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經濟主題記者會。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今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具體體現在以下五點:
一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給力。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規(guī)模達到5.6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規(guī)模均為近年最高,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進一步加大。
二是在支出強度上更加給力。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7萬億元,比去年增長4.4%,財政支出進一步擴張,將有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三是在政府債券規(guī)模上更加給力。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發(fā)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發(fā)行首批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yè)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加上彌補赤字的國債,今年新增政府債券規(guī)模達到11.8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9萬億元。
四是在轉移支付上更加給力。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34萬億元,同口徑增長8.4%,重點是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自主財力,有效提高地方財政保障能力。同時,增加安排促進高質量發(fā)展激勵資金,引導地方提高發(fā)展質量,增強內生動力。
五是在重點領域保障上更加給力。今年全國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均接近4.5萬億元,分別增長6.1%和5.9%;科學技術支出超1.2萬億元,增長8.3%。衛(wèi)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領域支出保持較高增幅。
藍佛安還表示,為應對內外部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中央財政還預留了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
相對于中央對地方10萬億元的轉移支付體量,促進高質量發(fā)展激勵資金占比很小,但發(fā)揮著“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功效。
財政部網站公開《關于開展2025年度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通知》,將選擇不超過20個城市給予最高12億元補貼,來支持地方城市更新
今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約14.75萬億元,其中對地方轉移支付約10.34萬億元,中央本級支出約4.36萬億元。
透過中央財政收入預期,可以觀察官方對經濟預判
2025年面臨的超常規(guī)不確定性要求我們在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兩會精神的過程中,為應對大量不確定性預留超常規(guī)的相機決策空間。