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本文作者鐘正生,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特朗普交易”局部降溫。2024年11月的大部分時間里,“特朗普交易”持續(xù)演繹,主要表現為美股積極且周期、中小盤占優(yōu),美債利率和美元指數上行,比特幣走強,黃金和原油震蕩走平等。但12月以來,“特朗普交易”出現局部降溫,主要表現在美股風格切換和比特幣轉跌:1)美股大盤波動加劇,風格切換至成長和大盤股占優(yōu),此前相對強勢的金融、工業(yè)、能源、房地產等行業(yè)指數轉跌,但可選消費、信息技術和通訊服務仍在上漲。2)比特幣受“特朗普交易”的加持延續(xù)較久,轉折出現在美聯(lián)儲12月議息會議后。3)美債利率和美元指數基本延續(xù)漲勢,除了短暫的“貝森特交易”期外。4)黃金、原油價格仍然缺乏方向。
從“再通脹”到“緊縮恐慌”。目前,投資者仍在評估特朗普新政可能產生的影響。但“特朗普交易”局部降溫,反映出投資者關注力由政策的“再通脹”效應,轉向“貨幣緊縮”甚至“滯脹”風險。而深層次原因是,特朗普新政本身存在矛盾之處——盡管其減稅、放松監(jiān)管等政策有利于經濟增長,但關稅、驅逐移民等政策可能從供給端加劇通脹,導致美聯(lián)儲維持較高的利率水平。持續(xù)的高通脹與高利率環(huán)境,可能抵消經濟上行的力量,最終將美國經濟引向滯脹。具體來看,以下三方面線索共同驅動了交易風格的轉變:一是,美聯(lián)儲12月議息會議的重要轉折;二是,美聯(lián)儲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包括在加密貨幣的問題上;三是,“貝森特交易”偃旗息鼓,美國財政風險階段性暴露。在上述背景下,10年美債利率主要由期限溢價推升,加劇美股大盤壓力、觸發(fā)風格切換。
“特朗普交易”下一步。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上臺后,可能密集宣布總統(tǒng)行政令,在移民、關稅、加大能源開采、放松監(jiān)管和減少開支等領域率先采取行動,并且可能公布更加詳細的政策路線圖,以推動關鍵政策在國會盡快通過。這可能掀起新一輪“特朗普交易”,而具體的交易風格取決于政策力度及“預期差”。其中,若移民、關稅等政策超預期,可能指向“滯脹交易”(股債承壓,美元強勢);若這些政策不及預期,或者“去監(jiān)管”和減少政府支出等政策力度較強,則有望出現“去通脹交易”(股債齊漲,美元走弱)。1)移民政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值得辨析。邊境移民的減少在短期可能壓制整體失業(yè)率水平。但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可能加大工資上行風險,令美聯(lián)儲更難降息。2)“去監(jiān)管”和減少支出對應的交易方向是“去通脹”,或者說是“滯脹”的反面。開放能源生產,或難改善市場對中長期通脹的擔憂。但若新財長貝森特在管控赤字方面加大行動,可能引發(fā)“貝森特交易”重啟。
風險提示: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超預期,美國經濟出現更多“滯脹”信號,美國金融市場風險超預期,全球地緣風險超預期等。
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關稅既有通脹也有通縮(或經濟緊縮)效應。不論出現二次通脹還是通脹回落的情形,留給美聯(lián)儲的政策空間恐都將有限。
美國的真正風險不在實體經濟,而在金融市場突發(fā)事件可能觸發(fā)的連鎖反應,對此必須有所警惕。
特朗普衰退概念成為市場魔咒,資金對美聯(lián)儲降息預期升溫,美聯(lián)儲主席和財政部長不得不出面喊話,以穩(wěn)定市場情緒。
關稅似乎會推升通脹以及通脹預期,這也是目前“特朗普交易”面臨的復雜性。
特朗普推出代幣打開了道德和監(jiān)管問題的潘多拉盒子。雖然該模因幣代表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世界與政治舞臺的融合,但它也模糊了加密貨幣治理、通過加密貨幣獲取利潤,以及擁有加密貨幣影響力之間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