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本文作者李迅雷,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唐軍,中泰證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
日前,美國新上任的總統(tǒng)特朗普明確表示將要求美聯儲立即降息,并表示自己比美聯儲更懂利率。這意味著美聯儲的決策受到政治干預正在成為現實。美聯儲的獨立性得不到保證將意味著什么呢?短期看,干預美聯儲并促使其提前降息會推高美國的通貨膨脹。長期看,如果美聯儲喪失獨立性成為常態(tài)將動搖美元信用的根基。
從鑄幣稅說起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美元是全球的貨幣,美國印鈔全球買單”。但如果我們細究美國是怎么通過印鈔票來收割全世界的,就會發(fā)現并沒有那么簡單。
在古時候的金屬貨幣時代,貨幣當局將新鑄造的金屬貨幣直接給政府部門花,政府部門通過鑄幣直接獲得了新增的購買力,且不用償還,這就是傳統(tǒng)貨幣金融學里的“鑄幣稅”。
但是在現代金融體系里,央行并不能直接印鈔并免費提供給政府部門花,而是通過購買國債將錢借給政府部門,理論上政府未來是要還的。只要政府不賴賬(債務違約),其實就沒有直接收取鑄幣稅。但是,政府舉債后通過推升通脹,使得未來還債時變得容易一些,這其實就是間接的征收了鑄幣稅??梢姡诂F代金融體系里,通脹對債務人是一種補貼,而對債權人是一種變相征稅。
所以美聯儲購買國債(QE)釋放流動性,并沒有直接對全球征收鑄幣稅,如若美國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甚至主動推升通脹,才是間接地對全球持有美國債券的債權人征稅。
美聯儲喪失獨立性——
意味著美元“鑄幣稅”的提高
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美國政府取消了美元與黃金的直接兌換關系,理論上美元發(fā)行的空間大幅打開,但美元在國際支付和儲備貨幣方面的地位在過去幾十年都非常穩(wěn)固。這當然是由美國的綜合國力和地位決定的,但也與美聯儲的獨立性有重要關系。
美聯儲的獨立性使得美國通脹的長期預期比較穩(wěn)定。從過去幾十年的數據看,美國的通脹控制得比較好,一旦明顯高于2%的目標,美聯儲都采取了加息的應對措施。這也是為什么雖然有很多抱怨美國放水的聲音,但更多的人還是堅定地選擇儲備美元。因為通脹較低意味著美元的購買力下降幅度較小。
對美聯儲的干預會提高通脹的長期預期,意味著美元購買力下降的預期更高,從而不利于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
此次干預美聯儲的動機有多強?
既然干預美聯儲的獨立性,長期看不利于美元地位,那么美國政府干預美聯儲的動機有多強呢?特朗普的施壓只是口頭的還是會有切實的行動呢?
美國政府都有迎合選民的需要,在沒有惡性通脹的時候都會更偏向寬松的政策。而在當前美國債務利息支出大幅攀升之際,美國政府對降息的需求更加迫切,特朗普干預美聯儲很可能成為現實。
過去四個季度,美國聯邦政府的利息支出超過了1萬億美元,超過了國防開支的體量。如果繼續(xù)保持高利率的狀態(tài),隨著低利率的舊債不斷到期、新發(fā)高利率的債務來置換,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壓力會更大。
干預美聯儲——
只是因為特朗普的“不靠譜”嗎?
如果干預美聯儲只是特朗普個人的魯莽之舉,那么美聯儲長期的獨立性還不會被質疑,對美元的影響就不會那么大,畢竟特朗普只有四年任期。但如果我們分析上一屆拜登政府的一些行為,可能就會不那么樂觀了。
在過去幾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當美聯儲加息時,美國的財政赤字率都是往下走的,這是合理的。因為如果通脹過高,意味著經濟過熱,美聯儲加息能抑制企業(yè)和居民的加杠桿,從而抑制通脹。這時美國政府當然也不應該加杠桿,因此表現為財政赤字率下降。
但是2022年起來的這一波通脹中,雖然美聯儲快速加息了,但拜登政府的財政赤字率卻在6%以上的高位,尤其是2023年中暫停債務上限后,赤字率再上升了一波。這也是這次通脹在大幅加息后仍表現出了超預期的韌性的原因。
可見,拜登政府雖然沒有干預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但在財政政策上似乎已經“唱反調”了。這種政策上的不協(xié)調,其實已經削弱了美聯儲控制通脹的能力。
不論是特朗普對美聯儲的干預還是拜登政府財政政策的不協(xié)調,可能都反映了美國兩黨的撕裂,對選民的迎合和對落實自己政策主張的優(yōu)先度都放在了美國宏觀經濟需要和長期利益之上。因此,這可能不僅僅是特朗普暫時的魯莽之舉。
美元信用動搖有何影響?
首先,對全球貿易有不利影響。美元作為全球支付的最主要貨幣,其信用的動搖降低了全球貿易的便利度,增加了貿易的不確定性和成本。且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可能都沒有其他貨幣能替代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作用。
其次,對全球貨幣循環(huán)將產生明顯沖擊。我們知道,在一個經濟體里,有人儲蓄,有人負債,這個經濟體里的貨幣才能更快的循環(huán)流動,并通過信用創(chuàng)造衍生出更多的貨幣,帶來經濟的繁榮。
如果把全球看作一個大的經濟體,過去幾十年,全球貨幣循環(huán)的主要驅動力就是歐美國家負債加杠桿和消費、新興經濟體生產和儲蓄(體現在外匯儲備上)。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動搖將不利于美國繼續(xù)加杠桿,也會降低新興國家增加外匯儲備的動力。這對儲蓄偏好更高的國家可能影響更大,因為居民的儲蓄偏好更高,意味著內部的總供給會大于總消費,對外需就會更依賴。
對資產價格來說,利好貴金屬和供給集中度較高的稀缺資源品的價格。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松動,將促進各國儲備的多元化,給貴金屬和供給不確定較高的資源品帶來新增需求。
目前看來,特朗普上臺之后,其“政策”出臺的頻率明顯加快,而章法明顯有點亂,雖然每一個主張都極具功利性,充分體現出他重商主義的價值觀,但那么多主張或政策合在一起未必都能如愿,因為宏觀政策具有系統(tǒng)性特質,按下葫蘆浮起瓢,任何一項政策出臺都是雙刃劍,維持強勢美元地位與弱勢美元之間雖然各有千秋,但綜合看,鞏固美元的強勢地位似乎更有利于美國經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美聯社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令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而特朗普似乎希望把責任推到鮑威爾身上。
美聯儲主席警告,未來可能會在控制通脹和支持經濟增長目標之間陷入困境。
衰退擔憂高燒不退,機構持續(xù)上調金價目標。
美國加征關稅旨在重振制造業(yè)并增加政府收入,但其政策可能導致高通脹、供應鏈中斷和全球經濟衰退。
金融市場風險可能加劇對經濟任何負面沖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