏得更多的關注,因而也可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鎂光燈溢價”。
對于美股而言,市場很難從美元、美債以及特朗普身上得到太多的預示,相對而言,美股其實是過去數(shù)年間確定性最強的交易,但也因為其自身的高確定性,因而帶來的是杠桿風險的不確定。具體而言,美股的最大問題,來自于市場的自滿情緒被放大后可能帶來的突然崩塌——就像8月初曾發(fā)生的那樣——而這樣的自信亦或自滿,很難通過任何其他方式來得到釋放。因此,特朗普上任,可能帶來的是更強烈的自滿,而這樣的情緒大概率會在某個時點上被動釋放。從今年美股的市場節(jié)奏來看,前兩次的暴跌分別發(fā)生在4月和8月,不知道下一次的調(diào)整,會不會發(fā)生在12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亞特蘭大聯(lián)儲模型顯示,一季度美國經(jīng)濟放緩壓力明顯好轉(zhuǎn)。
關稅既有通脹也有通縮(或經(jīng)濟緊縮)效應。不論出現(xiàn)二次通脹還是通脹回落的情形,留給美聯(lián)儲的政策空間恐都將有限。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財政政策收縮風險以及國際經(jīng)濟環(huán)境變化共同導致美元匯率走弱,美國經(jīng)濟增長預期下調(diào),聯(lián)儲降息可能加快。
美聯(lián)儲維持利率不變,放緩縮表速度以應對經(jīng)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和特朗普新政帶來的金融市場動蕩。
通脹風險主要來自關稅,而非勞動力市場和房地產(chǎn)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